視頻標簽:漁舟唱晚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漁舟唱晚》遼寧省 - 沈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漁舟唱晚-遼寧省 - 沈陽
《漁舟唱晚》教學設計
【課型】 欣賞課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 2、了解古箏的音色和基本演奏技法。 【教學目標】
1、介紹民族樂器——古箏,了解古箏的音色和演奏技法,它怎樣體現樂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
2、通過欣賞《漁舟唱晚》 ,讓學生了解并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激發學生 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2、引導學生聽辨、討論、聯想,演奏、綜合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培養良好的欣賞習慣,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教材分析】
《漁舟唱晚》是一首古箏獨奏曲,它的標題選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漁舟唱晚,響穹彭蠡之濱”。樂曲的意境優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畫。表現了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映照在湖面上,遠處青山朦朦,白帆點點,隨風飄來陣陣歡快的漁歌聲,漸漸地,歌聲遠去,湖邊只留下了一片寂靜。
【教學重點】 了解古箏的音色和演奏技法,體驗樂曲表達的情緒和意境。 【教學難點】 感受音樂,想象音樂,并能運用情緒術語進行正確地描述。 【教學準備】 古箏、豎笛、多媒體課件、鋼琴。
【教學過程】 〖音樂導入〗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音樂,一起來聽一聽,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同學們,這段音樂你們熟悉嗎?
這段音樂就是陪伴了我們20年的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是由上海著名的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據同名民族樂曲改編而成。下面就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近這首民族樂曲。
〖設計意圖〗
由中央臺天氣預報的背景音樂導入到本課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們學習本課的興趣和想要欣賞本課的愿望。
〖樂曲欣賞〗 『初賞全曲』
請同學們邊聽邊想,聽到這首樂曲時在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 ◆老師彈奏全曲
師:在你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師介紹樂曲:這首樂曲的曲名叫《漁舟唱晚》,樂曲描繪了江南水鄉傍晚的美景和漁民們非常有趣的捕魚生活。 ◆介紹古箏
師:老師剛才演奏的樂器大家認識嗎?大家知道它為什么叫做“古箏”嗎? 教師介紹古箏結構。 ◆學習古箏的幾個基本演奏技法
〖設計意圖〗
老師彈奏古箏,讓學生了解豐富的音色,演奏古箏曲《漁舟唱晚》,給學生一種新鮮感,很好的創設了教學情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復賞全曲』
◆再次欣賞音樂
師:同學們,這首曲子的速度有什么特點? ◆劃分段落
師:根據樂曲的速度劃分,大致可以分為幾部分呢? 師介紹欣賞樂曲時的小竅門。
〖設計意圖〗
通過邊看視頻邊聽音樂的方式,使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為下一步分段欣賞做鋪墊。
『分段賞析』
◆欣賞第一部分
你覺得江南水鄉傍晚的湖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教師總結:夕陽西下,落日的余輝灑滿了整個湖面,此時湖面上靜悄悄的,
遠處是緩緩移動的帆影和輕唱漁歌的漁民。 請為這段旋律創編小標題。 ◆欣賞第二部分
出示第二部分的主題,觀察這部分旋律在節奏上有什么特點? 將這段主題中每小節的第一個音連起來唱一唱,體會樂曲意境。 播放樂曲的第二部分,感受樂曲的情緒和意境。
教師總結:進入到第二部分后,樂曲的速度越來越快,力度越來越強,湖面
上劃槳聲、流水聲、漁歌聲交織在一起,好一幅熱鬧的場景。
師生配合演奏漸快部分,古箏與豎笛聲交織在一起,感受這一段樂曲的情緒。 為這段音樂創編小標題。 ◆尾聲欣賞
播放尾聲部分。
這一段音樂的速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教師小結:隨著音樂的漸慢漸弱,漁民收網歸航,陸續散去,湖面上又恢復
了原有的寧靜。
◆總結全曲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關注情緒、速度,來感受每段所表達的不同情景,提高了學生音樂鑒別能力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
老師出示兩首詞,彈奏樂曲,學生們聽辨樂曲的情緒并有感情的朗讀。
〖設計意圖〗
用不同情緒的古箏曲與本課進行了對比,帶來不同的感受,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和情緒的體驗。
〖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對古箏有了更深的了解。
希望同學們課后多學習、感受民族文化,因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