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瑤族舞曲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欣賞《瑤族舞曲》長沙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欣賞《瑤族舞曲》長沙市雨花區砂子塘小學
《瑤族舞曲》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音樂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欣賞《瑤族舞曲》 教材分析:
1951年,劉鐵山以我國南方瑤族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了《瑤族長鼓舞曲》。作曲家茅沅將之改編成管弦樂曲《瑤族舞曲》,之后彭修文先生又將其改編成民樂合奏的版本。
該樂曲為復三曲式結構,感情豐富、音樂形象鮮明,生動地描繪了瑤族人民歡度節日時,青年男女在節日夜晚歡歌漫舞的情景,表達了瑤族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瑤族舞曲》,初步了解瑤族,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2.能整體感受樂曲的情緒,并能哼唱《瑤族舞曲》A段I主題。
3.能分辨樂曲的段落,理解三個部分的音樂結構,并能感受三個部分力度、速度和音樂情緒的變化。 教學設計意圖(理念):
根據五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我在設計本課《瑤族舞曲》時,首先力圖通過適合高年級學生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以聽賞、律動為主,引導學生有目的地聆聽音樂,圍繞“聽”展開豐富多彩的參與體驗活動和師生互動。通過用動作表現出音樂要素的變化,有機的將音樂基礎知識滲透在音樂的審美體驗中,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 教學設計亮點:
A段I主題模仿敲長鼓的動作、結合教材的節奏簡單律動,體會打長鼓的韻律感,并通過分大組逐步加入唱旋律的方式,熟悉第I主題并感受三個層次的變化;A段II主題設置情境,用不同的樂器參與表現音樂不同情緒的對比;整體聆聽全曲環節,A段再現時全體學生一起隨老師動起來,用自己的動作來表現各自感受到的音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音樂的整體結構,熟記A段主題I。
難點:能根據音樂要素的不同區分音樂的段落,并感受各段落不同的情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鼓棒、搖鈴。
座位品字型分布,分左、右、后三塊區域。
A區凳子下放搖鈴; B區凳子下放沙錘;
C區凳子下放鼓棒,全部坐男生。
準備可分段貼在黑板上的長鼓形的樂曲結構圖示。 教學過程: 一.認識瑤族長鼓 1.導入教學。
師導言:今天的音樂之旅,讓我們一起走進瑤族山寨,感受不一樣的音樂風情。
聽,是什么聲音從山寨傳來了?(生:鼓聲)
[播放與《瑤族舞曲》引子部分旋律相結合的鼓聲 2/4 X XX|X XX|| ] 2.簡介瑤族長鼓外形特點和演奏方法。[PPT出示長鼓圖片] 問:它有什么特點?
長鼓演奏視頻片段
3.模仿節奏、演奏長鼓。 2/4 O XX|O XX|| 兩個步驟:側身拉開,輕輕拍鼓。 生坐在座位上模仿。 問:為什么手要遠遠的拉開?
因為長鼓很長,不把手遠遠地打開夠不到鼓面。
4.模仿敲擊長鼓的動作,隨樂曲A段第I主題旋律參與表現。 二.我的長鼓會唱歌 1.選擇旋律
(1) 聽聽對比范唱。(問) 問:哪種更能表現優美抒情地感覺。 講解附點知識點
(2) 聽琴聲唱旋律,唱出優美抒情的感覺。(特別注意附點音符。) 帶上打長鼓的韻律感,一起來唱一唱。
師先帶著拍起來,給個前奏,拍兩拍,再聽唱。動作不要停。
(3)配合打長鼓的動作連起來唱。 2.選擇演唱方式
(1) 師對比范唱。(問:有什么不同?強調了哪些音?) 注:第一種所有音用同樣的力度唱,第二種突出單位拍里的長音。
(2)聽琴聲唱旋律。
3.帶上打長鼓動作,完整唱四句連旋律。
問:說說音樂給你的感覺。(美、抒情的„„) 三.欣賞樂曲A樂段第I主題 1.簡介樂曲導入欣賞。
師導言:這段美的旋律是一首民族管弦樂曲A段的第I主題,它在音樂當中反復的
出現,究竟在A段里出現了幾次呢?讓我們在音樂中去找答案。
2.律動
(1)自由律動(問:第I 主題在A段出現了幾次?)
(2)隨老師律動(問:老師擊鼓動作的高低與音樂的力度有什么關系?)
師的動作:主題第一次出現時拍膝蓋,第二次拍胯,第三次在側上方拍手。 3.模擬民族樂器演奏 (1)認識民族樂器 出示樂器圖片
拉弦樂器:高胡、中胡 彈撥樂器:琵琶、柳琴 吹管樂器:笛子、笙 (2)聽音樂、模仿演奏
師導言:這些樂器分別擔任了不同樂句的主奏樂器,請你在音樂中找一找,如果你聽到這種樂器的聲音了,那就模仿它演奏的姿勢示意我。
[播放A段第I主題段落音樂,當不同樂器出現時,各種主奏樂器圖片在PPT上依次出現。]
4. 唱一唱——隨樂演唱主題,三個大組依次加入。
師導言:隨著民族樂器的加入, 瑤族山寨越來越熱鬧起來,山寨要舉行盤王節的盛會,讓我們趕快加入他們吧。
第I主題第一次出現時,A區的同學輕輕演唱; 第I主題第二次出現時,B區的同學加入演唱; 第I主題第三次出現時,C區的同學也加入演唱。
要求:唱得連貫,唱出韻律感,唱出打長鼓時雙手遠遠拉長的感覺。
四.欣賞A樂段第II主題
1.聽一聽——聆聽感受主題整體情緒。(問:情緒有什么變化?人們可能在干什么?) 2.畫一畫——通過圖譜直觀感受兩種情緒的對比。
師導言:這段音樂是不是一直是激動、熱烈的呢?我們一起隨著音樂來畫一畫。
問:哪一行符號代表歡快、激烈的情緒?
哪一行符號代表舒緩、抒情的情緒?
3.奏一奏——為不同情緒的樂句選擇樂器伴奏。 (1)看圖譜分段演奏。
師展示兩種樂器并演奏,鼓棒和搖鈴。
看圓圈敲鼓棒,看弧線搖搖鈴,看點點拍拍腿。
(2) 三組合作跟音樂演奏。(問:圓圈的大小與音樂有什么關系?)
注意力度的逐步漸強和最后的漸弱,和速度的漸慢。 (3)帶上力度變化跟音樂演奏。 (4)完整演奏。
五.總結——揭示課題,介紹作品。 1.介紹作品
這首作品就是著名的《瑤族舞曲》,在1951年,劉鐵山以我國南方瑤族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了《瑤族長鼓舞曲》,作曲家茅沅根據它改編成了管弦樂曲,而今天我們聽到的是彭修文先生改編的民族管弦樂的版本。 2.出示結構圖示
這首作品有三個樂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基本相似的,今天我們聆聽的是作品的A樂段,作品的B段究竟與另外兩個段落有什么樣的不同呢,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通過互聯網去尋找音頻資料,用自己的耳朵去找答案。
3.結束語
我們中華民族的還有很多很多好聽的音樂,值得你們去發現,去收集,說不定啊,感興趣的你也可以成為像茅沅和劉鐵山一樣的作曲家!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今天的課就到這里了,讓我們在瑤族舞曲的音樂聲中說再見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