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孤獨的牧羊人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三年級人音版下冊聆聽《孤獨的牧羊人》遼寧省 - 營口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聆聽《孤獨的牧羊人》
人音2011課標版(五線譜)(吳斌主編)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孤獨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風趣、幽默的風格特點。2、利用“微課”教學手段,了解“約德爾”唱法的起源、含義, 通過模仿演唱體驗此種唱法的特點。
3、學生能夠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并能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熟練操作,完成課前作業,在課上成功匯報。
4、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準確掌握“2/4 × × | 0× ×0 |” “2/4 × × | × - |”兩條節奏,按節奏拍手,能自主選擇適合的打擊樂器成功為相同的主題旋律伴奏。
5、利用不同的方式集體表演歌曲,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孩子已經積累了一定的音樂素養,并具備了很好的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對于二拍子的歌曲并不陌生,但在對音樂的旋律、音準把握及對音樂的感受力上還有待培養和加強。并且他們喜歡與伙伴共同游戲、學習,接受力較快,表現欲望較強。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學生已具備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一切積極因素,利用各種手段,創設不同教學環節,給學生提供展示、實踐的機會,更好地學習接受新知。
重點難點:
1.感受歌曲的風趣與幽默,模仿“約德爾”唱法進行演唱。 2.掌握“2/4 × × | 0× ×0 |” “2/4 × × | ×
- |”兩條節奏,并能用打擊樂器伴奏。
教學過程: 活動一 情境創設
一、律動進課堂„„(生在師的帶領下)
【設計思路:在活潑歡快的音樂伴隨下,快樂地蹦著跳著,感受輕松快樂地氛圍,使學生身心愉悅的開始音樂學習!
二、教師播放原音木偶戲,學生欣賞后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課前布置的兩個小問題。問題一:簡介《音樂之聲》。問題二:影片中的經典歌曲有( )(其中第二組學生要求同屏播放,兩名學生到前面操作,一人介紹,一人播放幻燈片。)
【設計思路:教師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結合多媒體展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再利用ipad和電視屏幕的分享功能,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平臺。】
活動二 聆聽 感受
一、聆聽完整歌曲《孤獨的牧羊人》,初步感受體會歌曲的情緒、風格等特點。
師:《孤獨的牧羊人》也是其中一首非常經典的歌曲,它是女教師和孩子們在表演剛剛大家看到的木偶戲時演唱的,我們來聽一聽,中文版的《孤獨的牧羊人》,大家邊聽邊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緒、
風格、演唱形式是怎樣的?還有旋律走向有什么特點?同學們可以用表情,身體動作來表現你聽到的。
【設計思路:通過完整聆聽,使學生對歌曲有一個初步感受和了解!
二、聆聽歌曲第一樂段
1.聆聽第一樂段的第一部分,引領學生感受分析第一部分的情緒特點。使學生發現歌聲的旋律走向變化,思考歌詞的意義及唱法,引出新知“約德爾”唱法。并跟隨老師畫一畫旋律線。
【設計思路:通過形象生動地微課教學,使學生了解“約德爾”唱法,因為畫旋律線比較生動形象,所以利用這一方式使學生更加深刻感受這種唱法的特點。】
2. 聆聽第一樂段的第二部分,引導學生想象表現人們聽到牧羊人的歌聲時會是怎樣的反應?并感受總結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的主題旋律是相同的。
教師小結:相同的音樂旋律表現了相同的音樂情緒,告訴我們故事正在繼續著。
【設計思路: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引領學生想像歌曲中描繪的各種人物的內心變化,和不同反應,通過表情、肢體動作等進行表現,讓學生在想象的空間里自由發揮,更加深刻地感受領悟歌曲,使課堂氛圍充滿了趣味性。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差異的理念!
三、聆聽歌曲第二樂段
1.聆聽第二樂段第一部分,發現相同的主題旋律和結尾的不同旋
律,再通過畫旋律線的方式和教師范唱的方式使學生感受旋律的變化特點。
教師小結:旋律上的改變會使歌曲產生情緒上的變化。 【設計思路:結合多媒體手段播放,通過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歌曲旋律的變化特點!
2.聆聽第二樂段第二部分,再結合教師的范唱使學生懂得在音樂中可以對主題旋律進行藝術處理,(如力度上、語氣上的變化等)來表達內心的情感。
【設計思路:結合多媒體手段播放,通過教師的范唱使學生感受到歌聲的變化,引領學生分析這樣的唱法會給歌曲帶來的情緒變化!
四、教師小結:我們欣賞了歌曲《孤獨的牧羊人》,知道了歌曲分為兩個樂段,而且每兩段又分別分了兩個部分。第一樂段和第二樂段用音樂的前一部分敘述了牧羊人的故事情節,第二樂段的兩部分結尾用約德爾唱法表達了喜悅的、激動的心情,也表現了當地人詼諧、幽默的性格。 活動三 體驗 實踐 一、唱一唱
教師伴奏,唱一唱第一段主題旋律。
【設計思路:通過演唱,使學生體驗主題旋律,實踐感受約德爾唱法的特點,也實際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二、奏一奏
先邊拍手邊讀節奏“××∣ 0××0∣” 和 “××∣× - ∣”,
再利用合適的打擊樂器分別在需要伴奏的樂句處進行伴奏。
【設計思路:通過多媒體手段,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掌握準確節奏,并憑借正確地感知、理解,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既促進學生對主題旋律的掌握,又能在過程中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三、演一演
學生自主選擇表演形式,自然分成三組,一組圍成圓跳,另一組站成排唱,最后一組手持樂器演奏。教師參與其中。
【設計思路:通過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感受、體驗樂趣。激發學生表現自己的欲望,體驗集體合作表演的氛圍,在過程中感受團結合作的重要!
活動四 總結 感悟
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感悟和總結。師:大家表演的好精彩,同學們的熱情我感受到了,相信牧羊人,還有他的朋友們也感受到了,今天我們聆聽了歌曲《孤獨的牧羊人》,并感受到歌曲„„我們還了解了什么唱法?„„它有什么特點?„„
【設計思路:通過教師的引領,學生自己總結所學知識,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總結的能力!
課后評價反思:
《孤獨的牧羊人》是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課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節聆聽欣賞課。
這是一首風格特點鮮明的歌曲,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表現,讓學生充分感受、理解歌曲。首先利用觀賞原音版的木偶戲,營造一個寬
松有趣的氛圍,在此基礎上引入中文版歌曲,然后圍繞不同樂段,設計教學環節。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深刻感受、理解和體驗歌曲的特點,再進行表現、模仿、表演,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結合ipad的使用,讓學生能夠自主合作學習。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學習帶來的便利與幫助。
但在課堂中有很多不足,因為歌曲很長,細致地分析歌曲的風格、情緒后,實踐表演的時間不充分,所以有的環節在課堂上沒有機會展示,(如:設計讓學生即興用“約德爾”唱法編唱歌曲的環節)很是遺憾。但是在今后的音樂課上會進行彌補。通過此次的教學,讓我意識到,上好每一堂音樂課,利用好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在音樂的世界中更加的快樂,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美的體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