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草原上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三年級音樂上冊《草原上》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音版三年級音樂上冊《草原上》甘肅省優課
《草原上》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主要是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歌曲 《草原上》是人音版小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二課《草原》第一課時,本單元也是本冊書中唯一弘揚民族音樂的一個單元。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歌曲的音樂語言十分簡練,基本素材只有一個包含兩個樂句的8小結樂段。其節奏舒展,旋律優美,是近期內最適合引導學生進行試唱教學的內容。同時三年級的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已有自己的見解,能對歌曲進行貼切的分析,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是從低段向高段過渡的時期。可以進行簡單的視唱訓練,但在表現音樂方面卻萌生一絲羞澀。 2、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依據課程標準,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學習目標)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唱好這首歌,并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來進一步感受蒙古族歌舞的民族風格。
知識目標:在視唱教學中鞏固學生對音高、基礎樂理的綜合運用。
能力目標:拓展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
情。
3、教學重點難點:(只有明確教學重難點才能有針對教學,才能有起伏而不至于平淡。)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草原上》,初步體會蒙古族民歌旋律特色,體驗不同的音樂形象并表現。 教學難點:
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的正確演唱及音準的把握。 二、教法(教學無法,但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主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又因為任何一堂課的教法它不可能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所以對于這節課我采用以下兩種教法)
1、視聽法:聆聽蒙古族歌曲《草原上》,欣賞蒙古族風情,感悟蒙古族音樂與文化特色。
2、對比法:體驗音樂旋律中節奏的變化。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鈴鼓。 四、教學過程:
1.聆聽蒙古族音樂《小馬蹄》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特別好聽的歌曲,請同學們聽出是哪個民族的歌曲。我們來比比看哪位小朋友的耳朵最靈。
生:(蒙古族、藏族、侗族...)
(播放歌曲《小馬蹄》,感受其音樂風格,創設音樂情境。
意圖在于用一首《小馬蹄》。同學們都知道,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每個民族都有它不同的文化和生活,單從音樂方面去欣賞,我們就可以發現每個民族都有其不同的音樂風格,有很多的少數民族的歌曲受到世人的關注和喜愛,經常被我們傳唱。引出本節課的主題是少數民族音樂—蒙古族音樂。) 2.揭示課題,初步聆聽
導語:同學們的小耳朵很靈,這的確是一首蒙古族的民歌,那誰能告訴我,蒙古族的小朋友生活在那里呀?(內蒙古的大草原上,住著蒙古包……)
同學們說得特別好,這是一首蒙古族歌曲,說到蒙古族,同學首先可能想到的應該是蒙古族的烤全羊、奶茶、馬奶酒等等,還有他們民族好看的服飾。我們通過大屏幕簡單了解一下。
剛剛我們吃盡了蒙古族所有美食之后,繼續載歌載舞,好現在我們進入今天的主題,來學習演唱這首蒙古族的民歌《草原上》,我們一起聽聽這首歌曲和我們剛才聽到的歌曲《牧歌》的情緒有什么相同之處?(抒情的情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我們一起來看歌譜,從這里找到答案。 3.學習歌曲
(1)熟悉歌曲旋律,感受節奏的規律
教師出示歌譜,邊聽邊觀察歌曲旋律的變化,發現節奏、旋律重復的部分。
導語:請你們邊看歌譜,邊聽老師彈奏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點?(預設:發現重復的樂句)
(2)畫出旋律線,視唱歌譜中重復出現的旋律 教師出示課件中的旋律線,學生一起模唱歌譜
導語:讓我們用手勢畫出旋律線,唱一唱歌譜。(本首歌曲的譜面是兩個升號調。因此,提示學生第一個音的唱名是mi)
(3)師生接唱歌譜,鞏固音準。
學生演唱每一行的前兩個小節,教師接唱后兩個小節。(機動內容:如果學生演唱歌譜的效果較好,可以嘗試增加難度!和教師互換演唱歌譜或完整演唱歌譜。)
難點的解決:教師演唱的部分讓學生用“Wu”唱一唱,教師用手勢提示學生用連貫的氣息進行演唱。 (4)填詞演唱歌曲
輕聲讀詞,感受歌詞字尾音上的押韻,指導學生開口音O的口型及發音,特別是樂句長音的保持。 4.完整的演唱歌曲并用肢體表現 (1)隨著老師的鋼琴完整的演唱。
教師根據學生出現的音準或氣息的問題進行及時地糾正。
(2)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3)讓我們跳起蒙古族舞蹈《哈哈舞》來結束今天的課程。
課堂小結:蒙古族的民歌有很多。下次課我們將繼續學習蒙古族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繼續感受蒙古族民歌,同學們再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