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音多喜樂,抓媽荷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蘇少課標版簡譜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鄉音多喜樂》唱抓媽荷-江蘇省 - 揚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蘇少課標版簡譜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鄉音多喜樂》唱抓媽荷-江蘇省 - 揚州
《鄉音多喜樂》教學設計
課題:《鄉音多喜樂》一課時 小學音樂 五年級 教材簡析:
《鄉音多喜樂》是五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整個單元都是圍繞江蘇的地方音樂,本課以江蘇沭陽的民謠《抓媽荷》展開教學。讓學生感受獨有鄉土氣息生活氣息的音樂。歌曲以兒童玩“抓媽荷”的游戲形式,向人們介紹了沭陽地區的傳統節目,抒發了對美好生活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歌曲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紹的是媽荷的玩法,后半部分則介紹了每月的節日以及相應的習俗,營造了一種詼諧的情趣。 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江蘇沭陽民歌的特點,樂于接受原汁原味的童謠民歌,在邊唱邊玩中體會民謠獨特的旋律與句式。 2、情感目標:在學唱歌曲《抓媽荷》的過程中感受美好生活帶來的喜悅之情,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
3、技能目標:引導學生結合歌曲的情感合理運用連貫、跳躍的方法熱情、詼諧地演唱歌曲,采用多種演唱形式唱出童謠的氛圍,并能用合適的動作準確地表現歌曲三拍子的韻律。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 教學內容:
1、演唱《抓媽荷》
2、欣賞方言演唱的《抓媽荷》 教學重點:
采用多種演唱形式表現歌曲,體會童謠中的喜悅之情 教學難點:
在邊玩邊唱中體會民謠獨特的旋律與句式 設計理念:
結合小學音樂新課標的要求,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為動力將我國民間優秀的傳統音樂融入音樂課,讓學生通過學習樂于接受原汁原味的童謠民歌,在邊唱邊玩中體會民謠獨特的旋律與句式。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思路是:一、對比導入,突出主題。用兩首不同的童謠對比導入歌曲的教學,讓學生初步感受江蘇沭陽民謠的特點,突出本節課的主題;二、合唱教學,引入主題。運用兩部輪唱的形式引入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合唱能力;三、學唱歌曲,圍繞主題。運用多種演唱形式學習歌曲,體會歌曲演唱中不同的表現手法,提升情感內涵;四、欣賞歌曲,強化主題。欣賞當地方言演唱的歌曲,進一步感受江蘇沭陽童謠民歌的韻味。五、復習鞏固,烘托主題。通過小組合作為歌曲創編多種表現形式,鞏固歌曲演唱。六、課堂小結,留有主題。引導學生欣賞收集生活中的童謠歌曲,進一步感受童謠歌曲的獨特韻味;有效地將課堂內容得到延伸。 教學主流程:
一、游戲導入,突出主題。
課前情境創設:在《拍皮球》的音樂聲中走進教室。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沙包嗎? 1、播放《抓媽荷》伴奏音樂徒手玩沙包 2、合著音樂三拍子的節奏玩沙包
剛才同學們在和老師徒手玩沙包時,你發現我們玩的時候必須跟著音樂的什么來嗎?在哪個拍子上最適合拋出來呢?
師:讓我們拿起沙包合著音樂的節拍再來玩一玩
設計意圖:采用了游戲的方法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在游戲中感受三拍子的韻律,活躍了課堂學習的氣氛。
二、合唱教學,引入主題 1、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揚州人是怎么稱呼它的?(請一個學生用揚州話說名稱)
出示江蘇地圖,標出揚州和沭陽的位置
你知道江蘇沭陽的孩子稱沙包叫什么嗎?(學生說一說) 聽說那里的孩子稱它為媽荷,老師問了一下那里的老師,據說叫他“媽荷”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媽媽做的荷包”。你看這是一個多么溫暖的名字呀?現在我們就用溫暖的聲音來把“媽荷”唱一唱吧!
2、初步的合唱練習
(1)3 5—| 6 5—| 61—|65—| 出示旋律,教師指導發聲 a請同學們先跟著琴來唱一唱譜
同學們,歌譜也是有生命力的,讓我們用溫暖的聲音有感情地唱一唱
b讓我們加入歌詞唱一唱 (2)嘗試合唱
師:一群又一群的孩子加入到抓媽荷的游戲中來啦。ǔ鍪据喅枳V)
指導有感情地輪唱
唱得不錯,老師覺得如果能抓住每個小節的重音,把重音再突出一點,面帶微笑地唱就會更好了。
(3)加入呼喚聲
師:抓媽荷是沭陽的小朋友最喜歡的一種游戲,他們都喜歡叫上自己的伙伴們一起玩,讓我們也一起來邀請他們好不好!
你能加上我們剛剛唱的旋律嗎?師指導示范后學生練習(加旋律時引導學生看老師手勢再加入二聲部)
設計意圖:層層遞進式的合唱練習逐步引導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演唱歌曲,將學生自然地帶入到歌曲的游戲意境中。
三、學唱歌曲,圍繞主題。 1、初聽歌曲學唱旋律
師:沭陽的小伙伴們不僅會玩抓媽荷游戲,他們根據游戲還創編了一首歌曲,讓我們聽一聽他們都唱了些什么?歌詞的創作有什么特點?
學生回答后師簡單介紹歌曲 讓我們一起先來學一學歌曲的旋律 重點唱一唱第二三樂句
在歌曲第二行第三小節出有一個連音線,我們在演唱時只要唱一個音,但要保持兩個音的時值。
設計意圖:融入歌譜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旋律的音高節奏,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2學唱第一段歌詞
(1)師帶著生加入聲勢動作按節奏讀一讀歌詞 (2)聽琴唱詞
師:第一段告訴我們要有什么樣的好習慣呢?穿戴整齊出門時你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師:讓我們面帶微笑開心地唱一唱第一段 3、同法學習第二段(出示整首歌詞)
師:歌曲的第二段我們該從哪里反復呢?你們能加入第二段歌詞唱一唱嗎?
學生聽琴唱第二段歌詞
師:這一段講的是什么節?二月二龍抬頭就是家家戶戶接女兒的意思,活猴指的是女兒。
想一想這一天家家戶戶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呢?你能用你的聲音表現出來嗎?
(2)有感情地唱一唱第二段 4、同桌互相唱第三段
師:誰來說一說第三段講的是什么節?有什么風俗習慣?(學生說一說)
師:清明節要祭拜祖先,保佑我們平安,原來美好的祝愿都在歌詞中了。
5、集體聽琴唱第四段
師:想一想第四段告訴我們什么?
師小結:第四段告訴我們不能只顧著玩,別忘了學習,我們要學會勞逸結合。
6、完整地聽錄音唱一唱
設計意圖:運用多種形式學唱歌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個問題聆聽歌曲使他們完全沐浴在優美的情境中,體驗到童謠民歌的趣和美。
四、欣賞歌曲,強化主題。
1、欣賞用方言演唱的歌曲
2、出示方言區別明顯的字,教師帶學生一起學習方言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方言的演唱初步了解當地方言特點,通過欣賞更能激發學生對歌曲的情緒表現之情,同時這里的欣賞也是讓學生的喉嚨休息一下靜下心來,提醒他們保護嗓子。3、教師和學生合作用方言演唱歌曲
同學們唱得太棒了,老師已經從你的歌聲中感受到濃濃的沭陽味了。
師:你覺得用沭陽方言來唱,歌曲會有什么不一樣的感覺呢?(更有地方特色)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方言演唱歌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演唱中體會濃濃的地方特色。 五、復習鞏固,烘托主題。
(一)采用多種演唱形式演唱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我們不僅可以用不同的語言來演唱,還能采用多種演唱形式來唱。
分小組學生設計演唱形式 用多種演唱形式演唱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分小組設計多種形式的演唱,發揮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把課堂中合唱練習和歌曲演唱加以整合增加歌曲的趣味性、豐富性。 六、課堂小結,留有主題。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沭陽的民歌《抓媽荷》這是一首童謠民歌,知道了沭陽的一些風俗習慣,懂得了玩的同時不能忘記學習,要學會勞逸結合。
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和童謠有關的歌曲,拍手唱一唱《丟手絹》
師:課后請同學們收集和童謠有關的歌曲。下節課我們一起來分享。
最后讓我們邊玩沙包邊在《抓媽荷》的歌聲中結束我們的音樂課。 設計意圖:教學活動的最后,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精練的、總結性的概括,課后的拓展有效地將課堂內容延伸至課堂以外,同時讓學生進行有主題、有目的、有組織的課后研究性學習,能培養學生合作與交流、獲得豐富體驗的知識能力,并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