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京韻,京調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5課京韻演唱京調-合肥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5課京韻演唱京調-合肥市包河苑小學
《京調》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1.欣賞器樂曲《京調》 2.演唱歌曲《京調》 教材分析
1. 樂曲《京調》是一首采用京劇音樂素材寫成的民族管弦樂曲。由上海民族樂團作曲家顧冠仁編曲。樂曲是根據京劇音樂中典型音調如西皮原板(一板一眼,即2/4拍)和流水板(有板無眼,即1/4)等音調改編的,為帶再現的三段體結構。在實際演奏時,曲中的第一、第二段重復一次,形成ABABA的結構。全曲構思別具一格,基本情緒活潑。
2.歌曲《京調》是根據傳統京劇《蘇三起解》改編的器樂曲京調主題音樂填詞而來的,它在旋律、節奏上作了一些簡化,易于學生演唱,容易上口。歌曲短小精煉,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把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形式以及樂隊伴奏形式等相關知識都蘊含在了其中,在富有濃郁的京劇韻味中傳遞著京劇藝術文化。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為了激發學生體驗京劇的魅力,從而產生積極主動了解京劇的興趣,在設計本單元的教學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從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式為切入口,合理的引導學生學習。 教育理念:
本節課是以《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為基石,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聆聽、歌唱為主線的一節音樂綜合課。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京劇欣賞和學唱等活動中感受京劇的藝術美,提高對京劇藝術的鑒賞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和熱愛之情,體現了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 教學目標
1.欣賞《京調》,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京劇之韻;學唱歌曲《京調》,加深對京劇藝術文化的認識。
2.能聽出樂曲《京調》中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并能聽辨出旋律取材于京劇唱腔《蘇三起解》中的片段;能表現出歌曲《京調》的京腔京韻。
3. 引導學生在京劇欣賞和學唱等活動中感受京劇的藝術美,提高對京劇藝術的 鑒賞力。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京劇藝術的學習興趣,增強對民族藝術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在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探索、感受京劇的藝術美,繼續培養熱愛京劇藝術的興趣。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的進行模仿演唱。 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教師示范并充分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直觀感受京劇的表演,將課堂變戲臺、學生變演員,營造身臨其境的氛圍。
2.參與體驗:引導學生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打,體驗京劇的美。 教學準備
鋼琴、課件、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播放課件1) 師生問好 二、導入
1.教師演唱京劇《蘇三起解》片段 2.欣賞《京調》片段(播放課件2)
【設計意圖】體驗京劇在樂曲中的運用與融合。 三、欣賞樂曲《京調》
1.初聽樂曲(播放課件3、4)(板書) 【設計意圖】感受樂曲情緒,聽辨主奏樂器。 2.分段聆聽(播放課件5)
(1)聆聽《京調》引子部分,描繪了什么情景? (2)聆聽《京調》第一樂段(出示主題一旋律) (3)聆聽《京調》第二樂段(出示主題二旋律)
(4)聆聽《京調》尾聲部分 3.完整聆聽全曲
師:感受這兩個主題是怎樣進行的,聽出整首樂曲的結構。 生:樂曲的結構是:引子、A、B、A、B、A、尾聲。
【設計意圖】根據兩段主題旋律的不同情緒,分角色設計動作,隨著音樂邊哼唱邊模仿或即興表演。在活動中感受樂曲的結構,并用圖形、數字或字母表示。 4.小結:樂曲雖然短小、手法簡潔,但構思別具一格,富有京劇韻味。 (過渡語)那么將這首樂曲填上歌詞演唱,會是怎樣的情調呢?一起來聽聽。 四、學唱歌曲《京調》 1.初聽歌曲(播放課件6) 師:歌詞中包含哪些京劇藝術?
生: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京劇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臉譜藝術(油彩臉上畫),伴奏形式(鑼鼓)等。(播放課件7) 2. 學唱歌曲(播放課件8) (1)念白讀詞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用輕聲、高位置的念白來有節奏的念歌詞。 (2)口傳心授
老師引導并幫助學生,糾正歌詞填唱中的存在的問題。 【設計意圖】聽唱法學唱歌詞,在演唱中感受京腔京韻。 (3)完整演唱歌曲(播放課件9) 注意借助眼神和肢體動作體現歌曲韻味。
指導:一臉之戲在于眼,眼神的運用在歌唱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設計意圖】將念白的高位置狀態遷移到歌唱中,水到渠成,借助眼神和肢體動作使演唱更有京劇韻味。 4. 拓展(播放課件10、11、12)
(1)欣賞梅蘭芳京劇《蘇三起解》、歌曲《蘇三說》 (2)包河苑小學京劇小戲迷表演的京劇《桃花村》片段
【設計意圖】欣賞大師原汁原味的京劇,體驗京劇在歌曲中的運用與融合。用同伴的力量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京劇的興趣。
5. 編創與活動(課后作業) 為臉譜涂色
五、小結(播放課件15)
通過今天這一課的學習,你覺得京劇美嗎?(播放課件14) 六:師生再見(播放課件15)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課外自主探究京劇的興趣。
課后反思:
《京調》是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作品,本課教學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學理念,在單元目標的總體規劃下,教師預設了教學目標,并在教學中完成了教學內容,實現了教學目標。
教師在選材時考慮到學生對京劇藝術知之較少,因而本課所選的教學內容是最基本的、最能為學生接受的一些常識。從興趣入手,將教學內容與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動靜內容交替進行,激發學生學習京劇的欲望,加深了對京劇的體驗和理解,感受京劇藝術的美。
教師要認真鉆研課本教材,備教材、備學生,把握作品的重、難點設計,構思精美、有效的課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在一系列的音樂活動中,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最初對樂曲《京調》感受到解決難點再到最后的學會演唱《京調》,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教師還要給學生留下適當觀察、想象、分析、交流的空間,給課堂留下“生成”教學內容和步驟的空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