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京調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5課京韻演唱《京調》山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音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下冊第5課京韻演唱《京調》山東省 - 濱州
《京調》教學設計
課題 人音版五年級下冊第五課《京韻》 課型 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 教材分析
本課以“京韻”為課題,是四年級《龍里格龍》京劇學習的延續。繼續通過聆聽與學唱、編創與活動等學習方式,來感受和體驗京劇的韻味,培養學生對京劇國粹藝術的興趣與喜愛。同時也體現“課標”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本課時選取了兩首作品:京劇濃郁的笛子與樂隊演奏的《京調》和學唱歌曲《京調》。其中聆聽曲目《京調》時根據京劇音樂的典型音調編寫而成的經典作品,通過聆聽,使學生感受和體驗音樂中的京劇之韻;而學唱歌歌曲《京調》則是根據這首經典曲目的主題音樂填詞而成。歌曲雖短小精煉,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形式以及樂隊伴奏形式等相關知識都蘊含在歌詞中,通過學唱能讓學生在感受濃郁的京劇韻味的同時,加深對京劇藝術文化的認識。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音樂課的學習,已經具備了較為基本的音樂欣賞、描述以及表現的能力,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發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樂譜知識的學習也有很大提高。同時,音樂知識的學習,參與一定量的音樂實踐活動,都為戲曲風格歌曲的學習奠定了較為扎實的基礎。京劇是戲曲藝術的代表,學生平時對曲藝接觸較少,京劇方面積累的知識略顯單薄。 教學目標
1. 能聽出樂曲《京調》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并能聽辨出《京調》旋律取材于京劇唱腔《蘇三起解》中的片段。
2. 能演唱《京調》,并能感受京腔京韻。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演唱歌曲《京調》,并能感受京腔京韻。 2.難點:歌曲《京調》中節奏和速度的把握。 教學方法 教師范唱法、視唱教學法、口傳心授 教學準備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視頻導入,引出京劇。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段視頻表演,你們來聽它是哪種藝術表演呢? 1.播放視頻《蘇三離了洪洞縣》。 京劇。那你們對京劇有哪些了解呢?
京劇有生旦凈丑四大行當,生---男性角色;旦---女性角色;凈---性格剛烈粗魯的男性,俗稱“大花臉”;丑---鼻梁上抹一塊白粉的丑角。
我們剛剛欣賞的這段視頻就是京劇《蘇三起解》的片段《蘇三離了洪洞縣》,你們感覺它像生旦凈丑的哪個角色?旦角。老師也學唱了一段,你們來聽京劇的唱腔聲音有什么特點?
2.教師跟伴奏演唱《蘇三離了洪洞縣》。
師總結:位置靠前、用假聲唱、聲音明亮優美,曲調婉轉。 3.學生模仿唱。 你們的模仿能力真強!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引出課題,教師范唱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京劇韻味,模仿演唱初步感受京劇。
(二)、欣賞器樂曲《京調》。 1.初聽,聽樂器。
老師這有一段音樂,你聽曲調旋律熟悉嗎? 就是根據《蘇三離了洪洞縣》曲調創編的。 2.復聽,聽主奏樂器的音色。
再來聽一遍,你來聽樂曲的主奏樂器是什么呢?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
笛子。清脆明亮。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欣賞的笛子與樂隊合奏的器樂曲《京調》。 【設計意圖】加深對主題的印象,為接下來的學唱歌曲做鋪墊。 3.分段聆聽——主題1 (1)第一遍,聽速度和情緒
這首樂曲有兩個主題,我們先來聽主題1,聽聽速度和情緒怎么樣?聽的時候劃拍聽。 中速稍快。歡快活潑。 (2)模唱主題1。
①用lu模唱 ,第一遍輕聲教唱;第二遍老師彈琴。
我們也來感受一下這段歡快活潑的旋律,用“lu”來模唱,劃拍。 第二遍跟琴模唱,你覺得旋律起伏大不大?出示旋律線。②唱譜,第一遍清唱,第二遍跟琴。
那你能來唱一下樂譜嗎?我們放慢速度、劃拍跟老師唱。 4.分段聆聽——主題2
(1)聽主題2,聽情緒和速度。
好,接下來我們聽主題2,聽情緒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速度有沒有變化?還是劃拍聽。 情緒還是那么活潑歡快嗎?變的舒展優美。速度呢?沒變。變的是什么?節奏的變化。A的節奏緊湊,B的節奏舒展。
(2)模唱主題2。 ①用yu模唱
我們用“yu”來模唱。你感覺主題2的旋律起伏還大嗎?還是相對平穩?出示旋律線。 ②唱譜,第一遍清唱,第二遍跟琴。 我們來唱一下主題2的樂譜。 5.給兩個主題加動作。講解式教動作
兩段主題風格不同,你們覺得活潑歡快的主題1像京劇生旦凈丑的哪個角色?主題1旦角--女生,優美舒展的主題2呢?主題2生角--男生。兩個主題我們都會唱了,接下來我們給他加上動作。
6.完整聽樂曲,不同主題用不同動作來表示。
接下來我們完整聽一遍樂曲,不同的主題我們做不同的角色來做。 你們表演的太棒啦!給自己一點掌聲!
【設計意圖】賦予動作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加深對兩個不同主題不同的感受。
(三)、學唱《京調》
過渡語:京劇真是太美了,真不愧是國粹啊!接下來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贊美京劇的歌。
一、熟悉歌曲環節 1.初聽歌曲,感受京韻
我們一起來聽一下這首歌曲的旋律你還熟悉嗎?
這首歌和我們剛剛聽的器樂曲《京調》像不像啊?像。它正是由器樂曲《京調》的主題音樂填詞而來的,這是一首帶有京劇元素的歌曲,我們把這類歌曲叫京歌。
2.復聽歌曲,說出歌詞中所包含的京劇藝術知識。
我們再來聽一遍,聽歌詞中都唱到了哪些京劇藝術知識?
京劇的行當(生旦凈丑)、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臉譜藝術(五色的油彩臉上畫)以及伴奏樂器(鑼鼓),非常好。
3.念白,找位置。
我們剛才說京劇講究唱念做打,念就是有音樂性的念白,接下來我們先來體驗一下京劇的念功。分句學完連起來念一遍。
4.三聽, 跟著音樂打節拍
我們看這首歌曲是幾拍子? 2/4拍,在京劇里也有節拍,叫法不一樣,它叫板式。強拍被稱作“板”,強拍以外被稱為“眼”,比如:有板無眼,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左手放平,右手拍掌拍手心),咱們這首歌屬于一板一眼。下面我們跟著音樂打一下板眼。
5.教師范唱,學生打板眼。
如此美的京歌老師也想歌頌一下,老師唱的好的話記得鼓掌叫好啊!
說起鼓掌叫好也是京劇中的一大特色,當演員們在舞臺上表演的精彩的地方,臺下的觀眾往往會報以熱烈的鼓掌叫好聲,來,同學們來一次。再熱情一點!很好!老師唱的時候你們還要拍板眼。
謝謝同學們的掌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以聆聽為主,結合歌曲滲透京劇的相關知識,為下面的學唱歌曲作準備。
二、學唱歌曲環節 6.學生跟音樂拍手學唱。
你們來跟著音樂學唱一下,多用假聲,眉毛、眼睛。唱的時候還要拍板眼。準備好了嗎? 7.老師放慢速度、拍板眼、輕聲教唱,解決學生唱不準的地方。
嗯,唱的還有那么點意思,接下來我們分句學唱,唱之前我們先來練練聲,唱京劇的人是這樣練聲的,你來試一下。
(1)拍板眼教唱
第一句,八分休止,偷換氣,弱位起;一字多音。 第二句,附點八分音符,強拍處的八分休止。 解決一二句接口。
第三句,八分休止,一字多音。 第四句,一字多音。
解決三四句接口。
(2)跟著老師輕聲連起來唱一遍,第二遍老師拍板眼。 8.跟著伴奏演唱2遍,老師打板眼。
好,調整一下我們唱京劇的狀態,跟著伴奏演唱一遍。嘴型,眉毛,眼睛。
【設計意圖】采用“口傳心授”的教法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京劇的韻味,拍板眼為了讓學生唱準歌曲的節奏,京劇中常見的八分休止弱位起,最后跟著伴奏檢驗課堂的教唱效果。
9.加上京劇動作。第一遍范唱做動作,第二遍跟音樂伴奏表演唱
同學們唱的真不錯,能加上動作那就更美啦。來,我們加上動作,男女生手型。前奏處圓場。先來跟范唱做一遍動作。
好,最后這遍關鍵了,不僅要做,還得唱。如果對自己表現還滿意的話咱們就給自己鼓掌叫好!好嗎?準備好!狀態!
太棒啦!給自己鼓掌叫好吧!
【設計意圖】為了更好的感受京腔京韻,光學會“唱”、“念”還不行,還得“做”,加上動作豐富學生的肢體語言,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我們說京劇講究唱念做打,我們這節課也唱了、也念了、也做了,還剩打。打不了了,打哪能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啊,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雖然不會打,不過老師可以讓大家過過眼癮,我們來看一段打戲。
【設計意圖】觀看“打”的視頻,為了完整體驗京劇的四大基本功,讓學生利用課堂時間充分感受和體驗,對京劇的表演形式有個整體性的感知。
六、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一起說說看!
今天老師非常開心,你們的演唱和表演太精彩了,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希望通過這節課同學們能喜歡上京劇,把我們的國粹藝術傳承和發揚下去,做一名國粹藝術的傳承者,好不好?(鼓掌叫好)下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課堂收獲,梳理課堂思路以及了解學生的真實掌握情況。 板書設計
本堂課的板書為課題《京韻》,以及京劇的板式和最后的總結。 教學反思
為了培養學生對京劇國粹藝術的興趣與喜愛,同時也體現“課標”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本節課我執教了人音版五年級下冊第五課《京韻》一課。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以下兩個:1.
能聽出樂曲《京調》兩個不同情緒的樂段,并能聽辨出《京調》旋律取材于京劇唱腔《蘇三起解》中的片段。2. 能演唱《京調》,并能感受京腔京韻。為了在課堂上充分展示教師個人的京劇唱功,課下親自去京劇團拜師學藝,也在網上搜集了許多資料進行學習。
先來說器樂曲《京調》,它的旋律是根據京劇《蘇三起解》的唱腔《蘇三離了洪洞縣》改編的,因此,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看梅蘭芳的經典唱段《蘇三起解》,感受京劇這一表演形式,引出本課主題京劇,教師簡單介紹京劇的發展背景,繼而教師的親身范唱讓學生近距離的感受京劇在唱腔和聲音方面的特點,緊接著讓學生模仿老師來唱前兩句,初步感受京劇的唱腔特點。這時候引出器樂曲《京調》的A主題,讓學生聽一下音樂的曲調旋律大家熟悉嗎?正是根據京劇《蘇三起解》的唱腔《蘇三離了洪洞縣》改編的,緊接著聽主奏樂器笛子,學唱兩個不同的主題旋律,感受兩個主題的情緒和速度,最后讓女生飾演旦角,男生飾演生角,老師教給學生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動作,完整聆聽樂曲時聽到不同的主題由不同的角色來表演,使學生加深對主題的印象。
歌曲《京調》是根據器樂曲《京調》的主題音樂填詞而來,在旋律、節奏上作了一些簡化,易于學生演唱,容易上口。我也是先讓學生來聽這首歌的曲調旋律大家還熟悉嗎?學生一聽就不難發現,和剛剛欣賞的器樂曲《京調》很像,第二遍就讓學生聽歌詞中的京劇藝術,同時配以圖片讓學生更直觀的去了解,歌詞短小精煉,雖只有短短四小句,卻把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形式以及樂隊伴奏形式等相關知識蘊含其中,在富有濃郁的京劇韻味中傳承著京劇藝術文化。接下來帶領學生體驗京劇的“念”功,繼而介紹京劇的板式,跟隨音樂拍板眼進入學唱環節,在學唱環節我沒有彈鋼琴,而是采用了京劇中最傳統的“口傳心授”的方法進行教唱,學生一旦離開了板眼跟琴演唱就缺少了京劇的韻味兒,最后加上京劇的動作進行表演唱,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不僅會唱京歌,還了解了京劇的相關知識,更從表演中感受到了京劇的無與倫比的魅力。課堂中學生親身體驗了“唱”、“念”、“做”,剩下“打”讓學生通過視頻進行觀看了解,最后教師做總結,本堂課的預期目標全部達成。
通過準備這節課,我明白了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還要繼續向前輩老師學習。當然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課堂語言還要精煉,教師個人修養還需要提升,評價語要豐富等等。而我感觸更深的是,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而一群人的能力是無限的,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我會繼續努力前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