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天來了,春天音樂會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春天來了欣賞春天音樂會-部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春天來了欣賞春天音樂會-部級優課
《春天音樂會》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欣賞《春天音樂會》 教學對象: 一年級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歡快活潑的兒童歌曲,它通過8個樂句的有機組合,使得整首樂曲旋律流暢,節奏輕快,并通過擬人化的寫作手法,塑造了“春雨唱歌、春風彈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的音樂形象,描繪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春天音樂會,展現了一幅美麗多彩、生機盎然的春之圖,讓人們領略了春天的美景,抒發了少年兒童對大自然的熱愛及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由于一年級學生剛剛踏進校門,處于適應期,性格活潑、好動,喜歡模仿,沒有任何音樂基礎,有的只是對音樂的極大興趣,但又很難做到專心聽講,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并且有直觀、具體、形象等思維特點,這就要求老師設計課堂要符合他們的學齡特點,由此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精心創設孩子們感興趣的情境,并利用多媒體可見直觀的讓學生欣賞精彩的春景圖,結合《春天音樂會》的旋律,一下子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主參與音樂的感受、學習與表現,引導孩子怎樣愉快的學習,培養孩子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春天音樂會》,讓學生能夠通過音樂感受春天之美,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
二、過程與方法:感受歌曲輕快、活潑的情緒;能隨錄音哼唱歌曲,能用聲勢動作參與歌曲表現。
三、知識與技能:掌握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教學重點:
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培養學生的音樂記憶力。 教學難點:
掌握八分休止符的節奏。
教具準備:
多媒體、白板課件、音樂、打擊樂器、頭飾、學生自制貼畫。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聽音樂律動進入教室。(播放《嘀哩嘀哩》) 設計意圖:圍繞“春”的主題,用春天的旋律鋪設音樂情緒。 二、創設情境、感受春天
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呢?(對,是春天。)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萬物蘇醒,周圍的一切都充滿生機,誰能告訴老師春天都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出示課件:燕子回來啦;種子發芽啦;樹變綠了;花變紅了)(提問學生2—3人)
老師今天非常高興,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老師昨晚接到大自然打的電話,它邀請我們一起去參加一場音樂會,你們想參加嗎?(生...)讓我們一起走進春天音樂會(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為本課的主題拉開帷幕。設置懸念,引發學生興趣。 三、啟發引導、體驗春天 1. 初次聆聽
師放歌曲,生初步聆聽,感受春天的旋律[點擊歌曲]提問:通過剛才的聆聽,誰能告訴老師,是誰在舉行音樂會?(春天)
設計意圖:真正的音樂不是教,而是聽,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音樂,是音樂教學的最重要特征。 2. 再次聆聽
春天邀請了哪幾位小演員參加了這場音樂會?(春雨、春風、春雷、春水) (1)聽一聽,春雨、春風、春雷、春水在表演的時候都發出怎樣的聲音,你能模仿他們的聲音嗎?
設計意圖:音樂是聆聽的藝術,在聆聽中欣賞并且在聆聽的基礎上進 行聲音的模仿。之所以沒有用器樂去模仿聲音,主要是想讓孩子們體 會到聲音的無處不在,旋律就在身邊,每個人都是音樂的發現與創作者,從而更好的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3. 深入聆聽
他們都在音樂會上表演什么節目呢?(春雨唱歌,春風彈琴,春雷打鼓,春水鼓掌)
歌曲中四位小演員都到齊了,總覺得少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指揮家(春筍),你能聽出來它是誰嗎?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引導學生關注歌詞。讓學生認識春筍和指揮家。 4. 輕聲哼唱歌曲
請同學們用用元音字母“u”來完整哼唱歌曲,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設計意圖:本課為欣賞課,一年級學生主要以聆聽為主,學會輕聲哼唱歌曲。 四、探索發現、提高興趣
1.春風春雨它們都是怎樣演奏的,你能讀出他們的節奏嗎?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本單元重點學過的四分休止符,認識新的八分休止符。 春雨 2/4滴答 0滴|答 0| 春風 2/4沙沙 0沙|沙 0| 春雷 2/4轟隆 隆隆|隆 0| 春水 2/4嘩啦 啦啦|啦 0| (1) 請學生自己嘗試讀節奏。
(2) 教師講解八分休止符,讓孩子了解樂理知識。
(3) 教師提醒學生讀到休止符時可以用“空”或者“嗯”來代替八分休止符。 (4) 學生和老師一起合作讀節奏,打節拍。 (5) 學生完整的讀節奏打節拍。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認知水平及音樂表現力,并且能熟練掌握八分休止的節奏。
2. 聲勢動作練習節奏,教師出示課件,
(1)其實我們自己的身體就是很好的伴奏樂器。你能用身體來模仿它們的聲音嗎?
(2)學生根據圖示,自己嘗試聲勢練習。 (3)學生完整的進行聲勢律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音樂創造力、表現力。 五、拓展延伸、創意春天
春天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與活力,不但我們喜歡它,連古時候的人們也很熱愛春天,有誰能說說描寫春天的古詩。(出示課件唐代詩人孟浩然寫了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叫《春曉》播放《春曉》歌曲,學生欣賞,或上臺表演。 設計意圖:新《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學科綜合”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能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提高音樂課中素質教育的質量。 六、走進春天、表現春天
背景音樂播放門德爾松《春之歌》
師:春天來了,春天來了,一群小鴨子來到河里玩耍啦。(幾個學生學鴨子的叫聲)
師:春天的景色真美啊,柳樹在春天的吹動下,發出了沙沙沙的聲音。(學生用沙槌表現)
師:小鳥也飛來了,小蜜蜂也來了,小青蛙也歡快的唱起了歌。(學生模仿小鳥、蜜蜂、青蛙的聲音)
師:突然一陣大風吹過,天空響起了雷聲,接著下起了雨。(學生用人聲、鼓、沙槌或牛皮紙等分別表現)
師:雨過天晴,太陽出來了,小動物們開起了音樂會,快樂的唱起了歌。 設計意圖:低年級孩子的特點是好動,善于模仿,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讓學生通過參加音樂活動激發興趣,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春天的音樂會結束了,誰愿意說說你的心情和收獲。有句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我們要珍惜春天的美好時光,努力學習,向老師匯報你最棒的成績,老師希望大家都能茁壯成長。
教學反思:
本堂課主要設計以“春”為主題,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律動、欣賞、演唱、表現等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性和創造性的學習情緒。
結合自己身邊的景物變化,引領學生一步步走進春意盎然的音樂世界。通過聆聽,表現、創造等教學活動、創設一種愉悅、歡快和諧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感受春天,體驗春天,表現春天,創造春天中領略春天之美。
成功的導入是一節課的重要開端,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這節課我從《嘀哩嘀哩》歌曲律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再請孩子們自己的語言來描繪春天并加上課件展示,使孩子們陶醉在春天的意境之中,用大自然邀請我們參加音樂會來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直接引入歌曲教學。在新歌欣賞環節,我采用聆聽、感受、表現的方法,引出春雨、春風、春雷、春水,這幾位小演員專程來參加今天的音樂會,從聽、說的過程中模仿大自然的聲音,并給予積極地評價、指導,使學生對春天的音響和聲音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創編環節為了讓學生熟練地掌握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的節奏,采用了聲勢節奏練習,找學生展示,師生合作展示,共同配合表演,使音樂課不僅僅是欣賞課,讓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魅力的同時,學會表現音樂。在拓展環節,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我讓孩子說出和春天有關的古詩,不僅豐富了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且能促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提高音樂課中素質教育的質量。最后活動環節,我從一年級孩子性格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出發,組織了一場春天音樂會,培養孩子的表現力,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學生自己表演,自己選擇適合的打擊樂器進行伴奏,師生合作,共同舉辦了一場快樂的音樂會。
本節課我嘗試由淺入深,通過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現、感受春天。整個教學過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通過聽、動、唱等教學活動,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美,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民主教學是營造綠色教學的生命線。上完課,我就有很多的感觸。最大的感觸是——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孩子都是聰明的,我們老師往往想民主教學,但又不敢真正做到民主。擔心學生放了收不回,又擔心學生不能勝任民主的學習方式,還擔心自己控制不了民主的教學局面。其實,孩子的潛力是無窮的。例如在探索春天的音響時,讓學生用人聲來模仿大自然的風聲、雨聲、雷電聲、流水聲等等。學生的模仿真實惟妙惟肖、五花八門。還有讓學生創編聲勢動作,他們也做得很好。因此,越
是民主的課堂教學,越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學生也越會表現自己。只有課堂上真正做到民主,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才會愿意由衷地和你配合。 在音樂新課堂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積極創造學生樂于參與合作的情境,努力激發學生想學、愿學、樂學和愛學的強烈學習欲望,精心設計教學情景,以情激情,以趣激情,促使學生做好合作的學習準備,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教學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