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粉刷匠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粉刷匠》遼寧省 - 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音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粉刷匠》遼寧省 - 大連
《粉刷匠》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唱歌《粉刷匠》
教材分析:《粉刷匠》是一首活潑、歡快的波蘭歌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下冊中“我的音樂網頁”中的選唱歌曲。歌曲為四二拍,共四個樂句。整首歌曲由12345五個音符構成,第一、三、四樂句的前兩小節;第一、三樂句的后兩小節;第二、四樂句的后兩小節都是完全重復,第一、三樂句的后兩小節和第二、四樂句的后兩小節又是變化重復。歌曲的歌詞簡潔,旋律音程跳動不大,一字一音,簡單易唱。通過學唱歌曲,引導學生做一個從小熱愛勞動、自己事情自己做、不怕臟不怕累的好孩子。
學情分析:一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有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特點,嗓音自然、身體靈巧,對節奏的感受力日益增強,喜歡用身體動作對音樂節奏和旋律做出反應,對感興趣的事物就會全身心的投入,表現欲望十分強烈。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具有了一定的音樂能力,這首歌曲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歌曲,有的學生在幼兒園里聽過,熟悉但是并不會演唱,歌曲活潑俏皮的特點具有表演性,正是孩子們喜歡的類型。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粉刷匠的音樂形象,能用活潑歡快的聲音演唱歌曲《粉刷匠》,體會勞動的快樂。
2.過程與方法:在聆聽、聲勢、接唱、模仿等活動中,進一步感受音的高低和歌曲的情緒。 3.知識與技能:能用聲勢表現四二拍、能準確區分XX、X 、X- 節奏的不同,在多次聆聽的基礎上,能夠有感情的背唱歌曲。 教學重點:學唱歌曲
教學難點:背唱歌曲 準確區分XX、X 、X- 節奏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律動進教室:
《勞動最光榮》律動表演。 2.導入新課:猜謎語。
師:表演的真棒!為了獎勵你們,我們來猜個謎語吧!聽好了:兩棵樹、十個叉,不長葉子不開花,吃飯勞動全靠它。生:手。師:對了,謎底就是手,每個人都有一雙巧巧手,我們可以用它來做很多事情,接下來聽你來聽一聽歌曲的小朋友用他的小巧手在做什么呢?播放
音樂《粉刷匠》。
【設計意圖】在《勞動最光榮》的音樂聲中,引領學生進行律動表演,感受歌曲快樂的情緒,培養學生身體的韻律感、協調性及感受音樂的能力,同時也是為新課內容鋪墊。接下來通過猜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手導入新課,過渡自然。
二、學唱歌曲 1.初聽,問內容。
師:誰來說?生: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刷房子,粉刷匠。。。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這首歌曲就叫《粉刷匠》,那刷房子都需要哪些工具。可核⒆印⒂推、桶、梯子、。。。師:你們知道的真不少,還挺有生活經驗的,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工具們在干活的時候都發出了怎樣的聲響呢?
2.小工具交響曲(播放《粉刷匠》伴奏音樂進行節奏練習 師問生答) 課件內容:小工具交響曲 大刷子:刷 — 刷 — 小刷子:刷刷刷刷 刷刷刷刷
口號聲:嘿 嘿 嘿 嘿 1)單聲部說節奏。
師:大刷子刷起來呀 生:刷 — 刷 — (第一樂句) 師:小刷子刷起來呀 生:刷刷刷刷刷刷刷刷 (第二樂句) 師:口號聲響起來呀 生:嘿 嘿 嘿 嘿 (第三樂句) 師:隨機再說一個聲部 生:接 (第四樂句) 2)二個聲部說節奏。
師:大刷子小刷子一起來 生:二個聲部和 師:大刷子口號聲一起來 生:二個聲部和 師:小刷子口號聲一起來 生:二個聲部和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在這個環節運用粉刷房子會用到的小工具設計了“小工具交響曲”,通過聲音和動作的結合,更直觀形象的感受、區分并掌握二分、四分、八分節奏,從單聲部過渡到兩個聲部,讓學生體驗節奏中二聲部,這些都在為歌曲的學唱做好準備。
3.復聽歌曲,問情緒。
師:說的真不錯!接下來請你聽一聽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生:活潑歡快。 師: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生:二拍子、四二拍。 4.表現四二拍。
師:你們表現一下四二拍嗎?生:自主表現四二拍。 師:你們能跟著音樂表現一下四二拍嗎?生:能!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充分發散思維,根據四二拍的強弱規律自己設計喜歡的動作并表現,為學生提供自主表現的機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通過手腳并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5.打擊樂器表現音樂。
師:看到你們拍的那么起勁,有兩個小樂器也想參與到你們當中,你們歡迎嗎?生:歡迎.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出示響板)這個是什么?還記得它的演奏方法嗎?生回答。(出示碰鈴)那這個是什么?演奏方法呢?
師:根據它們各自的特點,請你用黑板上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可以嗎?請你們在每個樂句的結尾處用碰鈴來表現,歌曲其他部分用響板來表現,注意演奏姿勢。 6.畫歌曲的旋律線。
師:小粉刷匠為了刷出五顏六色的漂亮房子,一會兒刷刷房頂、一會兒刷刷墻壁、上上下下忙的不亦樂乎,他是怎樣刷的呢?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感受一下吧。◣熒黄甬嬓删。)
【設計意圖】通過可視的“小刷子”旋律線,引導學生畫旋律線,感受音符的高低變化,將無形的音樂變成有形的圖譜,為學生學唱歌曲降低了難度。 7.自主學唱歌曲。
師:剛才我們一同感受了小粉刷匠辛苦忙碌的場景和他快樂的心情,下面,你想不想自己來唱一唱這首歌?
1)跟隨音樂自主演唱。(原唱) 2)提示聲音,再次演唱。(原唱)
3)師生唱。師前半句+生后半句、第二遍交換唱。(伴奏) 8.分形式表現歌曲。
1)男女生2組(第二遍交換) 2)AB組2組(第二遍交換) 3)分單雙數排 4)分豎排4組 9.歌曲處理:二聲部。
1)在歌曲每個樂句的尾音處加入“刷刷刷刷”(5555)小刷子的聲音。
2)在歌曲每個樂句的尾音處加入“嘿嘿”口號聲 。
【設計意圖】整個學唱歌曲環節,遵循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實踐的藝術,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帶領學生多次聆聽音樂,在音樂體驗和感受中,享受音樂審美過程的喜悅。同時在節奏的二聲部、打擊樂器的二聲部、歌唱中的二聲部等處,使學生感受了兩個聲部豐富的表現力,積累與他人合作表現的經驗,培養和聲意識、集體意識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三、歌舞表現
1.自主創編,設計表演。
師:同學們,你們真是太棒了,都能把歌曲背唱下來,現在你能不能給歌曲設計幾個動作表演一下?好,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音樂一起動起來吧! 2.提供舞臺,自主展示。
師:剛才我發現了幾個動作做得既形象又生動,有沒有同學愿意到前面來表演一下?咱們一起再來表演一遍,好不好?
【設計意圖】在課堂中為學生搭建自主展示的氛圍和舞臺,鼓勵他們進行自主的創編和展示,用動作表現歌曲,是音樂表現、音樂創作的一種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編能力、表現能力,讓學生敢于創編、勇于展示自我,讓學生的審美渴望得到滿足。
四、小結下課
1.師:你們表演的太棒了,真是一群能干的小粉刷匠!你們剛才表演的開心嗎?生:開心。歌曲的最后一句唱到“哎呀我的小鼻子變呀變了樣”是什么意思?生回答。師:那你說為什么小粉刷匠的鼻子衣服都弄臟了,可是他卻一點不在意,反而很高興呢?生:生:房子被他刷的很漂亮、自己動手刷了房子、為了刷出漂亮的房子不怕臟不怕累。。。
2.德育點:師:你們說的太好了!今后希望你們也能夠像小粉刷匠學習,做一個自己事自己做、不怕臟不怕累、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好嗎?生:好!
【設計意圖】音樂教育不僅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的一種特殊手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于藝術,特別是音樂,道德內容是其靈魂,是其存在的意義。”本課通過《粉刷匠》歌曲的聆聽、演唱、表演,引導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的道理,學會自己事自己做。
3.完整演唱,律動出教室。
師:好!今天的音樂課就上到這里了,同學們再見!老師再見!最后讓我們伴隨《粉刷匠》
的音樂一起走出教室吧!
《粉刷匠》教學反思
本課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以《粉刷匠》這首歌曲為學習載體,開展了節奏、歌唱、
表演等環節的教與學的活動。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順利達成了教學目標。現從優點和不足兩個方面對本課進行反思如下: 一、優點
1.能夠圍繞“聽”展開一系列音樂教學活動。我們都知道,音樂學科中,“聽”是感受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過程。本節課,我通過反復多次的有目的的聆聽,例如:“聽一聽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情緒、它是幾拍子的?”,跟著音樂畫旋律線、用打擊樂器表現音樂、跟著音樂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四二拍等等,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主學會了歌曲。
2.開展了二聲部節奏、二聲部演唱的教學。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進行二聲部的節奏訓練和二聲部演唱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不在低年級進行這些練習,學生很難在中年級直接學唱合唱歌曲。因此,為了更好的銜接,我在一年級的教學中逐步進行了二聲部的節奏和歌唱練習。例如這節課中的“小工具進行曲”環節,我把學生分成了三個組,每組說一種小工具,再兩個小組互相合作,經過有梯度的過渡練習,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二分、四分、八分節奏,很好的解決了教學重難點。歌唱環節中,在學生能夠熟練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在歌曲處理環節我沒有安排力度處理,而是采用了將前面練習過的小刷子、口號聲的練習加入到歌曲每一句尾音的演唱中,引導學生感受并體驗了和聲感。在下節課復習這首歌曲的時候,還可以將學生再分成三個組,一組唱歌曲,一組加小刷子的聲音,一組加口號聲的聲音,學生應該會覺得更有趣。
3.以體驗式教學為主,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經講過:“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由此我認為音樂課就應該讓學生多聽、多動、多想、多做,也就是多體驗。本課中通過律動、聆聽、歌唱、合作、創編、表演、展示等,引導學生在體驗中變被動為主動,在體驗中獲得愉悅身心的感受,在體驗中進一步理解了音樂。 二、不足:
1.教師的語言還需要更精準清晰。通過錄課發現課堂語言不夠精準,有待加強學習和練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2.對聲音的指導不到位。本課由于一年級學生第一次錄課,對于上課的環境比較陌生,再加上之前剛錄完一節數學課,學生有些累了,導致課堂環節不是很緊湊,耽誤了一點時間,沒有來得及更多的對聲音加強指導和練習,學生的聲音位置、歌唱姿勢、包括輕聲歌唱在本節課做的不夠,今后還需要加強平日的練習。
總之,通過錄制一節課,能夠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也看到了今后在教學中需要加強的方面,對我來說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今后我還將繼續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扎實研究教材教法,不斷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和音樂課堂教學能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