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集合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集合問題》第一課時_廣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集合問題》第一課時_廣西省優課
數學廣角-《集合問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這節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數學廣角》—《集合》中的第一課時。《數學廣角》是我們新教材中新增設的一個內容,它主要是介紹和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涉及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本單元是非常有趣的數學活動,也是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 學情分析:
集合思想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在以往的題型中有過接觸,只是無意識形成一些簡單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本節課所要學的是含有重復部分的集合圖,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教材中的例1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踢毽子比賽和跳繩比賽的學生名單,而總人數并不是這兩項參賽的人數之和,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但集合這部分內容比較抽象,對三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可能會有一定困難。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2. 使學生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復問題,并能用數學語言表述。
3.培養學生初步養成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學習習慣。同時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理解集合圖的意義,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復問題。 教法與學法:
根據直觀性原則、啟發式原則、循序漸進原則,我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操作法、觀察法和討論法,讓學生在做中學,動靜轉換中學。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學生親身經歷韋恩圖的形成過程,再讓學生自己經歷畫集合圖,理解集合圖的意思,再探究算法,再上升規律,再鞏固提高。讓學生會學善學,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過程。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動手操作,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具)準備:PPT、板卡、紅白兩條繩子、馬克筆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請大家猜個腦筋急轉彎: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一起去看電影,他們只買了3張票就順利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呢?
2.揭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這樣輕松的談話中初步感悟“爸爸既是爺爺的兒子,又是兒子的爸爸”這樣的道理,孕伏了后面學習的知識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
1.組織活動,感受韋恩圖的形成過程.
(1)PPT出示孩子們參加踢毽和跳繩的情景,并出示題目。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數學信息?一共有多少人參加課外活動?
(2)老師在講臺的兩邊分別用兩根繩做兩個圈:左邊黃色的圈表示喜歡踢毽子的,右邊紅色的圈表示喜歡跳繩的。當出現既參加跳繩又參加踢毽的3個同學不知站在哪個圈時,請同學們出謀解決,該怎樣解決?讓同學們親身感受韋恩圖的形成過程。
【設計意圖:在直觀、動態的演示中,讓參與的學生和下面的學生都很清楚地明白中間的部分為什么要交叉?】
2. 學生創作集合圖,認識韋恩圖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1)四人小組合作在中卡上設計一幅圖,要求:能很好地表示出三(1)班參加跳繩和踢毽子的情況,并說說各部分表示的意義。(預設:有的小組畫的是兩個不規則的圓圈交叉集合圖,有的小組畫的是兩個平行四邊形交叉的集合圖,有的小組畫的是兩個三角形交叉的集合圖等。)
(2)介紹韋恩圖,說明韋恩圖和我們創作的都是集合圖。 (3)教師流程性檢測各部分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創作集合圖的過程,再介紹韋恩圖,讓孩子感受到我和英國的大數學家韋恩一樣有創造力,讓學生愛學、樂學。其次在PPT演示中,讓學生強化哪部分是只參加跳繩的,哪部分是全部參加跳繩的,哪部分是只參加踢毽子的,哪部分是全部參加踢毽子的。為后面探究算法打下基礎!
3.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有幾種算法。 (1)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有幾種算法。
(2)小組長匯報算法,結合學生的回答,動態演示各種算法的意義。
(3)教師及時總結、精講,優化算法。
【設計意圖:在匯報時加以PPT演示,直觀,形象,使強化次數得到有效地攀升,同時滲透了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4.上升規律。
(1)先用韋恩圖出示題目:跑步的有7人,打籃球的有8人,既打籃球又跑步的有1人,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讓學生搶答。 (2)再把重復出現的人數由1個逐漸增加到2個、3個、4個、5個……讓學生搶答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3)再把跑步的人數增加到100人,把打籃球的人數增加到200
人,既打籃球又跑步的有50人,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活動?讓學生搶答。
(4)讓學生發現規律,總結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了重復的數目由小變大,甚至是很大的數目,感受到解題的方法都是一樣的,只要我們理解重復的意義,就能發現規律,利用規律解題! 三、鞏固拓展,應用提高。
1.練習基礎題2道。(指后附作業的第一第二題) (1.)學生獨立完成,寫完后同桌互改。 (2.)集體訂正。
2、小調查(對生活中可能出現重疊問題的吃食情況、體育鍛煉情況、業余活動情況開展調查。)
1.出示活動要求:
2.喜歡調查同一個問題的孩子組合在一起,隨機分成3個大組開展調查活動,用中卡呈現學習成果。
3.展示成果,在座位瀏覽。 4.匯報+精講。
【設計意圖:讓孩子在隨機分組中調查,孩子既感到新鮮又有趣,同時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事情,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熱情。同時讓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四、總結與作業。
1.說說你這節課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仿宋四號)
2.布置課后作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