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總復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江蘇省 - 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總復習: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六下第 94 ~95 頁“整理與反思”“練習與實踐”第1——5題 。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立體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及表面積、 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能正確、熟練地應用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 學習根據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知識整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3. 激發應用意識,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自主梳理、構建立體圖形表面積、體積的認知結構。 【教學難點】歸納立體圖形側面積、表面積、體積的統一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猜謎與揭題
師:先請大家看大屏幕(課件出示三條線段:長、寬、高),看見了什么?如果老師告訴你,這三條線段的背后藏著一個立體圖形,你能猜到是哪個立體圖形嗎?
生:長方體。
師:繼續猜!如果只告訴你兩條線段的長度,你能確定是哪種立體圖形嗎? 生:圓柱。
師:一定是圓柱嗎?有沒有其它可能? 生:圓錐。
師:如果只告訴你一條線段的長度,你能確定是哪種立體圖形? 生:正方體。
師: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就來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進行總復習。(出示課題,并齊讀)
生: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設計意圖:在上述教學片段中,教師圍繞“1條線段、2條線段、3條線段”設計了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如果只告訴你們一條線段的長度,你就能確定整個圖形,這是哪種立體圖形?如果告訴你們兩條線段的長度呢?什么立體圖形,需要知道三條線段才能確定呢?為什么會這樣呢?”有效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體驗更加充分。要知道,這可是在六年級的總復習課。教師即將要復習什么內容,對學生而言,毫無懸念,如果再不來點挑戰性的任務設計,再不來點“熟悉的陌生感”,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很難激發出來。】
二、回憶與整理
師:昨天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去整理了。我們再看一下要求。
(出示前置任務:回憶與整理:我們已經學過哪些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用你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記錄在下面!比比誰的作品最棒!)
1.小組交流
下面先請大家先按要求在小組里交流各自整理的成果,等會兒進行全班交流。
(出示活動要求:1.在四人小組里輪流交流自己整理的內容和方法,并說說為什么這樣整理。2.一人說完,其他成員可以進行質疑、補充或完善。)
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并搜集典型作品。 2.全班匯報
教師按順序投影四份比較有特點的作品(文字、圖文并茂、列表、思維導圖),并組織全班互動點評。
師相機小結:學習初期,可以用文字敘述的方法進行整理。掌握熟練之后,
也就是現在這個階段,可以用列表或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整理,一目了然。當然,今后的復習課,同學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喜歡的方法進行整理。
師:其實,老師昨天也做了整理,可是還沒來得及擺好,下面誰能在黑板上幫老師整理一下。
并追問:為什么這樣擺?還可以怎么擺?對于這幾個公式,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為什么?
教師相機回憶出示推導過程。
(設計意圖:梳理的過程需要學生課前去完成,課內去完善。 這樣處理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留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對話交流,達到互相啟發、相互促進的目的。 教師適時地指導點撥,學生就能借助知識網絡圖、思維導圖等形成清晰的、系統的知識結構。長此以往,學生的梳理能力必然會提升。)
三、挑戰與嘗試
(出示:挑戰與嘗試:如果給你一張A4紙(長方形紙),不允許剪裁,可以創造出哪些立體圖形?這張紙與立體圖形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先自己動手試一試,上課時請你來做展示哦!)
預設1:卷一卷,創造出圓柱。追問:還可以怎樣卷?還可以怎樣創造出圓柱?
相機指出:這張紙其實只是卷出了圓柱
預設2:轉一轉,創造出圓柱。追問:還可以怎樣轉?
師:你能用一張A4紙創造出一個長方體嗎?還是卷一卷行不行? 師:這張紙能不能折出一個正方體?
師:剛才同學們提到的卷一卷、折一折的方法制成了立體圖形,這張長方形紙其實就成了立體圖形的側面。看老師折的三棱柱。
……
師:觀察這些側面和長方形紙,你有什么發現?
得出:立體圖形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側面積+2個底面積
師:除了卷一卷、折一折,還有別的方法得到這些立體圖形嗎?
得出:立體圖形(直柱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設計意圖:由于這個挑戰性學習任務的空間較大,學生不僅發現了一張紙可以創造出這么多立體圖形,還發現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都可以套用“底面積×2+側面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計算都可以用“底面積×高”。這樣的發現,使得學生腦中的公式記憶降為一條,既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使得知識結構化,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可謂“溫故而知新”,一舉兩得。】
四、反思與應用
師:錯題是最好的學習資源,同學們課前整理了一些易錯題,誰來和大家分享。
出示任務:反思與應用:在學習這些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時,你認為哪些題目容易出錯呢?收集一道題目,整理如下:【題目】:【解答】:【我的提醒】:
學生匯報。
師: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經典問題,請大家進行練習與應用。
練習與應用(1):在下面任意選擇兩個圖形,很快算出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只要算體積)
追問:有人說,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一樣大? 練習與應用(2):你能很快算出它們的體積嗎?
練習與應用(3): 播放港珠澳大橋視頻,
2018年10月24日,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東西兩座人工島的框架是由多個巨型鋼圓筒構成。
已知每個鋼圓筒側面積大約是3454平方米,底面半徑大約11米。你知道每個鋼圓筒的體積大約是多少嗎?
方法1:3.14×2×11=69.08(米) 3454÷69.08=50(米) 3.14×112×50=18997(立方米)
方法2:3454÷2×11=18997(立方米) 對于方法2,引導畫圖理解。
相機總結公式:側面積÷2×半徑=圓柱的體積
【設計意圖:復習的側重點絕非只是整理知識,而是要培養學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一組練習,著眼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下可保底,上不封頂,引領學生夯實基礎、查漏補缺、發散思維、拾階而上、學以致用。】
五、總結與提升
師:今天總復習下來,你有什么收獲?
出示小詩:轉化很巧妙,解題它來幫。復習作用大,溫故又知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