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省賽)道德與法治一下第二單元《可愛的動物》教學設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道德與法治一下第二單元《可愛的動物》教學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 |||
姓名 | |||
學段 | 小學 | 展示單元 |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 |
單元教學設計 | |
單元名稱 | 我和大自然 |
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明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我和大自然”。本單元由《風兒輕輕吹》《花兒草兒真美麗》《可愛的動物》《大自然,謝謝您》四課組成。 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這四個方面來編寫。教學中,鼓勵學生多到室外活動,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克服與大自然的疏離,幫助學生樹立與大自然親近和共生共存的觀念,讓他們在大自然中玩耍時實現與大自然的交流,從大自然中獲得快樂。 (1)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培養學生以保護環境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保護環境的擔當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為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打下基礎。 (2)本單元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①把握“生活性”原則。本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本課程的基本追求。 比如:一年級的學生或多或少都和動物相處過。在教學“我和我的動物朋友”時,可以讓學生將活動照片等帶來,分享這些經歷。在教學“愛護花和草”這一主題時,讓學生從生活中看到的破壞花草的行為說起,再反思自己是否有類似行為,從他人到自身,在交流、反思中逐步學會愛護花草,遵守社會公德。 ②體現“活動性”特征。本課程是一門活動性課程,現場體驗活動是低年級學生道德學習的重要方式。本單元很多教學要在戶外進行,教學效果要在戶外活動中檢驗。 比如:“和風兒一起玩”是不能在教室里說一說就算了的,“走,看花看草去”更是直接提示教師要帶學生走到戶外,走進大自然,所以教學中要大膽地讓學生出教室的門,也可以與春游等戶外實踐活動相結合。“臺風中的自我保護”“花草面前要小心”“別讓自己受傷害”都要通過模擬特定情境,讓學生學會妥善處理現實生活中的突發情況。 ③設計“趣味性”環節。本單元中多次出現兒歌、猜謎、繪本等欄目,是在提醒我們要關注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多設計看、唱、誦、畫、演、做等富有趣味的教學活動。 比如:在《風兒輕輕吹》一課中設計闖關游戲“乘風破浪排行榜”,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我喜歡的動物”話題中,“編謎語”“做動作”“猜動物”等畫面就是在啟發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多種有趣的方式交流各自喜歡的動物。 ④打造“開放性”課堂。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兒童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拓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比如:切切實實地去植樹種花,是將愛花護草的行為落實到生活中的具體體現;查找風兒還在生產、生活的哪些地方給人們帶來幫助,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課外搜集人類仿生案例來充實教材,可以激發學生向動物老師學習的興趣。通過補充信息化資源,可以豐富課程內容,拓展學生視野,提高教學效果。 |
|
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 (1)單元目標 ①親近大自然的風、植物和動物,感謝大自然的多重饋贈,克服與自然的疏離,養成探索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好習慣。 ②了解相關動植物和自然現象的知識,掌握緊急狀態下逃生和自救的方法、技能,增強在大自然中的安全感和對自然的敬畏感,學會與大自然中的美好生命共成長。 ③樹立人與自然共在的觀念,感受自然的美,樂于親近大自然。體會人類與自然的依存關系,懂得感恩自然。 (2)單元重點難點 ①重點是學會與自然中的美好生命共同成長,具有與大自然接觸時自我保護的意識。 ②難點是克服與大自然的疏離,熱愛大自然,感恩大自然,與大自然有共在感,有好奇心,樂于探索。 |
|
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 |
課時教學設計 | |||||||||||||||||||||||||||
課題 | 《可愛的動物》第一課時 | ||||||||||||||||||||||||||
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 本單元前面三課主要涉及大自然中的風、植物、動物與人們生活的聯系,最后一課總結本單元的教育觀念:與自然共存,感恩自然。 《可愛的動物》一課依據《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的第8條“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而編寫,旨在引導兒童要親近、愛護動物,懂得與動物相處時要保護自己。 “我喜歡的動物”“我和我的動物朋友”是第一課時的內容。教學活動緊密結合“可愛的動物”這一課題展開,以“我喜歡的動物”為切入點,鼓勵學生通過模仿、編謎語等多種方式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交流“我和我的動物朋友”之間的小故事,加深對“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的認同感。繪本《動物老師》是第一課時的補充內容,其中的圖片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動物對人類的啟發,體會動物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一課時內容的教學對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有很大價值,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敬畏生命、保護環境的擔當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為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的小學低年級學生要“初步了解自然,愛護動植物,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 |
|||||||||||||||||||||||||||
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來看,一年級學生大多對小動物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使得他們愿意去接觸動物。可是由于家長不太放心、學生居住環境不同等因素導致很多一年級學生接觸各種動物的機會還不太多,對動物的認知還很有限,所以有一部分學生還缺乏和動物相處的足夠經驗,很多學生仍不太了解動物帶給人類的各種啟發。如何為學生創造與動物安全而充分的接觸機會?怎樣引導學生去個性化地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去充分了解動物帶給人類的各種幫助?都需要我們做足課前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加強課后行為引導,讓學生有充足的機會去與動物相處,去體驗動物與人類的緊密聯系。 |
|||||||||||||||||||||||||||
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目標) (1)通過介紹各自喜歡的動物,了解不同動物的特點,感知人和動物的親密關系。 (2)通過分享各自和動物之間的故事,體會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樂于和動物相處。 (3)通過繪本的學習和仿生學資料的拓展,知道動物是人類的好老師,樂于探索動物的奧秘。 |
|||||||||||||||||||||||||||
4.學習重點難點 (1)學習重點是感受與動物相處的快樂。 (2)學習難點是初步了解動物對人類的智慧啟發,樂于探索動物的奧秘。 |
|||||||||||||||||||||||||||
5.學習活動設計
|
|||||||||||||||||||||||||||
6.板書設計(板書完整呈現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最好能呈現建構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的路徑與關鍵點)![]() |
|||||||||||||||||||||||||||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關注作業的針對性、預計完成時間,發揮作業對復習鞏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 課后繼續去和動物交往,觀察動物,了解動物,爭當“小小發明家”。 |
|||||||||||||||||||||||||||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結合教學特色和實際撰寫) (1)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在本節課的導課階段,滾動播放一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并配以輕松明快的背景音樂,緊扣本課主題,創設了溫馨美好的教學情境,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2)分步呈現,突出重點 在“我喜歡的動物”這個版塊,謎面文字和謎底圖片在書上同步呈現,學生失去了去猜的必要和樂趣。通過裁剪電子教材,先出示小男孩模仿燕子的圖片,再出示謎面,最后呈現謎底——燕子圖片,給了學生思考交流的機會,學生體驗了猜的樂趣,并學到了有趣的介紹動物的方法。 (3)拓展資源,達成目標 播放《忠犬八公》電影短片,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人與動物的共生共存。出示蠅眼照相機案例,引導學生體會平時很討厭的動物也可能帶來啟發。通過“連一連”游戲把學生在生活中常見的產品和相關動物一起呈現,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動物,向動物學習。 |
|||||||||||||||||||||||||||
9.教學反思與改進(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基于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進行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與改進設想) (1)教學反思 ①創設情境,激發喜愛之情。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應源于兒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年級學生接觸的動物往往局限于動物園里的動物和家里的寵物,生活體驗很有限。本節課,我利用圖片以及視頻資源,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體驗,激發了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 ②關注全體,鼓勵個性表達。 《課程標準》指出:“在開展活動時,要創設條件,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平等地體驗、經歷活動過程。”本節課中,我以活動體驗為手段,安排了充足的時間讓每位學生都去充分觀察、討論、展示、分享,都能獲得參加學習活動的機會。在介紹“我喜歡的動物”環節,我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喜歡理由,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的充分尊重。 ③借助繪本,拓展升華主題。 繪本《動物老師》讓學生在體會動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時,再感受動物給我們的啟迪。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對于動物給人類的啟發以及人類的仿生案例知之甚少,我事先布置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在課堂上,以教材資源為范例,以課外資源為補充,使學生在活動中加深了對動物的親近感、好奇心,進而激發了學生去探索神奇的動物世界的興趣。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以教材資源為范例,以課外資源為補充,以活動體驗為手段,使學生在各項活動中加深了對動物的親近感、好奇心,知道了動物可以給人類帶來幫助,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種子,取得了較顯著的教學效果。 (2)改進設想 ①課前要與家長充分地溝通,爭取為孩子創造更多與動物相處的機會。既能加深孩子的生活體驗,也有助于分享出更多的細節,帶動同伴更樂于和動物相處。 ②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在智慧啟迪的基礎上再深入挖掘動物老師帶來的精神啟發,用“烏鴉反哺”等案例開展感恩等道德教育,凸顯本學科的德育屬性。 ③要加強與家庭、社區的聯動,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促使學生在課后有興趣,也有條件繼續與動物交朋友,向動物老師學習,達到知和行的統一。 |
|||||||||||||||||||||||||||
10.學習評價設計(從知識獲得、能力提升、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過程性評價的內容、方式與工具等;過程性評價要適量、適度,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