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省賽)六年級《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省賽)六年級《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模板
基本信息 | |||
姓名 | 聯系電話 | ||
學段 | 小學 | 展示單元 | 第二單元 |
單元教學設計 | |
單元名稱 | 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 |
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 本單元的意圖在于讓學生認識人類共同生活的地球。依據《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主題五和主題六,圍繞“共同的世界----地球環境”這一學習主題,設計了《地球----我們的家園》和《應對自然災害》兩課內容。先從地球作為人類的生存家園入手,讓學生認識地球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價值,引導學生認識人類不當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帶來的環境危機以及由此產生的種種后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個人、社會和國家等層面了解人們應對自然災害的舉措,體會中國人民不屈的抗災精神。 |
|
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 本單元的總體目標是讓學生認識人地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地球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并進一步意識到這些危機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密切,培養學生愛護地球環境的責任意識。同時,讓學生學會客觀地看待自然災害的產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人類對自然災害的應對,培養學生應對自然災害的自救意識、自救能力,并從人類不屈的抗災精神中感受人類在災害中團結互助的人道主義精神。 本單元的重點難點是樹立環保責任意識和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以及提升防災避險的意識和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
|
![]() 本單元共涉及“愛護地球”和“共同責任”兩大主題,安排了六個書頁的篇幅,目的是通過了解日前面臨的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及其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保護地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保護環境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并通過實際行動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通過本單元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地球的健康關系到人類的安危,從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懂得環境保護的方法,并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自覺從身邊小事做起,養成“舉手之勞做環保”的自覺性并從自己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幸福和自豪之感。 教材第30頁的活動園的五幅圖從不同方面展示了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教材第31頁的活動園通過日本水俁病事件和圖示認識到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可以引導學生課前通過上網收集森林污染、大氣污染(PM2.5)、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并選擇某個方面的環境問題,仿照水俁病的案例,嘗試畫出類似的圖示。教材第32頁介紹了為了保護環境,175個國家共同簽訂的《巴黎協定》和2015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教材第33頁講解了人類不斷探索創新,發展循環經濟,使用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實現綠色發展。教材第34頁和第35頁引導小學生為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貢獻一份力量。 課前作業:收集森林污染、大氣污染(PM2.5)、水污染、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的相關圖片和文字資料,并選擇某個方面的環境問題,仿照水俁病的案例,嘗試畫出類似的圖示。 |
課時教學設計 | |||||||||||||||||||||||||||||||||||||||||||||||||||||||||||||||||
課題 | 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 | ||||||||||||||||||||||||||||||||||||||||||||||||||||||||||||||||
1.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的編寫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2011年版)》中課程目標“情感・態度・價值感”第5條“具有關愛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能力與方法”第1條“養成安全、健康、環保的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知識”第3條“初步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系,了解人類共同面臨的人口、資源和環境等問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小學高年級(3-6年級)教學內容與要求第4條“初步了解消費者權益保護、道路交通、環境保護、消防安全、禁毒、食品安全等生活常用法律的基本規則”。 《地球一我們的家園》分為三個二級標題,分別是“我們生存的家園、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和我們共同的責任”。本課《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是《道德與法治》統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4課第二個話題,也就是教材第30、31頁,內容包括了解各種全球性環境問題,并意識到環境問題敲響了人類生存的警鐘;通過典型案例分析,認識到人類的不當行為是導致環境問題的重要原因,進而認識到人類破壞自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
|||||||||||||||||||||||||||||||||||||||||||||||||||||||||||||||||
2.學情分析 環保問題己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重視,環保這一話題沉重而深遠。本節內容是在學過六年級上冊語文(部編版)第18課《只有一個地球》和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第4課《我們的大地媽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六年級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肩負著建設“美麗中國”的重任,理應具備文明社會所應有的環境素養。他們雖然通過學校、社區的環境教育,獲得了一定的環境認知,也參與過環保行動,但這些活動難以讓他們獲得深層次的認識和行為上的改變。因此,教師有責任通過教學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對自然應付的責任,懂得珍愛地球,樹立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活動。 |
|||||||||||||||||||||||||||||||||||||||||||||||||||||||||||||||||
3.目標確定 1.知道身邊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知道世界面臨的環境問題,知道環境問題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 2.收集有關環境問題的資料,能利用資料分析各種環境問題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深刻理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3.產生尊重自然、珍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情感。 4.增強解釋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
|||||||||||||||||||||||||||||||||||||||||||||||||||||||||||||||||
4.學習重點難點 知道環境污染對人類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產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 |
|||||||||||||||||||||||||||||||||||||||||||||||||||||||||||||||||
5.學習活動設計
|
|||||||||||||||||||||||||||||||||||||||||||||||||||||||||||||||||
6.板書設計 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
|
|||||||||||||||||||||||||||||||||||||||||||||||||||||||||||||||||
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以“地球的心愿”為題,出一期板報。 2.做生活中的“環保小衛士”。 3.了解聯合國的《巴黎協定》及《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4.發放課堂學習評價單,對自己的課堂表現和收獲做一個評價與總結,同時提醒自己不斷改進與提高。 |
|||||||||||||||||||||||||||||||||||||||||||||||||||||||||||||||||
8.特色學習資源分析、技術手段應用說明 本節課以教材課本為藍本,將視頻資源與教材課堂緊密結合,有效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誘發學生的情感。通過觀看澳洲山火視頻,看到漫山大火,滾滾濃煙,被燒焦的動物,給學生更直觀,更具沖擊力的視覺感受。讓學生有感而發,自然引入到本節課的環境問題。以同桌互說,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發掘出國內外出現的環境問題及這些環境問題帶來的危害。引用本地實際出現的幾處環境問題作為學生研究學習的素材,讓學生代表參與采訪本地環保部門工作人員,得到本地最真實、最準確的環境問題的資料和解說,同時制作視頻素材,讓所有學生都能身臨其及的去了解和學習,就地取材,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沖擊力更強,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這節課的課件借助希沃白板來呈現,更好與學生互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例如:出示五幅主題情景圖后,學生思考這五幅圖分別反映了什么環境問題并帶來了哪些危害?學生走上講臺,自己在電腦屏幕上操作連線,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再選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達觀點,一目了然,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
|||||||||||||||||||||||||||||||||||||||||||||||||||||||||||||||||
9.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情景表演等形式,基本達到了讓學生熱愛地球,關愛自然,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樹立環保意識并付諸行動的教學效果。 課程的亮點:本節課是以環境問題為主題,一個主線貫穿到底,教學目標順利達成,學生學有所獲。以澳洲山火視頻導入,畫面震撼力強,學生有感而發。從世界到中國,再到同學們自己發現的身邊的環境問題。將知識從概念內化到自身感受,再將情感由小及大,爭做“環保小衛士”。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鼓勵“頭腦風暴”。面對出示的主題圖,有的同學會有不同的看法,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便給與肯定。在學生價值觀的塑造、環保意識的樹立和家國情懷的培養方面具有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改進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地位還是非常明顯,不敢放手,還是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評價語要力求做到更豐富,更言簡意賅。同時可以增加介紹“世界地球日”內容,并借此拓展設立的其他保護環境的節日,如“世界濕地日(2月2日)、世界環境日(6月5日)等”。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時,為了進步增強學生的法治素養和學習能力,我想,可以介紹此次環保法修訂的背景,并可以通過介紹此次制定的一系列環保制度來解釋為何被稱為“最嚴環保法”。 教學無止境。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帶著思考去鉆研學習,不斷摸索,積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牢記教師的初心與使命,引導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
|||||||||||||||||||||||||||||||||||||||||||||||||||||||||||||||||
10.學習評價設計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