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周邊國家文化,到周邊去看看
所屬欄目: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周邊國家文化-到周邊去看看》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北京市海淀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周邊國家文化-到周邊去看看》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三小學
教學目標評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我國周邊一些國家文化習俗的特點及形成;
2.知道周邊文化習俗的特點及形成是多元與融合的。
能力目標:
1.初步具備提煉資料的能力;
2.初步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探尋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懂得尊重、包容、欣賞多元融合的文化習俗。
2學情分析評論
1.教材分析:
“風格迥異的文化習俗”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第11冊第四單元“漫游世界”的第一課《到周邊去看看》下面的一個子課題。另外兩個子課題分別是:“我們的左鄰右舍”,“與鄰居的交往”。“文化習俗”正好介于這兩個子課題之間。學生在學習第一子課題“我們的左鄰右舍”之后,會了解周邊有哪些國家,它們的位置,了解其中一些國家名字的成因,了解一些國家的特點。這些已經為“文化習俗”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而“文化習俗”的學習與探究也應該為后面學習“與鄰居的交往”打下基礎,真正起到其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本單元后面幾課的學習中,還會涉及世界更廣闊范圍內的文化風情,比如:音樂、繪畫、建筑、節日、禮儀、生活方式等等。所以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周邊國家的文化習俗”的學習,特別是形成的學習和態度的培養,對于后面課程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
教材第87-89頁的圖文主要從衣、食、住、歌舞等方面呈現了東亞、南亞、東南亞一些國家某一方面的文化特色。第87頁選取了東亞的日本,展現了木屋、和服以及飲食(愛吃魚),引導學生在了解日本生活習俗特點的同時,學會聯系地分析問題。比如,從“木屋”中讀出自然災害和居住方式的關系;從和服中看到日本的社會文化生活;從愛吃魚,特別是從愛吃“生魚片”中,思考到日本臨海的地理環境。課文通過小主持人的話,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日本與我國文化的共性和差異。
教材第88頁選取了南亞的印度作為案例。教材突出了作為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宗教的王國,宗教給印度人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比如,“手抓飯”是印度的一種飲食文化,而從“印度舞”舞者的手勢、神態中,我們多少能聯想到佛像及其手勢等。小主持人的話則是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一些周邊國家,如緬甸、泰國、柬埔寨。
所以教材第89頁,從飲食文化(東南亞泰國的菜肴、東亞朝鮮和韓國的泡菜)、建筑文化(反映越南歷史的建筑)、服飾文化(如印度尼西亞和阿富汗人的服飾)等方面,提出一些探究的范例,啟示學生進一步認識周邊國家文化的多元性,以及文化與物產、文化與歷史、文化與地理環境的關系。
2.學情分析:
當代少年兒童生活在一個開放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以及相互聯系,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密切,兒童接觸世界的機會與以前相比較多,孩子的視野也更寬闊。但是,畢竟其他國家的文化習俗與學生生活離得較遠,因此調查問卷顯示:在學生查閱資料前,班里只有個別孩子去過日本、韓國、泰國,大多數孩子沒有去過周邊任何一個國家;大部分孩子對周邊大多數國家的文化習俗及形成不了解;日本和服、壽司,韓國美食,是大部分孩子比較熟悉的;對日本的文化習俗,部分孩子有部分了解。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該力求在課堂上讓學生對周邊文化習俗特點及形成有更全面的了解、思考、探究。
3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
1.了解我國周邊一些國家文化習俗的特點及形成;
2.知道周邊國家或地區文化習俗的特點是多元與融合的;文化習俗的形成亦是多元與融合的;
3.懂得尊重包容、認同欣賞多元融合的文化習俗。
教學難點:
1.知道周邊一些國家文化習俗的形成原因,初步了解文化習俗的形成跟哪些因素有關;
2.初步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探究一些國家文化習俗形成原因的能力。
4教學過程
4.1第二學時
4.1.1教學過程評論
一.了解習俗與形成,初步感受多元與融合
(一)教師引導,初識日本與印度,了解習俗與形成
1.出示“我的特點”,讓學生了解。
嘴饞:尤喜當地特色美食
臭美:穿衣、戴帽要有當地特色
愛拍照:尤喜在當地特色建筑前拍
也喜歡拍其他有特色的文化習俗
2.閱讀課本,了解日本、印度的習俗與形成。
3.根據教師特點為教師進行旅游推薦,教師適時提問、點播、引導(有些問題的答案學生如果自己分析出來,教師不用再提問):
日本:
過去日本人住的房屋為什么主要是木質結構?
日本人為什么愛吃魚?
和服是在哪個國家衣服基礎上改編而成?
日本還有哪些文化習俗?有沒有和我們國家相似的地方?
日本文化習俗的形成,除了跟自然因素有關以外,還跟什
么有關系?
印度:
◎根據地圖和別稱猜一猜:印度文化習俗的形成會跟什么有關系?
◎選擇:
想解饞,吃什么?
A 從北京自帶的牛肉干 B手抓飯
C咖喱雞、咖喱羊肉 D豬排骨
想臭美,穿什么?
A羽絨服 B和服 C筒裙 D紗麗 E西裝
想要一邊體驗宗教生活一邊拍照,可以干什么?
A參觀神廟 B跳印度舞
C過節:在印度,一年中有上百個跟宗教有關的節日
D跟印度教徒一起,在節日慶典中趴在地上,被打扮的五
彩斑斕的神牛踩一踩,以求得神靈原諒自己的過錯,并且愿
望成真
◎播放印度舞蹈視頻(觀看前提示:特別關注動作及手勢;
觀看后分享:你有什么發現和感受?)
【設計意圖:
在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日本及印度文化習俗的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領會:文化習俗的形成與該地區地域、環境、位置、氣候、歷史、宗教信仰、鄰國影響等因素有關;不同國家或地區文化習俗的形成又各具特色;從文化習俗中我們可以了解該國家或地區的一些事情。
② 初步感知探究過程,為下一步自學打下基礎】
4.教師適時板書:
地域、環境、位置、氣候、歷史、宗教信仰、鄰國影響、時間積淀……
(二)學生自學,探究5個國家的文化習俗與形成
1.出示自學、探究要求:
①充分利用書、地圖、老師給的小資料;
②可以針對一幅圖及相關介紹進行提問;
③可以不說具體答案,但要說出答案或許跟哪些形成因素有關;
④也可以說說從習俗中了解了什么。
2.小組根據要求合作學習、探究:
教師提供的資料:
①地圖:教材上的地圖每人一份、大型立體地形圖每組一份
②文字或圖片資料袋如下:
泰國咖喱:
◎泰國原裝進口咖喱一袋,內含4種配料袋,分別為:椰奶粉、魚露、檸檬葉、咖喱醬
◎ 教師分別在配料袋上貼
上文字資料:
生活小常識:
在食物中配入酸、辣、 等等調料可以促進胃酸分泌,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辣椒有一定的除濕功能。
泰國陸地面積中,37.7%適宜辣椒生長。
椰子哎……
檸檬,原產東南亞。
喜溫暖,耐陰。
印度可說是咖喱的鼻祖。
魚露……
韓國泡菜:
◎文字資料:
生活小常識:在食物中配入酸、辣、調料可以促進胃酸分泌,同時更能令食物保存更久;辣椒有一定的藥性,因此能“除風,發汗,行痰,除濕。”用現代醫學解釋,就是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 怕冷、凍傷等等問題。
◎韓國進口泡菜一袋,可打開品嘗
阿富汗長袍:
◎文字資料:
高原氣候:溫差大,白天日照強烈,風沙大…….
沙漠氣候:溫差很大,日照很強烈,經常有沙塵暴……
越南建筑:
◎文字、圖片資料結合:
建筑在默默地訴說……
這是越南存在了900多年的孔子廟,它的存在說明了什么?
印尼紗籠:
◎提示: 請你認真看印尼的位置;請你認真觀察書上
圖片,探究環境、服裝……
3.各小組分享、匯報探究結果(要求:指著地圖回報;未解決的問題也可提出來)
分享過程中,教師適時給出新資料,或追問、點播、小結……
韓國:
韓國人每年消耗大約145萬噸泡菜……
2010年,由于天氣極端反常,韓國冬白菜收成情況很不理想,大白菜價格不斷上漲,引發了泡菜危機……
9月27日,韓國白菜的零售價達到了史上最高:每棵約合人民幣82元……韓國緊急從中國進口白菜,引發中國
大白菜價格也跟著上漲 ……
韓國媒體稱,現在出現了“泡菜大亂”,他們恐怕面臨一個“殘忍的秋天”……
“泡菜危機”期間,警方逮捕一名男子,原因是他涉嫌從農戶菜地里偷走10棵白菜。 首爾商人金昌萬說:“我能理解他。我每頓飯都要吃泡菜,要不然就感覺缺了點什么。”
◎可追問:你有什么了解或感受?
印尼:
針對學生容易提出的問題之一:“天那么熱,衣服怎么裹的那么嚴?”——
◎可追問:你有什么猜測?
◎可體驗:
其實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穿紗籠的習俗,只不過樣式稍有不同,朋友從泰國、印尼給我帶回來一些紗籠。
打開藏在下面的神秘袋子,拿出神秘禮物!
看一看,摸一摸。
舉起來,展示一下。
猜一猜:哪一個是泰國的?(畫滿大象的)
印尼紗籠帶給你社么感覺?(薄、柔軟、細膩、絢麗多彩、漂亮……)
請一位女老師上臺展示一下多種穿法;
請一位男同學上場,誰愿意給他穿一穿?
看過漂亮老師和帥氣男同學的時裝表演后,你又有什么發現?
能回答剛才的問題嗎——“天那么熱,衣服怎么裹的那么嚴?”
【設計意圖:
①在了解日本、印度文化習俗形成的基礎上,通過自學進一步探究周邊不同地域(中國東部、西部、東南部)文化習俗的特點及形成;
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的探究意識。】
(三)拓寬視野,了解更多國家的文化習俗,感受多元與融合
1.學生介紹課前查閱的其他國家、地區的文化習俗。
2.教師出示不同國家、地區的文化習俗照片,并配以不同地域風格的音樂(大量、圖片和音樂特色鮮明)。
3.分享:你有什么發現或感受?可以說說整體感受,也可以針對某一個國家或地區說說自己的發現。
板書: 多元 風格迥異 融合
4.游戲:找鄰國朋友
①出示規則:
高舉自己查找的個國家的標牌,音樂開始自由找
朋友;
音樂停,腳步停,像木頭人那樣不許說話不許
動。
你覺得誰會和你查找的那個國家文化習俗有相似之處就去找他。
②音樂起,游戲開始。
③教師根據學生現場找朋友情況,隨機針對典型的朋友圈進行采訪:
◎哈薩克斯坦的朋友請舉牌。你們幾個為什么相互選擇?(中亞五國,離得近;都信仰伊斯蘭……)
俄羅斯怎么也在這個朋友圈里?(離得近相互影響;這五個國家一度都屬于前蘇聯,和俄羅斯是一個國家……)
俄羅斯還可以選擇和誰在一起?(蒙古、日本、中國……)
中國屬于這個朋友圈嗎?為什么?(歷史上有的國家就曾經是中國的一部分;和新疆離得很近……)
◎誰去找朝鮮做朋友?為什么?(韓國;原本就是一個國家)
◎印度朋友圈請舉牌。為什么選擇在一起?(地域因素:離的很近,挨著;歷史因素: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歷史上曾經就是一個國家,因為殖民、戰爭等因素才分開……)克什米爾又是怎么回事?
◎東南亞這幾個國家可以和印度在一個朋友圈里嗎?(可以。口味、服飾、宗教都曾經深受印度影響,比如咖喱……)
◎馬爾代夫是印度洋上一個島國,你為什么跑到那么遠的中亞五國朋友圈里?(都信仰伊斯蘭,飲食會有相似之處)
假如我們放眼世界,你們覺得哪些國家或地區的文化習俗會和馬爾代夫有相似之處?(島國、海濱地區、信仰伊斯蘭的國家……)
◎ 這個同學在規定時間內沒找到朋友,誰召喚他一下?為什么召喚他?
◎……
【設計意圖:
①以學生的介紹、風格迥異的音樂圖片對學生形成強烈的視覺、聽覺沖擊力,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多元”;其中一些圖片同時做一些文化習俗的比較,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融合”。
②“找朋友”的游戲讓學生實現三個“進一步感知”:進一步感知地域、環境、位置、氣候、宗教信仰等因素的相似或相同會讓文化習俗有相似、相同之處;離得越近,宗教信仰、文化習俗越容易相似,越容易融合;往往有歷史淵源的國家或地區文化習俗會有融合之處……進一步讓學生感知“周邊”國家的關系及相互影響的重大意義……同時,以教師的引導促進學生在立足周邊的同時放眼世界,舉一反三,進一步感知,周邊是這樣的,東方是這樣的,世界也是這樣的!世界文化正是在多種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中,相互汲取營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二、感受尊重與包容,進而認識多元與融合
(一)出示、欣賞配樂圖片
包括: 各屆apec元首們穿的東道主國家民族服裝、各東道主國家提供的飲食,包括2014年北京apec服裝、飲食、水立方之夜的小船。
其間穿插的文字:
(二)分享:你能感受到國際社會對文化習俗的態度嗎?
【設計意圖:
放眼世界,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尊重、包容、認同、欣賞是多元與融合存在的前提。】
三、探詢中國與周邊的過去、現在、未來,深入思考多元與融合
(一)學生針對以下內容提問,引發思考:
1.上海世博會中日本展館的照片(李白、鑒真、唐玄宗、朱鹮)
2.新聞標題:北京至莫斯科即將開通高鐵
3.視頻:習近平主席上任以來出訪足跡近一半給了周邊
(二)教師有針對性地提問,課堂總結,引發思考:
1.出示:一組教師自己在哈爾濱街頭教堂前的照片
猜一猜,我在哪里?
2.教師總結,并以提問引發思考:
這一回,你們當中的大部分人猜錯了。我沒有在莫斯科,也沒有在圣彼得堡,我在中國東方北的一個城市——哈爾濱。據資料顯示,在哈爾濱,最多的時候曾經有120多座教堂。讓我最感到震撼的是這張照片的內容:生活在這條街道的人都是哈爾濱道外的普通百姓。在這樣一個破敗的街道上,居然也有一個教堂。然而就在這所看起來同樣破敗的教堂中,卻有很多人在十分認真地學習基督教思想,他們都是中國人,中國的普通百姓。面對這一切,老師心中也有問題:什么是侵略?什么事殖民?什么又是真正的傳播與交往?
這些問題同學們可以回去和家長繼續探討,也可以在下節課和老師同學一起探究!一起看一看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
出示下節課課題——與鄰居的交往
【設計意圖:
①在提問與思考中結束課程學習,同時引發學生對“文化習俗與交往”的思考,為下一章節《與鄰居的交往》鋪設路徑。
②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和欲望。】
板書設計:
地域、環境、
位置、氣候、
歷史、交往 (多元)風格迥異的文化習俗(融合)
宗教信仰、 尊重包容、認同欣賞
鄰國影響、
時間積淀
……
4.1.2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課前準備活動評論
學生課前準備
一、認真查閱選定國家(或地區)、指定國家(或地區)的資料。
二、提煉后填寫:
選定的國家或地區: 位置:
氣候: 宗教:
地域特點:
曾經過往:
文化習俗(服飾、飲食、建筑、歌舞、繪畫、文學、其他……):
1、服飾:
2、飲食:
3、建筑:
4、其他:
三、日本有哪些文化習俗?有沒有和我們國家相似的地方?填寫。
四、認真看周邊國家地圖,記住它們的位置。
五、制作一個標牌,上面注明你查閱的國家或地區。要求:醒目,便于在人群中一下子找到。
調查問卷
你去過周邊國家嗎?去過哪個?
日本有哪些文化習俗?有沒有和我們國家相似的地方?
你對其他周邊國家的文化習俗還有哪些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周邊國家文化,到周邊去看看”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周邊國家文化-到周邊去看看》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北京市海淀”,所屬分類為“品德社會生活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周邊國家文化-到周邊去看看》小學品德與社會人教版-北京市海淀”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