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全國中小學美術,美麗的銅鼓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全國中小學美術現場課觀摩優質課視頻《美麗的銅鼓》廣西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全國中小學美術現場課觀摩優質課視頻《美麗的銅鼓》廣西
《美 麗 的 銅 鼓》教學設計(桂教版)
許庚 廣西南寧市云景路小學
授課年級:五年級
銅鼓是用銅加少量的錫、鉛、鋅等熔合鑄造的。銅鼓產生于春秋中期,是生活在南方的濮、越人處在原始時期的產物,由炊具銅釜演化而來。
銅鼓產生、流行于我國的西南和嶺南地區,即現在的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廣東、海南等省區。銅鼓的結構,從大的方面看,分為面、胸、腰、足、耳五個部分。銅鼓只有一個鼓面,與鼓面相對應的另一端是空的,所以稱它“中空無底”。全國最大的銅鼓出土于廣西北流縣,其鼓面直徑為165厘米,重300多千克,是銅鼓之最。
銅鼓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壯、瑤、苗、侗、彝等民族至今在歡度春節及各自的重大傳統節日和婚嫁喪禮等儀式時也使用銅鼓。 銅鼓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藝術奇葩,它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一直被國際上眾多學者研究和重視。對于銅鼓的外形與用途,學生們也許有粗略的印象和認識,但真正了解它的歷史、社會功能和圖案裝飾藝術等知識是很少的。通過本課學習活動,不僅讓學生了解銅鼓文化藝術知識,還能使學生在輕松的“玩”中培養獨立、自主、想像、創造的能力,達到開發學生智力、提高審美意識和文化修養的目的。
本課屬設計•應用領域。本課強調“欣賞一創作一再欣賞一再創作”這樣一個認識逐漸提高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以欣賞為主線,以設計創作為重點,注意采取課堂內外結合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看看、做做、學學,讓學生親臨現場,近距離地接觸,通過聆聽、觀察、觸摸,使學生能了解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古老藝術和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學會用陶泥制作銅鼓及銅鼓裝飾圖案。拓寬思路,發揮想像,利用陶泥材料嘗試制作古樸美和現代美結合的陶泥小銅鼓,體會到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從而喚起學生對美感的追求。
二、學情分析。
在認識銅鼓的基礎上進行創作實踐,學會用陶泥捏、搓、刻、印、切等陶泥的基本技法、制作銅鼓及銅鼓的裝飾圖案。拓寬思路,發揮想像,利用陶泥嘗試制作古樸美和現代美結合的陶泥小銅鼓,體會到美術創作活動的樂趣,從而喚起學生對美感的追求。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的:理解銅鼓造型和圖案的內涵。掌握用陶泥制做銅鼓造型和圖案的方法。
2.能力目的:通過創作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設計意識、參與意識與實踐意識,培養觀察、思考、動手、創造和審美的能力。
3.情感目的: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壯族豐富的文化遺產,接受優秀的民族文化,樹立愛國主義思想,弘揚民族精神,提高中華民族的自感豪。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用陶泥制作銅鼓的造型和圖案,并運用自己喜歡的陶泥方法制作有新意的小銅鼓。
教學難點:如何用陶泥制作立體的銅鼓造型。掌握鼓面和鼓身圖案的制作方法。
五、學習評價
1.對銅鼓文化藝術知識是否已有所了解。
2.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能和同學團結協作。
3.能否在理解銅鼓的基礎上用陶泥制作小銅鼓。
六、教具材料準備
教師教學用具準備:課件、銅鼓模型、展示架、陶泥、工具、一次性紙碗、剪刀、雙面膠、木板、搟泥棍。
學生學習用具準備:課本、陶泥、工具、一次性紙碗、剪刀、雙面膠、木板、搟泥棍。
七、教學思路與課堂教學設計
1.教學思路
本課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技能技巧的學習。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銅鼓知識,了解銅鼓的歷史文化,課前可組織課外參觀活動,從觀察、體驗、欣賞銅鼓藝術入手,逐步進人課堂學習操作、賞析、檢測、創造能力的訓練。教學形式采用師生交流、小組合作、活動實踐、獨立探究等,并以試一試、改一改的競賽式活動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在教師的喚起、引導、幫助、鼓勵下,加深學生對銅鼓藝術的賞析與追求,對豐富博大的中華文化的熱愛與祟敬,從而提高審美意識和創造精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設計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銅鼓的資料及圖片或上網查詢等,了解銅鼓的產生、分布、社會功能及藝術特點。
一、導入。
1.出示銅鼓,教師進行銅鼓演奏,認識銅鼓。
2.打開課本,學習第十二課《美麗的銅鼓》,欣賞課本上的銅鼓圖片及各種制作銅鼓的方法。
3.揭示課題:美麗的銅鼓
4.板書:
二、學習銅鼓知識
1.介紹銅鼓,觀看銅鼓的短片。了解銅鼓主要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在歡度新春、慶豐收或祭祀之日用的一種打擊樂器,它不僅外形的線條很美,更令人贊嘆不已的是銅鼓面上那精美的圖案,它體現了我國少數民族的智慧和聰明才智。
2.聯系生活,欣賞身邊的銅鼓建筑物、舞臺、雕塑、禮品。
3.近距離感受銅鼓。每個小組發一個小銅鼓,以小組的形式討論與交流銅鼓的造型和圖案。
4.小組反饋。教師歸納青蛙和候鳥是南方先民的吉祥物和最崇拜的圖騰,被視為保護神。云雷紋、水紋等是一些自然現象,與南方先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先民們在銅鼓上賦予這些圖紋表達了他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
5.分析造型。講解銅鼓造型的由來,鼓腰和敞口的作用。
出示板書:圓墩形 鼓面平 有腰 敞口
6.分析圖案,銅鼓面中間的圖案叫做“太陽紋”;在太陽紋周圍向外擴散的線叫做“弦線”;弦線與弦線組成的圈帶叫做“暈圈”;在暈圈中雕刻的花紋圖案有水紋、圓圈紋、鋸齒紋、云雷紋、翔鷺紋、羽人紋和動物立體雕像等。
出示板書 圖案 太陽紋 弦線 暈圈
三、講解制作方法。
1.多媒體出示三種用陶泥制作銅鼓的方法及作品讓學生觀賞,教師講解,激發學生制作興趣。
2.小組討論用哪種方法進行制作,給學生提出研究與思考的問題。
3.小組反饋選擇的制作方法和原因。引導學生從客觀的因素考慮制作方法,合理分工,不斷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嘗試動手制作銅鼓造型。
1.出示嘗試制作的要求。
2.兩人小組嘗試參照課件上的具體制作步驟和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分工合作,設計有創意的銅鼓造型,師巡回指導。
五、發現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
小結制作時出現的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
六、教師示范制作銅鼓造型的方法。
七、講解做銅鼓的花紋的方法。
教師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精神,設計創作出富有新意的銅鼓花紋,運用不同的線條表現出具有古樸美、現代美的銅鼓花紋。
八、學生再次創作實踐。
九、教師巡視并指導。
十、銅鼓展,講評銅鼓作品。
展示各小組制作的陶泥銅鼓作品,比一比哪一組制作的銅鼓圖案最美,最富有情趣,可以根據線條流暢、構圖新穎、花紋圖案豐富有趣、創新意識強等標準評選出最佳作品。由作者講解制作思路,創作意圖,最后教師歸納總結。
十一、拓展,德育教育。
學了今天這節課,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你對銅鼓的感受嗎?
銅鼓是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是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藝術奇葩,它那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原生態的民族文化一直被國際上眾多學者研究和重視。希望同學們下課后把今天學到的銅鼓知識向身邊的人宣傳,讓銅鼓這塊藝術瑰寶流傳下去,讓鼓聲越傳越遠!
美麗的銅鼓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全國中小學美術,美麗的銅鼓”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全國中小學美術現場課觀摩優質課視頻《美麗的銅鼓》廣西”,所屬分類為“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全國中小學美術現場課觀摩優質課視頻《美麗的銅鼓》廣西”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