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著衣母嬰臥像,全國中小學美術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全國中小學美術現場課觀摩優質課視頻《著衣母嬰臥像》(北京市海淀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全國中小學美術現場課觀摩優質課視頻《著衣母嬰臥像》(北京市海淀區)
《著衣母嬰臥像》教學設計
汪秀華 海淀區實驗小學
授課年級:五年級
教學基本信息 | |||||
課題 | 《著衣母嬰臥像》 | ||||
學科 | 美術 | 學段 | 第三學段 | 年級 | 五年級 |
相關領域 | “欣賞·評述” | ||||
教材 | 人民美術出版社 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十冊 第1頁 |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
建構主義教學論反對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甚至強加給學生,主張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各種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因此本課教學注重聯系學生生活經驗、關注課堂生成,在師生靈活、開放的互動中通過各種學生活動來實施教學。 《美術課程課標》(2011版)指出“學生在美術學習中學會欣賞和尊重不同時代和文化的美術作品”,“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對課程性質的界定中“強調愉悅性”,使“學生在美術學習中自由抒發情感,表達個性和創意”,同時強調“凸顯視覺性”。關于欣賞領域的說明:“學生除了通過欣賞獲得審美愉悅之外,還應認知作品的思想內涵、形式與風格特征、相關的歷史與社會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創造性的勞動,并用語言、文字、動作等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認識”。根據以上指導原則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從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活動的安排和學生欣賞課作業的設計都以此為依據。藝術性地活用各種圖像資料提高視覺感受和欣賞實效;注重互動與生成,通討論、比較、體驗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欣賞的亨利·摩爾的創作手法及其風格;學生通過語言交流、書寫文字等方式了來表達對作品的認知與理解。 |
教學背景分析 |
教學中還應融入創作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自然、靈感等與亨利·摩爾創作之間的關系。包括亨利·摩爾生活經歷、個人喜好、其它藝術的影響以及創新的特殊手法來源探究。需要注意這些知識不能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應有機地滲透在學生活動中,這樣有助于學生更透徹地理解作品。
|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
(2)過程與方法:觀察、質疑、探究、評述等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欣賞體會母親對孩子永恒的愛,培養學生對母親的熱愛之情,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2、教學重點:學生獨立思考、大膽地用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來評述作品。 3、教學難點:體會藝術、自然與創作之間的關系以及偉大的母愛。 |
教學流程圖 |
主要教學環節流程:
|
||||||||||||||||||
教學過程 |
||||||||||||||||||
![]() ![]() ![]() 1、出示《著衣母嬰臥像》后半段剪影。 猜一猜,這是什么?(板書:山) 2、出示完整的雕塑剪影 學生繼續猜 :人 師:什么人? 3、呈現完整的雕塑圖片并簡單描述作品內容 二、問題大風暴 →激發探究欲 【設計意圖】初識作品,受知識經驗所限,學生在沒有完全理解作品創作手法之前,對作品的質疑與評價可能大多為淺顯的感性認識,但這正是教學的最佳起點,一方面引起調動欣賞的內心需要、引起學生對作品的高度關注,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作品最初的看法。通過問題聚焦作品創作手法并激發學生探究欲。
2、學生讀書中作品簡介并大膽質疑,寫下心中疑惑。 3、問題歸類,明確學習任務。 教師根據學生問題板書作品主要特征。 4、學生試回答自己的問題 教師針對學生問題簡介亨利·摩爾簡要生平與成就。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響到亨利·摩爾的創作呢?先讓我們帶著問題一起跟隨鏡頭靜靜地圍繞它去感受一下,仔細看清這件作品的整體面貌再一起來探究好嘛?)
1、播放《著衣母嬰臥像》視頻 2、小組活動:欣賞不同角度視頻截圖 【設計意圖】化動為靜,感受作品不同角度的美感,探究創作手法。
![]() 結合亨利·摩爾兒時給媽媽揉背的故事體會雕塑背面的美感。
設問:為什么要在腰部雕一個洞呢?(師生互動) ![]() 讀亨利·摩爾自傳中關于作品“洞”的來源片段(讓學生感受到藝術家的創作跟兒時經歷有關)。
1、藝術對亨利·摩爾雕塑的影響 簡要介紹并就原始藝術等與作品的亨利·摩爾異同(師生互動) ![]() 2、來自大自然的靈感 (1)小組探究大自然中的物體對亨利·摩爾作品的影響并匯報研究結果 【設計意圖】不告訴答案,讓學生先自主探究,發現亨利·摩爾創作手法來源,使學生體會探究的喜悅。 每組配備創作亨利·摩爾鐘愛的自然界中的物品,學生對照亨利·摩爾作品進行自主研究并匯報研究結果。 ![]()
教師讀亨利·摩爾自傳關于收集自然界物品的片段,證實學生的猜想。 ![]() 播放播放亨利·摩爾利用骨頭創作雕塑的過程演示視頻。 ![]() 將視頻截圖,理解靈感與創作的關系。 ![]() 小結(也可由學生來回答):亨利·摩爾的作品一方面來自于兒時的經歷與藝術的影響,另一方面他把自己對自然界物體的觀察有機地融入到自己的雕塑中,從而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出示亨利·摩爾作品與其它作品并置圖。 ![]() 學生判斷并說出理由。 六、雕塑光影美→ 感悟內涵 1、闖關游戲:POS臥像 【設計意圖】增強欣賞體驗,啟發學生從雕塑臥姿上進一步體會和感悟母愛。 活動:每組推選一名學生模仿《著衣母嬰臥像》母親的臥姿。 教師講解模仿要領:側臥, 右手90直角橫著擺放,頭部姿態昂揚、挺拔,面無表情,腰部不能坍塌。 教師現場采訪模仿的同學,在互動中提升對母愛內涵的感悟。 獎勵:帶學生走進亨利·摩爾家鄉約克郡的國家雕塑公園看《著衣母嬰臥像》在美麗自然環境中的實景。 2、播放《著衣母嬰臥像》動態圖片 【設計意圖】欣賞作品光影之美, 感悟作品與自然的關系和母愛的溫暖 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在不同時間和光線下,《著衣母嬰臥像》又會呈現怎樣的美呢? 說明:9張圖片從暗到亮疊加并選擇漸變方式依次播放,類似視頻效果。 ![]() 欣賞完師生互動說感受。 小結:如果說大自然給予亨利·摩爾創作的靈感,那么他用自己的作品來回報大自然,他說“雕塑應該在大自然里呼吸”。在《著衣母嬰臥像》里對母親的愛和對大自然的愛交相輝映!這就是亨利·摩爾最高的藝術追求! 七、我手寫我心 →課堂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寫欣賞評述體會,內化所學知識。
3、作業展示:將自己的體會粘貼在展板上,并請同學讀感受(教師注意在展示學生心得體會時提升學生的認識并進行評價)。 八、課后拓展 【設計意圖】在更開闊的藝術背景中回顧亨利·摩爾的創作,拓展視野,加深體會。 教師播放世界各國描繪母愛的作品和摩爾其它《母與子》雕塑視頻。 教師旁白(略) |
||||||||||||||||||
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 ||||||||||||||||||
作品,檢驗學生是否真正理解了亨利·摩爾作品風格。
括與最初的認識相比較、怎樣欣賞現代雕塑和理解亨利·摩爾的創作、對母愛的新認識、是否解決了心中的疑惑等。 |
||||||||||||||||||
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 | ||||||||||||||||||
教學總體設計思路類似吃水果,由“皮”→“肉”→“核”,層層揭示《著衣母嬰臥像》神秘的面紗。在解決教學重難點的環節主要有以下幾點做法。
(在課堂上不可能實現),視頻其次,靜態圖像又其次。2000年亨利·摩爾中國大展在北京舉行,購得亨利·摩爾創作紀錄片DVD,很幸運其中有《衣母嬰臥像》全方位觀看等視頻。由于視頻播放受時間所限,播完學生映像不深,將視頻中作品從不同角度截圖,化動為靜,有利于學生觀賞和細細品味作品不同角度的美感。 亨利·摩爾一生偏愛露天大型雕塑,露天雕塑的欣賞還應讓學生感受到光影美。視頻中只有雨中的《著衣母嬰臥像》。網搜到一張英國約克郡雕塑公園高清《衣母嬰臥像》實景圖,做成9張明暗不同的圖,疊加播放,呈現出動態視頻效果,化靜為動,讓學生通過感受光影美體會母愛的內涵以及作品與自然的關系。 圖像的動靜互換、增強欣賞實效是本課主要特色之一。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