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偶戲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第18課《偶戲》北京市 - 門頭溝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課以《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本課將制作紙偶與表演相結合,加強了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選取學生喜愛的故事進行表演,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發展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以偶戲的知識為拓展,增強了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及責任感,形成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本課遵循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重點對學生進行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的培養與鍛煉。通過讓學生欣賞偶戲表演加深學生對偶戲的文化理解和審美判斷;對紙偶作品進行圖像識讀、做法探究,讓學生根據故事創造偶戲,鍛煉學生的綜合探索以及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能力。
本課教學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主并運用了學習遷移理論。課堂以學生為中心,使學生在思考中建構新知,最后通過多元評價體現意義建構。首先,通過學生回憶自己喜歡的故事、欣賞教師的偶戲表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探究紙偶的制作步驟建構新知。其次,將《小彩燈》和《花手套》中學到的折、剪、卷、粘的紙造型方法遷移運用到本課的創作中。最后,通過偶戲展演,自評、互評和師評的多種評價方式,以及對偶戲知識的拓展,增強了學生對傳統戲曲知識的意義建構。
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容:
本課是一年級(上冊),第18課《偶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是在第17課《花手套》學習的基礎上,一節和手有關的課程。本課側重引導學生欣賞、了解偶戲的種類及其特點,學習制作紙偶的方法,并根據故事情節,以小組表演的形式呈現紙偶作品。為學生學習《課本劇》及紙工作鋪墊。
本課教學內容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喜歡的故事,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接著教師進行偶戲表演的示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帶領學生探索紙偶的三種制作方法,并出示紙偶作品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學生確定故事,制作紙偶并進行表演;最后,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的多種評價方式,以及對偶戲知識的拓展,增加學生對偶戲這種傳統戲曲形式的認識。體現出“綜合·探索”領域課業的特點,讓學生享受學習過程的快樂,培養了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3
學生情況: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接觸的知識相對較少,未必知道什么是偶戲。因此,針對本課教學內容,我設計了簡單的《學情調查表》,內容如下:
根據調查表得出的統計數據,如下:
通過調查發現,我校一年級學生對偶戲有一定了解,大部分同學會講故事并且學會了折、剪、卷、粘的紙造型方法。因此在紙造型的方法方面僅作為舊知回顧,不作為重點講授。根據調查,將本課重點確定為根據故事情節設計制作有趣的紙偶。 教學方式:
1.啟發講授法:啟發學生回憶自己喜歡的故事。 2.探究學習式:引導學生探究紙偶的不同制作方法。 3.合作學習式:學生通過合作進行紙偶的制作與表演。
4.實踐活動式: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紙偶創作與表演,形成技能。 教學手段:
口頭語言、多媒體設備。 技術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教師范作、展示架、彩色紙杯、信封、彩紙、剪刀、膠棒。 學生準備:彩紙、剪刀、膠棒。
學情調查表
1.你知道偶戲嗎?
(1)知道( ) (2)不知道( ) 2.你會講故事嗎?
(1)會講( ) (2)不會講( )
3.通過學習《小彩燈》和《花手套》,你學會了折、剪、卷、粘的紙造型方法嗎?
(1)會( ) (2)不太會( ) (3)不會( )
4
問題框架(可選項)
1.老師知道同學們很喜歡聽故事,誰能跟我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故事?打開學生思路,為后來的創作做鋪墊。
2.教師邊出示范作,邊問學生這個紙偶是如何制作的?體現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3.出示木偶戲《西游記》的劇照,請學生說出這是什么故事?有哪幾個角色?啟發學生根據熟悉的小說、童話等選擇故事,確定角色。
4.問學生要表演什么故事?故事中有哪幾個角色?啟發學生根據故事確定角色。分步驟確定故事,使學生有意識地分步驟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內容框架)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識:初步了解偶戲及紙偶的相關知識,學習簡單的紙造型方法。
技能:通過學習紙偶的簡單制作方法以及偶戲的表演,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利用紙偶表演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學生通過欣賞偶戲表演、探究紙偶的制作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2)學生根據故事情節,有目的地設計并制作紙偶作品,使學生獲得初步的綜合探索學習體驗。
(3)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表演,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體驗成功的快樂。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了解偶戲的種類和特點,感受其獨特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 (二)教學重點
根據故事情節設計制作有趣的紙偶。 (三)教學難點
能根據故事情節制作出紙偶并進行表演。
5
教學流程示意(可選項)
教學過程(文字描述)
一、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很喜歡聽故事,誰能跟我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故事? 2.教師示范偶戲表演。
教師現場表演《一只聰明伶俐的小羊》的故事。
小結:像這種通過人的手操作戲偶進行的表演,稱為偶戲。
[設置意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來學生講故事提供思考時間。教師的表演為學生表演偶戲提供參考。
(二)出示課題——偶戲。 二、探究新知
(一)師生探究紙偶的制作。
探究新知
學生確定故事
拓展延伸
導入新課
藝術實踐
展示評價
出示課題
談話導入出示課題
教師示范偶戲表演
師生探究紙偶的制作
6
教師依次出示紙偶,引導學生探究紙偶的不同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狼的范作,引導學生探究用畫出角色、制作紙筒、粘貼完成的方法制作紙偶。
2.教師出示羊的范作,引導學生探究用之前學過的折、卷的方法制作立體紙偶。教師示范折紙以及粘貼。
3.教師出示獵人的范作,引導學生探究在一張紙上通過繪畫、剪的方法制作紙偶。 每探究出一種做法,教師就把步驟粘貼到黑板上并出示用該方法制作的其它范作。 [設置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制作方法,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在難操作處進行示范,解決學生制作難點。
(二)學生確定故事。
1.圖像識讀木偶戲《西游記》的劇照,請學生說出這是什么故事,有哪幾個角色。 小結:我們熟悉的小說、童話故事等都可以編排成偶戲。
2.小組討論:在小組中,每人講個故事,選出更適合編排成偶戲的故事。 小組匯報:要表演什么故事,故事中有哪幾個角色。
[設置意圖]:啟發學生根據故事確定角色。分步驟確定故事,使學生有意識地分步驟解決問題。
三、藝術實踐
創設情境“偶戲大比拼”。小組合作,根據簡單有趣的故事設計制作紙偶,并為大家表演。
要求:紙偶制作精美,表演生動、活潑。 [設置意圖]:明確作業內容和要求。 四、展示評價
在屏幕上出示一個舞臺背景,學生進行偶戲表演。 (一)自評:介紹故事及紙偶作品。
(二)互評:這組同學紙偶制作的精美嗎?表演生動、活潑嗎? (三)師評:教師進行作品點評。
[設置意圖]:多種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五、拓展延伸
(一)中國偶戲的歷史相當古老,大致可以分為影偶戲和木偶戲兩類。 影偶戲: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操作戲偶進行表演。
接下來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三種經典的木偶戲:杖頭木偶、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由表演者操縱一根命桿(與頭像連)和兩根手桿(與手相連)進行表演。布袋木偶又稱“掌中木偶”,是演員用手指直接操縱,動作節奏明快,迅捷有力。提線木偶一般有16條提線,表演者操縱提線進行表演。木偶戲在2006年的時候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木偶戲登上了奧運開幕式的舞臺。
7
偶戲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同學們了解偶戲、喜歡偶戲,能從咱們的小舞臺走上國際大舞臺,為傳承偶戲作貢獻。
(二)出示課前給學生承諾的神秘禮物,5個指偶,引導學生課下可以嘗試制作指 偶。
[設置意圖]:通過識讀圖像和視頻,增加學生對偶戲知識的了解。出示指偶,豐富學生的認知,延續課堂學習。
教學過程(表格描述)
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導 入 新 課
1.談話導入。
(1)談話:老師知道同
學們很喜歡聽故事,誰能跟我們說一說,你最喜歡哪個故事?
(2)教師示范偶戲表演。 教師現場表演《一只聰明伶俐的小羊》的故事。 小結:像這種通過人的手操作戲偶進行的表演,稱為偶戲。
2.出示課題——偶戲。
學生回憶故事并回答自己喜歡的故事名稱。
學生對教師的表演進行圖像識讀和審美判斷,感受紙偶形象以及如何用紙偶進行偶戲表演,加深
對偶戲的感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來學生講故事提供思考時間。教師的表演為學生表演偶戲提供參考。
探 究 新 知
1.師生探究紙偶的制作。 教師依次出示紙偶,引導學生探究紙偶的不同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狼的范作,引導學生探究用畫出角色、制作紙筒、粘貼完成的方法制作紙偶。
學生自主探究解決紙偶的制作方法問題。學生對教師出示的范作從材料、技法等方面進行圖像識讀,并回答自己探究的結果。其他同學可以進行適當補充、總結,最終,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形成答案。 學生回答狼的紙偶是通過畫、剪、粘制作而成。
引導
學生自主
探究制作
方法,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8
(2)教師出示羊的范作,引導學生探究用之前學過的折、卷的方法制作立體紙偶。教師示范折紙以及粘貼。
(3)教師出示獵人的范作,引導學生探究在一張紙上通過繪畫、剪的方法制作紙偶。
每探究出一種做法,教師就把步驟粘貼到黑板上并出示用該方法制作的其它范作。 2.學生確定故事。 (1)圖像識讀木偶戲《西游記》的劇照,請學生說出這
是什么故事,有哪幾個角色。
學生回答羊的紙偶通過折變
得更加立體了。學生繼續觀察教師的其他范作,發現還可以用之前學習《花手套》和《小彩燈》中學過的剪、卷等方法,制作立體的紙偶。并且可以借助紙杯、信封等進行紙偶制作。
學生觀察發現可以只用一張
紙制作紙偶,先在一張紙上畫出形象,然后剪掉多余部分,最后粘貼完成。
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體現審美判斷。
學生通過圖像識讀,解決故事
選擇與制定角色的問題。學生發現圖片上的木偶戲選取了《西游記》中的故事,有唐僧、孫悟空、沙和尚、豬八戒和白龍馬五個角色。 學生發現,我們可以選擇熟悉的小說、童話等故事編排成偶戲。
教師
在難操作處進行示范,解決學生制作難點。 將課
本中給出的制作方法做法都展示給學
生,為學生創作提供支撐。
出示多個范作,拓寬學生思路。
啟發
學生如何
選擇故事并確定角色。
9
(2)小組討論:在小組中,每人講個故事,選出更適合編排成偶戲的故事。
小組匯報:要表演什么故事,故事中有哪幾個角色。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解決了本組的故事選擇與角色確定。組內同學先每人講一個簡短的故事,然后共同推選出本組內最適合編排成偶戲的故事。
小組匯報本組確定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角色。
分步
驟確定故
事及角色,
提高學生的問題解
決能力。
藝 術 實 踐
創設情境“偶戲大比拼”。
小組合作,根據簡單有趣的故事設計制作紙偶,并為大家表演。
要求:紙偶制作精美,表演生動、活潑。
學生明確創作要求,進行創意
實踐。
實踐過程中,由小組長進行分工,提前做完的同學可以幫助組內其他同學,共同完成紙偶作品。
制作完成后,戴上紙偶進行排練。
明確作業內容
和要求。讓組長分工,
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展 示 評 價
在屏幕上出示一個舞臺背景,學生進行偶戲表演。
1.自評:介紹故事及紙偶作品。
2.互評:這組同學紙偶制作的精美嗎?表演生動、活潑嗎?
3.師評:教師進行作品點評。
學生通過評價的方式解決創
作中的不足問題。學生自評、互評紙偶的制作以及偶戲的表演,在評價中尋找優點和不足,并傾聽教師點評。
多種
評價方式,
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
拓 展 延 伸
1.中國偶戲的歷史相當古老,大致可以分為影偶戲和木偶戲兩類。
影偶戲: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操作戲偶進行表演。
接下來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三種經典的木偶戲:杖頭木偶、布袋木偶、提線木偶。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圖像識讀
和傾聽教師講解,了解偶戲的分類以及各類偶戲的特點。
學生通過圖像識讀,發現杖頭木偶由表演者操縱一根命桿(與頭像連)和兩根手桿(與手相連)進行表演。
通過識讀圖像和視頻,增加學生對偶戲知識
的了解。
10
木偶戲在2006年的時候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木偶戲登上了奧運開幕式的舞臺。
偶戲的知識還有很多,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使同學們了解偶戲、喜歡偶戲,能從咱們的小舞臺走上國際大舞臺,為傳承偶戲作貢獻。
2.出示課前給學生承諾的神秘禮物,5個指偶,引導學生課下可以嘗試制作指偶。
學生通過圖像識讀,發現布袋
木偶又稱“掌中木偶”,是演員用手指直接操縱,動作節奏明快,迅捷有力。 學生通過圖像識讀,發現提線木偶一般有16條提線,表演者操縱提線進行表演。
學生通過圖像識讀,感知紙偶除了戴到手掌上的,還可以做成戴到手指上的。
進行
德育滲透,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樹立傳承和保護這一傳統戲曲形
式的意識。
豐富學生的認
知,延續課堂學習。
11
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
本節課的設計,我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并緊密結合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努力引導學生通過回憶故事、圖像識讀等方式了解偶戲、創作偶戲。
本課設計了兩次教師示范,第一次是教師示范偶戲表演,既激發了學生興趣,也為學生進行表演提供參考;第二次是示范折紙粘貼制作立體紙偶,以解決學生制作時的難點。
本課拓展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偶戲知識的拓展,第二部分是指偶的拓展。本課既要制作又要表演,為了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創作,因此把偶戲的知識放到拓展環節進行講解。為了保證學生表演的效果,課上學生制作的是套到手掌上的紙偶,將課本中出示的指偶作為拓展。
本課教學設計緊緊圍繞一年級學生識字少的特點,在ppt制作以及板書設計中均以圖像識讀為主。為適應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板書以及PPT課件都標注拼音,并且多使用圖像,使學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在教師語言的設計上,用詞和語氣更加貼近兒童,以吸引學生的聽課興趣。
本課注重美術知識的系統性,帶領學生回顧舊知,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采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創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