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偶戲,皮影戲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美術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第7課偶戲-皮影戲-河南省 - 鄭州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美術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第7課偶戲皮影戲-河南省 - 鄭州
5、偶戲—皮影戲
一、教材分析:
皮影戲是集戲曲、音樂、美術、文學為一體的我國古老的綜合藝術。它用牛皮、驢皮等材料通過雕刻創作出各種形象,釘上活動節,裝上操作桿,由操作者在燈光透射下,貼著銀幕演出,效果頗似小電影,故被西方電影史學者稱為“有聲電影的鼻祖”。
本課采用一些小知識提高學生對皮影的理解,選擇了一些皮影表
演的照片,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本課特別選了學生們所喜歡的皮影人物,像火眼金睛的孫悟空、憨態可掬的豬八戒等。這些人物的造型很獨特,還有像戲劇人物中的花臉、旦角、武生、丑角、老生等的鮮明造型,學生一看就喜歡。還對皮影操作的關鍵點 ——活動關節處作了介紹,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使皮影“動”起來,便于學生了解皮影造型的特點,提高對民間傳統藝術的興趣。給孩子從小播下熱愛民間藝術的種子,長大了肯定會有收獲。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和經驗的增長,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思維形式由具體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維發展,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自覺性也在增強,他們力求表現更真實、更深刻,表現能力有所加強。能運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現自己的所觀察到的對象,有的學生對材料進一步的拓展,尋求技法和表現方法的創新,也有的學生眼高手低,對表現缺乏信心。
三、教學目標:
在這一學段和學習領域中教學的總體目標為:激發學生參與“欣賞·評述”的興趣;同時要學習美術鑒賞的方法,并開始理性的評價藝術作品;逐步培養學生尊重藝術與文化遺產的情操。
皮影是這一學段的學生較少接觸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較好的實現這一學段的教學目標,但藝術形式復雜多樣。為了達到有效的學習,本課程教學的目標設計如下:
(1) 知識目標:在情趣之中認知皮影,掌握皮影的藝術特色。 (2) 能力目標:學生學會多角度鑒賞皮影人物的藝術美感。 (3) 情感目標:學生能夠在皮影的鑒賞中理解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的關系,提升學生尊重、保護與傳承中華傳統藝術的意識。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了解有關皮影的文化,加深對民間傳統文化藝術的了解與熱愛,并在刮畫紙上表現皮影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對皮影表演藝術的感受,對藝術形象特征的理解評述。 五、課時與作業安排:1課時
六、教具準備:自制課件、皮影作品、刮畫作品,竹簽 七、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課題
師:過年期間,我去逛了一次廟會,在廟會上好熱鬧啊,有捻面人,剪窗花,最有意思的就是看皮影戲,你們想看嗎?(播放皮影劇《鷸蚌相爭》)引出課題。
(二)講授新課 1、講解皮影歷史。
“一口敘說千古事,雙手對舞百萬兵”
皮影戲,又稱“燈影戲”或者“影戲”,是中國傳統民間藝術,是一種剪紙、戲曲、木偶戲等相結合的一門靜動融合的藝術。其內容和藝術效果通過燈光、幕布、唱腔以及演員手中操縱的影人表演表現出來。
皮影戲源于2000年前長安,盛行于唐。
宋代是我國歷史上影戲的“第一繁榮期”。真正的皮影戲是在北宋時期才開始出現并興盛起來的,表現在制做鏤刻影人的藝人,成為見于記載的專門行業。
南宋時,都城臨安(今浙江杭州)還出現了皮影戲組織“繪革社”。
元代時,皮影劇院戲曾傳到波斯、阿拉伯、土耳其,之后又傳至東南亞。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也參加了演出。
清代,中國皮影藝術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在清朝,影戲的流向在全國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全國除西藏、新疆少數幾個省外,各地都有留下了影戲的痕跡。皮影戲得到空前發展并普及開來,劇目日益豐富,皮影工藝形象也更加多樣,雕鏤更加精細。很多皮影藝人子承父業,數代相傳,能人倍出。無論從影人造型制作、
影戲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講,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在當代的電影藝術中,皮影技術還為動畫制作提供了一種新的便捷工藝手段,為美術片創出了新品種。從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術片《豬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來部吸取皮影表現技法的美術片問世。
2、學生觀察,探究皮影人物的特點。
大家都很喜歡這些人物,你們想近距離看看他們嗎?每一小組的桌子上都放著一個皮影人物,請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仔細觀察這些皮影有哪些特點?
(學生觀察皮影,小組內討論其特點)
(1)師:皮影的特點有平面化,一般都是側身,五分臉。和埃及壁畫法老一樣也是側身,五分臉。
師: 傳統皮影正面人物多用空臉法(陽刻) ,反面人物多用實刻法(陰刻)。
(2)師: 人物造型藝術化,采取抽象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進行設計,人物的裝束與面容神韻生動形象、用色簡練、平涂著色。(紅黃藍綠黑)
(3)師:人物造型卡通化,皮影人物一般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手臂組成,操縱能做機械性動態表演。
師:皮影除了人物造型以外,還有龍鳳禽獸、花樹蟲魚、山石門景、亭臺殿閣、軍帳兵器、陳設用具,車船馬轎、城橋塔寺等等,其造型都與皮影人物相諧調,無不透著鮮明的皮影藝術特色。
4、教師示范,講解皮影花紋
師:如意,顧名思義,即如人之意。如意首形狀如心、如云、如芝,長柄宛曲,一柄在握,賞心悅目。 另外還有祥云,瓦當紋,花朵紋等。
5、學生進行刮畫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6、學生展示,教師點評互評。
7、學生和老師表演皮影短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 8、皮影的發展現狀
師:中國皮影歷史悠久,長期以來傳流極廣,為老百姓尤其是農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近代以來,隨著工業文明的發展和西方文化的沖擊,包括皮影在內的傳統民間藝術受到極大的影響。 衰落的原因:“文革”時期,傳統皮影戲又受到極大的破壞。近年來,由于現代影視文化的流行,看皮影表演的青年觀眾越來越少,演出市場急劇萎縮。
傳承與保護皮影戲的出路:一方面,做好館藏保護。
1、對演出相關實物,如劇本、皮影人物、道具、布景、樂器等進行收藏陳列;
2、對老藝人的精彩唱功,采用現代化音像錄制技術進行保存,使其不失傳統古典的本色,以作為原汁原味的保護。 另一方面: 自身發展實現保護傳承。
在改進發展上,充分發揮皮影表演技巧,同時采用現代聲、光、電技術,用皮影語言、手段表演寓言故事和現代劇目,更能
吸引青少年人群。
皮影戲經典曲目主要是《戰惡獸》、《雞與蛇》、《龜兔賽跑》、《飛天》、《雞斗》、《哭塔》、《鳳儀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