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偶戲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7課偶戲-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偶戲》
一、 教材分析
偶戲的發展歷史、豐富多彩的表演形態和千變萬化的任務造型吸引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
二、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了解有關偶戲的文化以及發展,欣賞不同表演形態的偶戲,了解偶人的造型特點及表演特色。 2、 能根據自己喜歡的故事,選擇不同材料制作布袋偶并合作表演。 3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資料的巧用,讓偶人動起來,并利用偶戲人物表演。 五:設計思路
通過觀看偶戲表演直接導入本課并激發學生對偶戲的興趣。起源及發展。讓學生感受、了解不同偶人的不同造型特點,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在觀看老師表演《年》的故事,初步了解偶戲。
三、出示課題,《偶戲》并介紹偶戲是融合了造型、動作、對話、服裝繪畫、舞蹈等于一身的表演藝術。古代人把偶戲叫做傀儡戲。解釋傀儡的意思。
四、偶戲的發展歷史
1:了解偶戲的起源(什么時間、地點、人物創立的?) 是師總結:興于漢、盛于唐、繁于宋 師出示圖片,一一講解結論的依據。
A:秦的俑和漢墓木偶都是陪葬品,偶是什么時候與戲曲有關聯的? (講述陳平解圍)的故事
B:唐代偶戲形成了眾多表演種類 C:宋形成表演體制——宮廷和民間
2:偶戲的發展走向
偶戲的發展是由北向南傳播和北方游牧名族的喜愛和傳播有關 根據木偶形體和操縱技術的不同分為木偶戲和影偶戲兩類。我國著名的有布袋木偶、提線木偶、杖頭木偶、鐵線木偶等。
五、了解偶人的種類和造型特點。 (1) 杖頭演示操作方法。觀察表演者的位置(實物演示) (2) 布袋偶手控制,表演者在下方,外形小巧 (3)鐵枝鐵枝來操縱動作完成。人在后邊 (4) 分析:都是木偶戲,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不同的地方?
總結:文化不同,地域風俗不同,還受當地戲曲和語言的影響。 (5):皮影戲
問:和木偶的不同? 為什么用皮不用紙?
和剪紙的不同?色彩的特點? 師生分析總結
不論是木偶戲還是影偶戲。它們精美的造型不僅僅是一種表演的道具,還是一件件精美的工藝品。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而它們獨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技藝也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文化。
六:小組討論:木偶戲的魅力在哪里,為什么經久不衰? 生討論回答:表演的形式亦真亦幻 造型:夸張而寫實 動作:機械而連貫
七:欣賞各國的木偶
討論:中國的木偶和國外的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總結:中國木偶受傳統文化及地域性的影響,更含蓄內斂。而國外的木偶更加 夸張、幽默、奔放、活潑。和各自的國家文化有關。
八:多元的現狀
如今各國是一個開放的狀態,我們的偶戲可以走出去,外國的也可以走進來。各自木偶的文化相互借鑒著,互相融合著,學習著,這也是一種多元化的狀態。
擴展:
當今在網絡、電視、游戲充斥著的信息時代,這種傳統文化也在漸漸的失去它的生命力、我國把偶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不僅僅是為了我們更好保護這種技藝,也是希望我們能夠更好的傳承和傳播這種文化和技藝。也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能愛上這份古老的傳統技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