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6.剪紙中的古老記憶-西安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6.剪紙中的古老記憶-西安市實驗小學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抓髻娃娃》
授課教師:梁艷 授課年級:六年級
教材版本:人美版六年級下冊美術第十六課 教材分析:
剪紙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具有悠久歷史的藝術門類之一,是我國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它來源于社會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又是一項手腦并用的實踐活動。
2003 年,剪紙被列為全國首批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搶救和保護項目,要搶救民間文化遺產關鍵在于傳承,而學校更應是傳承民間文化遺產的主陣地。
陜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如魚身人面,獅身人首,以及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抓髻娃娃是黃河流域一帶土生土長的民間主體,蘊含著豐富的區域性民俗文化內涵和悠久的風情、民族特色。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剪紙并不陌生。《百變團花》《過春節》《吉祥圖案》《巧用對稱性》和《剪紙中的陰刻陽刻》等課程中,都涉及到剪紙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學習,多數學生能拿起剪刀剪出對稱形象。但多數學生感受、應用剪紙藝術作品的機會較少,對剪紙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了解不多,還不能自如地創作表現一幅優秀的剪紙作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了解剪紙的知識,探究民間剪紙---抓髻娃娃的基本結構和制作方法;感知民間剪紙造型簡練、飽滿和對稱的形式美。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觀察、游戲、探討、小組合作等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本課知識與技能目標,進行大膽想象、充分體驗和自由創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發現民間剪紙的審美情趣,培養豐富的審美經驗,感受并體驗美術活動所帶來的樂趣,增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抓髻娃娃剪紙的造型、裝飾手法,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設計剪紙作品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民間剪紙的寓意;掌握剪紙藝術的語言特點。 教 具: 多媒體課件、示范作品等。 學 具: 剪刀、彩紙等。
教學方法: 情境式 賞析式 啟發式 直觀式 練習式 教學課時: 一 課 時
評價方式:“學習過程”、“學習效果”評價,采用師評、自評、互評的綜合評價方式。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話題討論 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古詩:“漢妃抱娃門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 2、提問:在這首詩句中,你發現了什么信息?
3、小結:這是人們借用剪紙來表達自己對多子多福的愿望。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古老的記憶中,感受剪紙的美。
4、板書課題: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5、知識介紹:2003 年,剪紙被列為全國首批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搶救和保護項目。陜西剪紙,專家們稱之為“活化石”,因為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紋樣。今天梁老師就要先剪一個剪紙作品,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快樂成長!
6、教師示范:現場剪抓髻娃娃外輪廓。
7、提問:你能看出老師剪的是什么造型嗎?
5、談話交流(課件出示抓髻娃娃
探索古詩奧秘,交流自己的見解。
了解剪紙的起源。
明確課題。
清楚剪紙的社會地位。
觀察學習。
交流分享。
讓學生放松情緒,輕松的引入到新課。
讓學生了解剪紙的起源,以及剪紙藝術的現狀,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明確學習重點。
圖片):老師今天剪的這個剪紙作品其實叫“抓髻娃娃”。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重點內容。
分享交流
探索知識
1、組織學生分享課前了解的知識。
2、歸納小結:通過同學們的分享,我們了解了一些關于剪紙抓髻娃娃的小知識。
3、知識補充:講解抓髻娃娃的故事。(遠古時期男的梳頭為辮,女的梳頭為髻;女媧的“媧”與“娃”諧音。)
課前預習分享與學習。
體現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加深對民間剪紙的認識,激發學生保護和繼承民間藝術。
分組探究
深入了解
1、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抓髻娃娃剪紙作品圖樣。 2、提出觀察要求:
(1)抓髻娃娃紋樣有什么特點?
(2)寓意又是什么呢?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匯報。 4、小結:
剪紙中的線條與紋樣除了讓作品看起來細致、美觀還可以讓美好的愿望更加充分的體現出來。那么,像這樣一個造型生動有趣、形象飽滿、富有裝飾性美感的抓髻娃娃是如何剪出來的呢?(板書:造型生動有趣、形象飽滿、富有裝飾性美感) 5、引導學生回顧教師導課時的創
以小組為單位欣賞、交流,發現作品的特點。 明確觀察要求并反饋。
分享交流,談自己的發現。
回顧創作步驟。
典型剪紙作品賞析,了解分類。
通過學習與分析使學生深入了解抓髻娃娃的形態、紋樣特點。解決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及評述
作步驟。(強調對稱) 6、歸納并提問: 這個剪紙作品缺少什么? 7、呈現完整版抓髻娃娃剪紙作品。
8、課件出示學生創作的抓髻娃娃作品。
依據觀察和理解表述。 觀察。
欣賞學生的作品。
能力。
欣賞同齡孩子的抓髻娃娃,給他們提出一個比較接近的目標,啟發學生想象,構思自己的創作,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明確要求
指導創作
1、作業要求:
(1)獨立完成作品的設計并做好展示準備。
(2)作品要求造型生動有趣、形象飽滿、富有裝飾性美感。 2、輔導學生創作。
明確創作要求。
創作作品。
學生有目的的創作,技能目標達成。
作品展示 評價作品
1、分組展示學生的作品。 2、組織學生進行評價 (1)、學生自評,總結自己這節課所學到的知識;
(2)、同學互評,相互欣賞,共同提高,開闊思路;
(3)、教師總評,肯定優點,拓展知識,享受成功的喜悅。 3、引用郭沫若的一句話結束授課:“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
展示作品。
互相評價。
學生互相欣賞、
評述作品,感受創作的樂趣,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在評價中,注意引導學生用美術的專業術語評價,體現美術的學科特點。
板書設計: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抓髻娃娃
造型生動有趣
發 髻
形象飽滿 動 態
富有裝飾性的美感 吉祥紋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