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6.剪紙中的古老記憶-大連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6.剪紙中的古老記憶-大連市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第十二冊)美術第16課的內容。本課是“綜合·探索”領域的一個內容,教材中著意選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剪紙作品提供給學生們欣賞,力求使他們了解剪紙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風貌,希望通過這些不同題材、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剪紙,使學生領略我國剪紙藝術的多姿多彩。 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剪紙藝術并不陌生,《百變團花.》《過春節》《吉祥圖案》《巧用對稱形》和《剪紙中的陰刻和陽刻》等課程中,都涉及到剪紙知識和技能技巧的學習,多數學生都能拿起剪刀剪出對稱的形象。但多數學生感受、應用剪紙藝術作品的機會較少,對剪紙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了解不多,還不能自如地創作表現一副優秀的剪紙作品。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注意循環漸進和趣味性,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豐富教學內容,盡可能為學生創設生動、具體、形象的學習情境,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剪紙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力,增強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欣賞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間剪紙作品,了解剪
紙藝術的歷史民俗文化及造型特點。掌握抓髻娃娃的基本造型特點,感受剪紙藝術蘊含的藝術美感。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民俗文化情境、小組探究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創作一副抓髻娃娃的剪紙作品。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民間傳統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保護本民族非物質文化遺傳的觀念和意識,增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風格剪紙作品的欣賞,感悟風格多樣的剪紙文化及其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對抓髻娃娃特點的把握及對文化背景的了解。 一、激情引趣 1.什么是非物質文化。
出示年畫、戲曲、皮影、剪紙圖片。提問:你們在生活中,在哪里見過它們?(預設生:街上、電視上、春節貼窗花等)
師:這些物品屬于民間藝術。這些民間文化是用什么方式傳承到現在呢?請快速打開書38頁,找到答案。(預設生:口傳身授的方式) 師:這些不用文字以口傳方式為主的活態文化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引出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先來追尋非物質文化遺產里剪紙的古老文化。 二、新授 1.剪紙傳播者
師:我們知道剪紙傳承方式是“口傳身授”方式傳給一代又一代人。
那剪紙的傳播者又是誰?打開書39頁找到答案。(預設生:剪花娘子) 師:非常好,剪花娘子也是民間勞動的婦女。這些勞動婦女大部分沒有知識文化,她們每天除了農作之外,她們的生活情趣就是用一把剪刀一張紅紙記錄出她們一天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傳給她們一代又一代的子子孫孫,一直流傳到今天。也就是形成今天古老的剪紙文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設計意圖:剪紙文化來源一代代鄉間婦女的巧手中。體現剪紙根植于勞動人民生活。】 2.了解剪紙的文化藝術特點與文化背景 (1)古代剪紙用途
師:同學們,我們中國剪紙文化歷史悠久。至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接下來我們一起隨著地圖,看看我國最古老的剪紙作品。它是在我國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發現的南北朝時期《對馬團花》《對猴團花》。
師:猜猜古人用它們來做什么?(預設生:春節貼窗花用) 師:其實古人用她們來祭祀的作用。隨著古代時期的發展,剪紙的用途也是不一樣的。 (2)苗族剪紙歷史文化
師:我們接著看地圖上,這是我國南方貴州苗族地區,在那里人們用剪紙方式訴說這古老的故事。
師:出示《蝴蝶媽媽》圖片,分析作品。提問:誰知道蝴蝶媽媽是誰? (預設生:蝴蝶媽媽是苗族的始祖)
師:蝴蝶媽媽就是苗族人崇拜的始祖,所以在苗族剪紙中可以看到蝴
蝶的紋樣。(預設生: 現實中蝴蝶沒有人的頭,擬人手法„„) 師:苗族剪紙用到剪紙中的夸張手法來創造作品。【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觀察,知道苗族剪紙作品的技巧,同時,加深苗族對蝴蝶媽媽的崇拜,和苗族文化的歷史】
師:我看這幅作品中的蝴蝶媽媽,與現實中蝴蝶有什么不一樣? 傳說蝴蝶媽媽生了12枚蛋,其中一個便是苗族祖先姜央。 師:出示《姜央射日》圖片,這幅作品就是講述姜央的故事。請打開書38頁看下故事內容,結果是怎么樣的?【設計意圖,學生自主學習,了解苗族人們用剪紙方式記載著苗族神話傳說故事。】 師:嗯,苗族人用剪紙作品記載著苗族的神話傳說的故事。苗族人用這種方式來記載者苗族文化,世世相傳給下一代。
師:我們接著沿著地圖往下看,在我國北方地區。人們用剪紙訴說怎么樣的古老的故事。
(3)北方剪紙文化——抓髻娃娃
師:這些都是描繪著北方地區人們生活的喜聞樂見的事物。而在北方地區人們常見一種剪紙作品——抓髻娃娃。你們想認識它嗎?(預設生:想)
師:我制作一個關抓髻娃娃的視頻,邊看邊思考:抓髻娃娃造型特點有哪些?
師:誰能上來根據抓髻娃娃造型特點拼出抓髻娃娃。
師:抓髻娃娃形象是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嗎?(預設生:不是)【通過微課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展示了抓髻娃娃的特點。通過游戲,讓學
而生更快速認識抓髻娃娃,也是課堂變得更加有趣。】
師:那你們看生活在北方農村的娃娃們,你找到抓髻娃娃的影子嗎?(預設生:發髻、體型、可愛的樣子)
師:說到這頭發這,我想問你們,髻是什么意思?(預設生:把頭發梳起來的意思)
師:抓髻娃娃有性別之分,一般多為女性,就梳兩個發髻,男生就梳一個發髻或者圓圓的平頭。
師:從這里我們知道北方剪紙作品與它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設計意圖:通過現實北方娃娃和抓髻娃娃對比,更加深對抓髻娃娃造型特點的認識。同時,也解決了抓髻娃娃,“髻”的另一種含義意思,讓學生知道抓髻娃娃設計與北方生活是密不可分。引出抓髻娃娃歷史文化背景。】
師:那人們為什么叫抓髻娃娃。為什么喜歡抓髻娃娃?請打開書38頁小組內討論找到答案.【設計意圖:通過小組交流學習,互幫互助,更體現了有效教學,讓學生在這氛圍下學習,更快的找到答案,打破傳統教師講授,這樣更加深抓髻娃娃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含義。】 師:髻同吉的諧音。抓髻娃娃手里抓著雞,雞的諧音也是吉,寓意吉祥如意,人們通過抓髻娃娃來向上天祈求幸福和吉祥。所以給叫它抓髻娃娃。抓住吉祥的娃娃。
師:抓髻娃娃具有保護,祛病、祈福的作用。所以人們又更喜歡抓髻娃娃。
師:根據抓髻娃娃作用,人們創作出不同形象的抓髻娃娃。我們一起
來看欣賞
師:人們通過剪出不同形式的抓髻娃娃來與神靈溝通,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美好愿望,也反映了北方勞動人民對生命繁衍興旺、對生活吉祥幸福的無限向往。【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加把握對抓髻娃娃的歷史背景的認識。】 三、藝術實踐 1.抓髻娃娃制作方法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制作抓髻娃娃,在制作之前我們看看抓髻娃娃的制作視頻。有那些制作方法?(預設生:對折、二方連續) 師:這些都是怎么制作步驟?
師:對折一次,二方連續是對折兩次。還要加上我們以前四年級學過的吉祥紋樣圖案,使我們的作品更加美觀。 2.交流設計
師:接下來,同桌說一說,你想設計一個什么形象的抓髻娃娃?【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開闊學生創作思維。】 3.制作要求:
師:1.設計自己喜歡的抓髻娃娃形象。
2.突出抓髻娃娃的特點。 3.用剪刀注意安全。 四、展示評價
1.你認為誰的“抓髻娃娃”設計得最有意思? 2.你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滿意?
五、拓展延伸 1.傳承與保護
師: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些已經面臨瀕臨失傳,我們應該怎樣做去傳承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呢?(預設生:建一個博物館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下來等„„) 2.非物質文化傳承人
師:你么說的現在已經有人在做了,那就是我們非物質文化遺傳的傳承人。播放視頻。【設計意圖:通過問題,讓學生懂得去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師:今天我們學習這節課,你們就是一個小傳承人,你們可以把今天所學習到知識講給身邊的人,讓更多人去傳承和保護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這節課到這里,下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