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所屬欄目:小學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6.剪紙中的古老記憶-天津市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美版六年級下冊16.剪紙中的古老記憶-天津市省級優課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教材分析:本課是“綜合 探索”領域的一個內容。剪紙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美術形式。它來源于田間地頭、窗前灶下,來源于一代代鄉間婦女的巧手之中。學習本課可以使學生從中領略民族藝術初期的神秘、上升期的雄渾和成熟期的神韻,教材中選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剪紙作品給學生欣賞,使他們了解剪紙在我國歷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風。復習剪紙的有關知識,學習欣賞民間剪紙藝術,通過作品欣賞及教師自己的示范引導學生進行剪制創作。
教學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欣賞不同風格、不同題材的剪紙,了解剪紙的歷史及發展,了解剪紙的造型特點及藝術特色。
應會:了解抓髻娃娃剪紙,并結合自己喜歡的形象設計制作。 2、隱性內容與目標
了解不同地區、不同風格的民間剪紙作品,了解家鄉浦城剪紙文化,從而感受到剪紙中蘊含的民間文化。
教學重點: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風格剪紙作品的欣賞,感悟風格多樣的剪紙文化及其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對《抓髻娃娃》特點的把握及文化背景的了解。 教學準備:讓學生搜集剪紙的起源和表現方法。
學生準備:剪刀、美工刀、彩色紙、膠水等。
教師準備:板書紙、紅紙、記號筆、剪刀、美工刀、膠水。 學情分析:根據我了解學生沒有系統學習過剪紙的技法及相關知識,因此本課要從最基本的剪紙知識講起,對學生技法加強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在,讓我們來欣賞一段錄像(播放滿族剪紙動畫《滿族八大怪》) 同學們,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學習了動畫,剛才的動畫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是一個剪紙動畫作品。剪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來源于田間地頭、窗前灶下,來源于一代代鄉間婦女的巧手之中。看似平凡的小剪刀和一張紅紙創作出的作品卻極富有情趣。 二、 講授新課
1.尋找剪紙的古老記憶 戰國:
a、1950一1952年在河南輝縣固圍村戰國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了用銀箔鏤空刻花的弧形裝飾物。
b、湖南長沙黃泥壙出土的晉代金片裝飾物。這些用銀箔鏤空而成的裝飾物,雖然不能說就是剪紙,但在刻制技術和藝術風格上,可以說是已經形成了剪紙藝術的前身。 北朝:
用紙剪成美麗的圖案花紋,目前最早發現而且有據可查的是新疆吐魯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團花剪紙:南北朝對馬
團花、南北朝對猴團花、南北朝金銀團花、南北朝菊花團花、南北朝八用形團花。 明代:
明代的夾紗燈是很有名的。它是將剪紙夾在紗中。用燭光映出花紋,這是剪紙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應用,現代人們叫它“走馬燈”。
2.我們一起來探尋《剪紙的特點和寓意》 a.花瓶——平安 《富貴平安》
蓮花——連 鯉魚——余 《連年有余》 蝙蝠——幸福 桃子——長壽 《福壽雙全》 蝙蝠——幸福 銅錢——前 《福在眼前》 b.智慧大比拼: 大公雞+荔枝=大吉大利 喜鵲+梅花=喜上眉梢 大象+花瓶=平安有象 蓮花+鯉魚=連年有余
c.看看圖片中的抓髻娃娃,根據老師剛才講的寓意,說說為什么叫抓髻娃娃?人們為什么喜歡抓髻娃娃? 髻——發髻——吉 雞——吉
北方農村的保護神,繁衍之神,祈福,辟邪。 d.小組討論:
生活在北方農村里的小娃娃。你在照片中發現“抓髻娃娃”的影子了嗎?
發髻 體型 可愛的樣子
作為保護神和繁衍之神的抓髻娃娃是我國北方民間剪紙中一個典型的形象,它既象征著生命和繁衍,又象征著辟邪和祈福。 e.抓髻娃娃的造型有哪些特點? 發髻有什么變化? 怎么表現“吉祥”? 動態有什么特點?
正面站立,兩肩平張,兩臂下垂或上舉,兩腿分開,手足外撇。 f.欣賞其他娃娃:招魂娃娃、抓錢娃娃、拉手娃娃、五道娃娃、掃天婆、喜娃娃。
3.小組活動:尋找剪紙中的基本紋樣:
毛毛紋、月牙紋、柳月紋、圓點、羽毛紋、飛燕紋、瓜子點、三角 4.想一想:
你要用哪些紋樣對抓髻娃娃進行設計? 你要怎樣運用對稱設計抓髻娃娃? 軸對稱、中心對稱、自由對稱 5.對稱剪紙的制作方法: 6.不同地區的剪紙風格:
三、藝術實踐:
模仿或創作一幅抓髻娃娃剪紙,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花、動物與之相結合。
1、布置作業:
結合自己喜歡的形象,臨摹或創作一個抓髻娃娃。(娃娃身上的紋樣設計要豐富,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花、動物和娃娃結合。) 2、作業要求:
(1)安全使用工具,用后擺放整齊。 (2)剪好后,將作品粘貼黑板的紙張上。
(設計意圖:作業可臨摹可創作,有易有難。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掌握情況及操作速度,有選擇性地進行作業。) 3、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 評析
1、展示學生的作品,互相品評。
你認為誰的“抓髻娃娃”設計得最有意思? 你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滿意?
作業布置:有興趣,臨摹或創作一個自己喜歡抓髻娃娃或別的圖案的剪紙作品。
板書:
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學生作品
老師示范作品
五、課后拓展:非物質文化遺產
刺繡、風箏、糖人、石雕、木雕、民間戲曲、布虎、玩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