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巴黎圣母院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名著導讀《巴黎圣母院》福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語文人教版必修2名著導讀《巴黎圣母院》福建省 - 三明
整本書的閱讀
在救助中見美丑 ——《巴黎圣母院》導讀
教學目標:
1、學習名著閱讀的基本方法。
2、了解雨果的“美丑對照的審美原則”,培養學生追求美、憎惡丑的情感。 3、樹立正確的人性觀、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1、學會賞析人物形象,分辨人性的真善美假惡丑。 2、學習多角度對比表現人物性格和主題的方法。
3、形成正確的人性觀、愛情觀。
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手段導入新課,以問題引導賞析經典片段,以學生表演活動體悟人物情感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名著讀什么?
品讀經典情節,賞析人物形象,欣賞創作手法,思考社會人生 活動一:誰來救加西莫多?
這部名著在上個世紀被多次拍成電影,其中1956年版的最經典,我們一起欣賞電影的一個經典片段“一滴眼淚換一滴水”(2分鐘)
臺上受刑的是誰?加西莫多,一個長得奇丑的棄兒,敲鐘人,劫持說明無知 為何被鞭刑?克洛德(副主教)唆使他劫持埃斯梅拉達,被衛隊長菲比斯抓住
送水的是誰?埃斯梅拉達
電影是導演的再創作,作為讀者應該要親自閱讀原著,才能品出原汁原味。 下面讓我們就從經典情節入手,走進這部大作。
第一個經典片段“一滴眼淚換一滴水”,即第一次的救助 加西莫多落難了,誰會來救加西莫多? 克洛德?劫持的主謀,教堂副主教,收養他的主人
騎在它背上的神甫看清了犯人是誰的時候,那神甫卻低下眼睛,用兩只踢馬刺踢著騾子急忙轉身走開了,好象在逃避一聲恥辱的呼喚似的,他很不愿意在那種場合被一個不幸的人認出來并且向他致敬呢。
那個神甫正是副主教堂·克洛德·孚羅洛
誰給他配個畫外音?天哪!這該死的倒霉蛋,千萬別扯上我!快走! 為何克洛德不上前救他?怕連累他,怕劫持埃斯美拉達的事暴露 副主教的冷漠、自私,道貌岸然、缺乏同情心
2
周圍的人?不救助不同情,反而哄笑,扔東西,咒罵 何處可見?兩處描寫,鞭打時,要水時
邪教的怪物!”一個說。
“騎掃帚把的家伙!”另一個嚷道。 可惡的敲鐘人?”
“敲晚禱鐘的就是這個魔鬼呀!” “啊,聾子!獨眼!駝背!怪物!”
“這個丑像比所有的醫藥還能使孕婦流產呢!”
鞭打時,民眾的咒罵侮辱主要是針對他的外表丑陋,因外表丑覺得他內心是惡,足見他們的膚淺無知
要水時,民眾扔臟東西、石子,
把一塊在陰溝里泡過的海綿扔到他臉上,“拿去吧,惡漢!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個婦人把一塊石子向他頭上扔去:“這是給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鐘驚醒我們的教訓!”
“這只碗給你去喝水!”一個男人把一個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為看見你從她面前走過,才生下了一個兩個腦袋的娃娃!”
“我的母貓生下了一只六只腳的小貓!”一個老婦把一塊瓦片向他頭上扔去,尖聲嚷道。
指責他,責怪的理由荒誕無理,足見他們的憎恨是毫無道理的,對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肆意的宣泄自身的負面情緒,可見這是一群有問題的民眾,一個病態的社會。
作者是怎么樣評價這群人的?
愚昧無知無聊、缺乏同情心——展示的是原始無知狀態下的民眾面貌。 為何成年人的民眾是無知幼稚的呢? 黑暗的中世紀(公元5世紀到15世紀)
中世紀的歐洲,教會勢力猖獗,教會是一切社會規范的制定者、執行者,教皇是最高統治者,中世紀的禁欲等極端思想,長期摧殘著人們的靈魂,壓抑人美好的天性,人民長期處在蒙昧狀態和對宗教的迷信之中。
就是到了19世紀,雨果所處的法國,1794年雅各賓政權被推翻后,代表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隨之建立;人民群眾的處境日益惡化,隨后就是波旁王朝(封建王朝)的復辟。1824年,路易十八逝世,查理十世執政,是波旁王朝統治最黑暗的時期,極端保皇分子入內閣,天主教會勢力更為猖獗,人們長期生活在教會勢力的統治之下,愚昧無知。
埃斯美拉達?一個受害者,一個流浪的吉卜賽女郎(異教徒,不受宗教的束縛,崇尚自由,自然天性得以保存。),寬容善良,人美心善
為何不直接寫埃斯美拉達送水?鋪墊蓄勢,反襯
3
寫副主教與周圍人是為埃斯美拉達的出場救助做足鋪墊,劫持的主謀,教堂副主教,收養他的主人有能力救助卻不援手,加西莫多不曾傷害過的周圍人,看著他受難不救,反而落井下石,對一個與自己無關的人肆意的宣泄自身的負面情緒,就在加西莫多似乎墮入了絕境之時,而埃斯美拉達,一個他曾劫持未遂的姑娘,出手援救,情節陡然生變,出人意料,極大震撼了讀者的心靈,也顯出作者的用意,丑就在美的旁邊,副主教的冷漠與人們的愚昧無知冷漠恰恰反襯出愛斯梅拉達的善良寬容。
這種對比反襯也表現在加西莫多看到克洛德與愛斯美拉達前后的反應上,揭示他怎樣的心理變化?
看到克洛德時:憤怒——溫和的微笑——黯淡——悲傷的微笑
希望到失望(絕望)
看到愛斯美拉達時:憤怒、輕視——躲避——流淚
憤怒——感動、感激、悔恨、覺醒(人性蘇醒的眼淚)
民眾們感動了嗎?或者說他們會感動嗎?
觀眾也都被感動了,大家拍著手喊道:“好極了,好極了!” 這樣寫與前文民眾的嘲笑咒罵是否矛盾?
前文有全知視角的評論干預,指出民眾處于蒙昧原始狀態,他們的人性、天性還在沉睡,急需有人喚醒,而此刻埃斯美拉達的人性美喚醒了加西莫多,也喚醒了民眾的良知,前文的評論干預此時誘使讀者走向敘述者(作者)的釋讀期待,作品意在歌頌美好人性的力量,表達出作者對美好人性的呼喚,表現人性中美與丑的對立統一(天使與魔鬼就在一念之差),這就限制了釋讀自由,使讀者形成追求與評價評論干預一直的閱讀慣例,從而把文本的意旨指向一元。這在后文與加西莫多救助埃斯美拉達時民眾的三次歡呼一致。
小結:在這個環節中,提示我們讀名著應該注意什么?從經典情節切入,但不僅僅關注故事情節,更要讀懂人物形象,還要借鑒創作手法。
活動二:誰來救埃斯梅拉達?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第二次救助,這次是埃斯梅拉達落難了,埃斯梅拉達因何入獄判絞刑?克洛德因嫉妒在埃斯梅拉達與菲比斯約會時刺殺菲比斯
“誰會去救埃斯梅拉達?”誰來表演一下這個片段?(學生表演活動,并請表演者談談各自擔任角色對埃斯梅拉達的愛)
克洛德?
——提出要和愛斯梅拉達一起逃走(有條件的救,救是為了私心)
“你愿意要我嗎?我還能夠救你。” 快回答!你愿意要我嗎?”“得啦,你死吧!”他咬牙切齒地說,“誰也別想得到你。”
克洛德——占有式的愛,畸形的愛,要么得到,要么毀滅,極端自私的愛 菲比斯——看著埃斯梅拉達去死,為了不使自己的丑行暴露,竟然不去指證真正的兇手,(有能力救,不救)
這時她看見隊長皺起眉頭,一個漂亮姑娘倚在他身邊,輕蔑地撅著嘴,眼睛激怒地盯著他。隨后弗比斯說了幾句她從遠處無法聽見的話,兩人便飛快地一起躲進了陽臺的大玻璃門里,把門關上了。
菲比斯——玩弄式的愛,只是貪圖美貌,滿足欲望,玩弄感情
加西莫多——卡西莫多出于對愛斯梅拉達的感激之情,從刑場上將她救出,搶進了圣母院。(沒能力救,硬救)
像從屋頂跳下的貓一般迅速地跑向那兩個助手,用巨大的拳頭把他們打倒,象兒童抱洋囡囡似的抱起埃及姑娘,一閃便跳進了教堂,把那姑娘高高地舉在頭頂,用加西莫多——犧牲式的愛,單相思式的愛,為了埃斯美拉達可犧牲一切,保護她,愛護她,守護她,
可怕的聲音喊道:“圣地!圣地!”
(對比閱讀加西莫多救美的細節,“那時的伽西莫多的確十分漂亮。他是漂亮的”,而前文說加西莫多丑陋,矛盾嗎?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他是一個好象東方建筑似的怪物,脊背象圓拱頂,兩腿象彎曲的柱子!” 聾子!獨眼!駝背!怪物!”
極度丑陋外表下內心極其高貴,卡西莫多出于對愛斯梅拉達的感激之情,從刑場上將她救出,搶進了圣母院,一個底層可憐的人勇敢地救助另一個不幸的人,一個人本來沒有能力的人要保護心愛的姑娘,這就是人性中的光輝。)
雨果的愛情觀體現在加西莫多身上,高貴、無私、純潔,作者提倡的愛情是全心全意為對方考慮,時刻保護好他的對方。
你贊同加西莫多式的愛情嗎? 舒婷的《致橡樹》
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為綠蔭重復單調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來清涼的慰藉;也不止像險峰,增加你的高度,襯托你的威儀。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表達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對方,借對方的顯赫來炫耀虛榮:也不想一廂情愿地淹沒在對方冷漠濃蔭下,獨自唱那單戀的癡曲。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5
說明木棉偏要打破愛情中只提倡為對方犧牲的藩籬,鮮明的表示不當附屬品,只成為對方的陪襯和點綴,而是必須與對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 這是舒婷要求的比肩而立、各自獨立又深情相對的愛情觀 活動三:美丑對照的審美原則
兩次救助人性的真善美、假惡丑一目了然 人物自身存在對比 加西莫多——外丑內美 菲比斯——外美內丑 人物之間存在對比
正面人物:埃斯梅拉達的美貌與加西莫多的丑陋
反面人物弗羅洛的憂郁、陰沉與弗比斯的歡樂、明快。 正反人物對比:
加西莫多的善良真誠與克洛德的狠毒虛偽 埃斯梅拉達的癡情與菲比斯的花心
埃斯梅拉達的內外兼美與克洛德的內外兼丑
雨果人物塑造的原則:“丑就在美的旁邊,畸形靠近著優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惡與善并存,黑暗與光明相共”。
對比手法——有助于塑造人物、凸顯主題
埃斯梅拉達——內外兼美 贊美底層人的真善美
加西莫多——外丑內美
克洛德——外丑內丑 →控訴宗教的反人性 菲比斯——外美內丑 →上流社會的虛偽丑惡
美丑對比原則的運用在這部小說還存在哪些方面? 名著讀什么?
品讀經典情節,分析人物性格,欣賞創作手法,思考感悟人生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