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辛棄疾詞兩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課辛棄疾詞兩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吉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高中必修四第六課辛棄疾詞兩首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吉林省 - 白山市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教學目標:
1、 理解《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了解辛棄疾抗敵救國的
雄圖壯志和為國效勞的愛國熱情。
2、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 教學重難點:
提高賞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詞的風格特點;體會辛棄疾抗敵救國的壯志豪情。 教學方法:誦讀 討論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我國這一詩的國度里,宋詞是繼唐詩之后又一塊璀璨奪目、競放異彩的瑰寶。同學們知道宋詞有豪放和婉約兩派。有一個人在文學上將豪放的詞風推向高峰,在軍事上他也有卓越的才能。傳說他曾親率五十名騎兵沖進金軍五萬人的大營,生擒叛徒后安然而歸,他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詞人——辛棄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辛棄疾豪放詞風的代表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二、簡要介紹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投奔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力主抗金。但一生壯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氣化為慷慨豪放的詩詞。他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成為“濟南二安”。被譽為“詞壇飛將軍”、“詞中之龍”等。 三、學生誦讀,分析文本:
解題:詞牌名、題目以及懷古詩詞的特點。 誦讀詞的上闋,進入分析。
“千古江山”,詞的一開始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非常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中國自古以來有許多有志之士面對遼闊的江山總會抒發一些感慨,比如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楊慎在《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中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 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說“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問:他們為什么會抒發如此的感慨?(想要表達建功立業的理想和抱負) 問:詞人面對千古江山首先想到了哪個英雄人物?(孫權)
問:為什么詞人說孫權是英雄?(孫權抗擊來自北方的侵略軍曹操)
問:“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哪個字用的好?(覓,主觀尋找,感情強烈,對英雄仰慕)
重點解釋“舞榭歌臺”象征英雄所創造的繁華業績,“風流”意思是英雄遺風、英雄業績。
面對夕陽下的雜亂草木和一條普通的街道,詞人又想到了一個英雄人物——劉裕。找同學介紹劉裕,重在出身卑微,卻立志成就一番偉大功業,于是就有了“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讓同學分析劉裕軍隊的特點(武器精良,兵強馬壯,勇猛如虎,為戰爭做足了準備)。 上闋小結
問:上闋詞人想到了哪些歷史人物? (孫權、劉裕。)
問:二人有什么共同點?(都在京口起步,都抗擊北方敵軍)
問:詞人寫他們兩人想要表達什么?(借追慕孫權和劉裕,寄寓抗敵報國的心愿,諷刺南宋
朝廷茍且偷安。)
誦讀詞的下闋,進入分析。
由“元嘉”的年號引出“劉義隆”,“草草”意味草率,劉義隆好大喜功不做足準備就 出兵北伐,想取得漢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樣偉大的功績,最后落得失敗而歸,倉皇而逃。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辛棄疾所處的時代也有一個像劉義隆一樣好大喜功的掌權者——韓侂 胄。 引入背景
寫這首詞時辛棄疾已經66歲了,當時宰相韓侂胄執掌大權,為鞏固自己地位,想要草草北伐,僥幸求逞。辛棄疾勸諫他做足準備才能北伐,然而韓侂胄聽不進去辛棄疾的勸告,將其調離北伐的重要基地——鎮江。這首詞便是辛棄疾被調離時,登上北固亭,滿懷悲憤寫下的。
問:結合背景,你認為詞人寫劉義隆的故事想要表達些什么?(警告韓侂胄不能草率出兵北
伐)
接下來詞人由對從歷史人物的回顧轉入了對自己人生的回憶。“四十三年,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問:揚州在你心中是什么樣的?(美麗,繁華) 歷史上有許多文人墨客也描繪過揚州繁華
燦爛的景象: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徐凝《憶揚州》 夜市千燈照碧云,高樓紅袖客紛紛。 ——唐·王建《夜看揚州市》 處處皆華表,淮王奈卻回。 ——唐·杜牧《揚州三首· 其二》
滿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 ——唐·姚合《揚州春詞三首· 其二》
問:四十三年前,辛棄疾正帶領著義軍投奔南宋,一路上看到的揚州又是怎樣的呢?(戰火
烽煙,生靈涂炭)
問: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南宋統治者的軟弱無能)
“可堪回首”詞人由現實轉入回憶,現在長江北岸又是什么樣的景象呢?“佛貍祠下, 一片神鴉社鼓”,由“佛貍祠”引出拓跋燾追擊劉義隆的歷史,“佛貍祠”是恥辱的象征,而此處的百姓卻把它當作一個祈福的地方。
問:百姓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斗志松懈,民族意志模糊,安于異族統治) 問:百姓為什么會變成這樣?(統治者長期不思收復失地) 問:辛棄疾一生立志北伐抗金,收復中原,同時他主張要怎樣收復中原?(做足充分的準備)
做足準備的首要之處就是要有得力的將領,那么誰是這樣的將領呢?辛棄疾在這里來了 個毛遂自薦,“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里導入廉頗的故事,結論是辛棄疾與廉頗雖然都已老邁,卻都壯心未已,立志殺敵報國,而廉頗有人詢問能否再上戰場,辛棄疾卻空有壯志,不得重用。詞人以廉頗自比,表現了自己老而彌堅,抗敵之志不衰,然而卻不被重視,壯志難酬,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憤懣。 下闋小結
通過引述歷史故事,回憶當年烽火,警告韓侂胄不能草率出兵,又表達了對統治者不思 恢復中原的不滿,抒發了作者北伐抗金的雄心壯志和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 四、分析寫作手法
1.用典:“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即以古人、古事、古句來證今抒懷。 作用:或追慕古人,或以古人自況, 或借古諷今。 使詩文文情雋永,含蓄深刻。 問:全詞用了哪幾個典故?
(孫權、劉裕、劉義隆、霍去病、佛貍祠、廉頗) 2.對比
英雄業績——可悲現實 (針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劉裕——劉義隆
(歷史英主與庸才之比,指出歷史教訓) 揚州路——佛貍祠
(感嘆統治者媚敵,沖淡了人民的復國熱情) 廉頗尚有人問——自己的冷落處境 (報國無門的憤懣) 3.借古諷今 五、全詞小結
整首詞的情感深廣復雜,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收復中原的希望,又有現實中“無覓英雄”的失望;既有“烽火揚州路”的歷史的警示,但更有如果草率北伐就會“贏得倉皇北顧”的對現實的擔憂;有以“廉頗”自比,英雄自詡的自信,但是也有對朝廷任用非人的郁悶。整首詞的基調是既慷慨又沉郁的。
帶著這樣的情感再次朗讀全詞。找同學總結全詞主旨:
詞人登上京口的北固亭,通過用典和對比的手法,借古諷今,表達了自己: ★想要建功立業,抗敵救國的志向。 ★諷刺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軟弱無能。 ★告誡當今北伐者要做好充分準備再出兵。 六、作業布置:
寫一篇關于《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的詩歌鑒賞文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