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音鄉情,喲騾子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高中音樂選修歌唱《鄉音鄉情—《喲騾子》寧夏民歌-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鄉音鄉情——《喲騾子》寧夏民歌
【教學目標】
1、通過聲音的訓練、和聲訓練及演唱,使學生懂得歌唱不是某一器官的的獨立運動,而是整體協同運動的過程。
2、通過音樂要素中的速度、力度、音色,對歌曲進行實踐,培養學生自主創編的音樂表演能力,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審美能力及審美追求。
3、了解民族音樂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家鄉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聲音及和聲的訓練,了解歌唱的發聲狀態,加強對音樂技能的掌握。
【教學難點】
通過運用音樂要素的手段實現對歌曲表現力及自主創編表演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完成作品,提高學生進行二度創作的實踐能力。
【教學用具】
鋼琴 樂譜 音像資料 簡單打擊樂器
【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生進教室時,播放《寧夏川,好地方》視頻直至上課
鈴響)
1、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師帶領同學們演唱上節課學習內容,二聲部合唱《吆騾子》(全班演唱)
2、新課前的準備——練聲(針對課堂內容的練習) (1)開聲練習(教師帶領)
騾子的叫聲尋找頭腔共鳴(啊 咦)趕騾子的聲音(駕) (2)和聲縱向練習(帶入漸強、漸弱) 5 - - - 1 - - -
設計意圖:通過這些有趣的開聲練習以及和聲練習,讓學生情緒上盡快放松,并激發學生的歌唱興趣,正確尋找頭腔共鳴,打開咽壁及音程關系的準確性的練習,為接下來的作品演唱打下基礎,完成歌唱狀態的教學目標。
二、新課新授
情感處理(課件展示音樂要素關鍵詞)
1、教師引導學生挖掘音樂要素中速度對作品表現力的影響,并反復實踐,可以進行對比實踐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體驗感受。
2、教師帶領學生從不同的音樂要素出發,用力度關系的處理實踐作品,使歌曲更富有表現力。
3、教師啟發學生用音色的變化來體現作品美感、可以是男聲和女聲
的音色變化,也可以自己發聲方法靠前靠后的變化,具體情況根據學生上課的反映而定)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提高同學們的歌唱能力及聲音表現力,和對我們民歌的審美能力及審美追求,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以及審美感知的教學目標。
三、實踐探究
在實踐探究活動中,我設計了兩個部分:
1、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簡單打擊樂器,讓同學們自己創編作品,合作實踐《吆騾子》,加強對音樂技能的掌握,對音樂風格的把握。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實踐,可以大大提高同學們的自主創編能力及表演能力,經過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加以二度創作,自己演繹自己對作品的認知,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2、探究升華:圍繞幾個問題來進行,
(1)通過這節課用音樂要素對歌曲進行處理后,作品和之前唱的有什么不同嗎?
(2)在流行歌曲廣泛演唱的同時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民歌?”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這幾個問題,引申出民歌的社會價值是什么?
生答 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思考、總結,滲透情感教育,引導學生
關注家鄉音樂,關注民族音樂,培養學生對家鄉音樂文化的熱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完成本節課的文化理解的教學目標
四、課堂總結
美妙動聽的歌唱旋律,樸實大方的藝術態度,濃郁清新的生活氣息,生活情感的自然流露,這就是我們的家鄉音樂,這就是博大精深的民族音樂文化!熱愛家鄉民歌,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音樂,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