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部編版高中新教材
所屬欄目:高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高中新教材優質課比賽(省賽)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教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教學
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集合之間的包含與相等的含義;子集、真子集與空集的概念;集合的Venn圖表示.
2.內容解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書數學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第2節的內容,是第1節內容的延續,也是第3節學習內容的先行課。集合語言是高中數學的基礎語言,通過對集合子集的集合語言描述、符號語言描述和圖形語言描述,以及三者之間的轉化,學生可以為后續學習函數并用集合語言描述函數提供依據,而子集概念的提出,為函數研究局部(即在函數定義域內的某個子集上)性質,提供了合理而規范的描述。
集合的基本關系涵蓋了集合的包含和相等兩個重要關系。在判斷這兩個關系時,回歸到了對集合內元素的理解,判斷集合的關系,其實就是去判斷集合內元素的關系,對于學生深刻理解、辨析屬于和包含關系,是有一定幫助的。
符號化是數學語言的基本特質,圖形化又可以讓語言變得形象和直觀,對于本節課,學生不僅要理解包含關系和相等關系的自然語言描述,符號語言描述和圖形語言描述,還需要在這三者之間進行相互的轉化和貫通,這樣不僅有利于數學問題的描述,同時也能不斷提高學生概括和抽象素養。
結合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集合間包含與相等的含義和相關語言描述.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理解集合之間的包含與相等的含義;
(2)能識別給定集合的子集,了解空集含義;
(3)能進行自然語言、圖形語言(Venn圖)、符號語言間的轉換.
2.目標解析
達成上述目標的標志是:
(1)會通過觀察,得到本節課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能從元素與集合間關系的角度,分析兩個集合之間的包含與相等關系,并用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表示這些關系;
(2)對于具體的集合,能寫出集合的子集;能判斷一個集合是否是另一個集合的子集;
(3)了解空集的概念,知道空集也是一個集合,以及空集與其他集合的關系.
(4)在具體問題情景中(比如在例題分析和解答過程中),能根據需求進行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Venn圖)的轉換.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已經接觸過實體的集合,對于數集、點集等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從實體集合中抽象出兩個集合的概念,對于初學者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對于本節課中對于——元素與集合、集合與集合之間關系的符號語言描述的區別,在初學階段還是需要學生細致對待的.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去描述相關的抽象概念,在本節課的內容中的具體體現還是比較多的,尤其是符號語言和圖像語言的相互轉化,在教學時還是應該過多關注的。再者就是對于空集的理解.本身空集的概念中“不含任何元素”,對于剛學會用列舉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學生來說,就是比較抽象的,同時也容易和我們所學習的集合{0}等產生混淆.另外規定空集和其他集合的關系,在理解上,不能一時被學生接受.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集合基本關系的符號語言描述、圖形語言描述及轉化;對空集的了解.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概念
創設情境:開學伊始,立德中學的高一新生迎來了自己的高中新生活。學校學生會也在這一個時間點開展了社團的高一學生招新活動。文學社招新初始的報名人數有6人,經過篩選,最終有3位同學獲得入選。
思考以下問題:
(1)初始報名的6人能組成集合嗎?入選的3位同學是否可以組成集合?
(2)入選的同學記為集合
,初始報名的同學記為
,這兩個集合是否有關系?如何研究?
師生活動:學生集體回答教師多媒體上顯示的問題(1),再由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問題(2),有目的的讓學生了解研究這個問題的方向。
【設計意圖】:通過開學社團招新引入課題,有助于學生把學習知識和生活實際相互聯系,同時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利于課堂的展開。在過程中,教師手書集合內的元素,有利于學生思考和發現研究集合間基本關系的途徑。
問題1:怎樣描述剛才兩個集合內元素的關系?
問題2:集合
B中的元素都在
A中嗎?
知識點1.子集的含義: 一般地,對于兩個集合
A,B, 如果集合
A中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
B中的元素,就稱集合
A為集合
B的子集,記作

(或“

”),
讀作“
A包含于
B”(或“
B包含
A”).
活動1:學生試著用圖形語言描述集合的包含關系,并上黑板展示.

Venn圖法描述:
師生活動:教師引導學生從集合中包含的元素角度梳理觀察、討論、分析的結果,抽象概括成數學定義,介紹包含關系,讓學生類比用數軸表示數的方式,思考能否用圖形表示集合之間的包含關系,并形成結論,最后由教師引入Venn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在教師的引導下獨立思考,完成對包含關系的理解,自主完成知識點的發現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數學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形成結論
隨堂練習1:
在下列各題中,判斷集合
A是否是集合
B的子集.
(1)

(2)

(3)

(4)
師生活動:(1)學生自主完成習題,教師請學生回答相應結果,并讓學生能夠說出自己判斷的依據;(2)教師由練習4,讓學生回顧在第1節學習時理解的集合相等,讓學生思考集合相等和包含關系的聯系,讓學生試著用符號語言描述集合相等.
【設計意圖】:(1)讓學生把自行理解的包含關系用于集合包含關系的判斷,學以致用;(2)學生通過練習,發現集合的相等關系其實是可以用包含關系來進行描述的,為相等知識點的介紹埋下伏筆.
知識點2.集合相等:
一般地,如果集合
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
B中的元素,同時集合
B中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
A中的元素,那么集合
A和集合
B相等,記作
A=B.
問題3:能否用符號語言描述集合相等?
若

且

,則

.
問題4:能否用Venn圖表示集合相等?
師生活動:學生根據提問,自行解決問題,教師從旁引導.
【設計意圖】:讓學生深刻理解不同語言在數學問題描述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學會在這些語言之間進行相互的轉化,形成自主探索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的數學素養.
隨堂練習 2
判斷下列兩個集合中是否相等.
(1)

(2)
師生活動:學生自主完成習題,教師請學生回答相應結果,并讓學生能夠說出自己判斷的依據;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自行理解的相等關系用于集合相等的判斷,學以致用.
追問:通過集合相等,我們知道一個集合是其本身的子集,那么一個集合的子集只有它本身嗎?如果不是,那么這些子集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
活動2:文學社預備從新社員組成的集合

中挑選社員,組成代表隊(用集合表示)參加區作文比賽,不限人數,請同學們提供一份詳細的選派方案。
選派方案:
選派一人:

選派兩人:

選派三人:
問題5:如果主辦方因為人力不可控因素(如突發自然災害),而取消比賽,則不需要選派選手參加比賽,怎樣表示這種情況下的選派集合呢?
知識點3.空集:
一般的,我們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

.
并規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新選派方案:
不派人:

選派一人:

選派兩人:

選派三人:
師生活動:(1)學生通過提示寫出相應的選派方案,教師在旁提示:是否可以從選派人員的數目上加以調控;(2)在問題5中,讓學生理解空集的相關概念.
【設計意圖】:(1)讓學生理解寫出的選派方案其實就是集合
A的子集,從而學會非空可數集合子集的尋找方式;(2)通過問題5,既可以讓學生理解空集的概念,又可以讓學生理解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這一個規定.
問題6:這些選派方案中的集合,和原集合

是什么關系?
問題7:在上述所有的子集中如果去掉集合

,剩余的子集和原集合在元素數目上有什么區別?
知識點4.真子集的定義
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就稱集合
A是集合
B 的真子集.記作:

⊊B(或
B⊋
A).讀作:
A真包含于
B(
B真包含
A).
師生活動:學生觀察新選派方案,概括出自己看到的集合內元素的特點,總結出對應集合的關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理解真子集的概念,提高抽象素養.
問題8:如果集合

且集合

,能否得到

?
知識點5.子集的性質:
(1)

(2)
師生活動:學生根據提示,和之前學習的集合相等,得到相關結論.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子集的性質.
(三)概念的鞏固應用
例1 判斷下列各題中的符號使用是否正確.
(1)

(2)

(3)

(4)
師生活動:學生判斷,教師給出解答示范.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對子集概念的掌握情況,進一步明確判斷符號語言在集合表示和關系判斷中的作用。
例2.已知集合

,
(1)試一試用數軸表示集合
B;
(2)集合
A可以為空集嗎?
(3)若

,求實數

的取值范圍.
師生活動:學生分析解題思路,教師給出解答示范.
【設計意圖】:鞏固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之間的互相轉化.
(四)目標檢測:
1.集合
A={
x|(
x-3)(
x+2)
=0},
B={
x|
=0},則
A與
B的關系是( ).
A.
A⊆
B B.
A=
B C.
A⫋
B D.
B⫋
A
【答案】D
師生活動:學生做練習,教師根據學生練習情況給予反饋.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對集合和子集的理解.
2.已知集合
A={
x|-5<
x<2},
B={
x|2
a-3<
x<
a-2}.
(1)若
a=-1,試判斷集合
A,
B之間是否存在子集關系;
(2)若
A⊇
B,求實數
a的取值范圍.
【答案】(1)
B是
A的真子集.
(2)
a≥-1.
師生活動:學生做練習,教師根據學生練習情況給予反饋.
【設計意圖】:這題相對有一定難度,考察學生對于空集的理解,估計很多學生會忽略空集的情況,這也是今后學習時一個重要的考慮情況.
(五)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知識,并回答以下問題:
(1)兩個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有哪些?如何判斷兩個集合間的關系?
(2)你是如何研究集合間基本關系的?
(3)包含關系與屬于關系有什么區別?比如{
a}⊆
A與
a∈
A?
【設計意圖】:從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兩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布置作業:教科書習題1.2第1,2,3,4.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完成集合概念教學的第二節課,主要是研究集合間的基本關系:包含關系和集合相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例子的講解和分析,學生通過自主探求,生成了相關知識點,并且能夠通過所學,能識別集合間的包含與集合相等關系,也可以用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精確的描述,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教學目標.
集合語言是高中的基本語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后續學生精確描述教學內容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部編版高中新教材”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部編版高中新教材優質課比賽(省賽)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教學”,所屬分類為“高中數學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部編版高中新教材優質課比賽(省賽)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1.2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教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