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部編版高中新教材
所屬欄目:高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高中新教材優質課比賽(省賽)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1.3集合的基本運算(第2課時)兩課時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數學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1.3集合的基本運算(第2課時)兩課時
集合的基本運算
一、單元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集合的并集、交集的概念;集合的全集和補集的概念;集合運算的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間的轉換.
2.內容解析
本節選自高中數學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冊.教材第一章是通過類比實數的研究,按照“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方法-集合的關系-集合的運算”的順序,展開對集合的研究,總共安排了三節內容.集合的基本運算是第三節內容,需要2個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集合的含義以及集合與集合之間的基本關系,這為學習本節內容打下了基礎.本節課通過類比實數的運算,發現和提出“集合是否也有類似的運算”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抽象概括出并集、交集的概念,學會用三種語言(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來表達數學對象,并加深對集合的基本運算的理解。集合的運算是集合的核心內容,是后續學習函數、方程、不等式等知識的基礎,在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教學的重點: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補集的概念.
二、目標與目標解析
1. 目標
(1)通過具體的實例,形成并理解并集、交集的概念,能求兩個集合的并集與交集.
(2)理解在給定集合中一個子集的補集的含義,能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會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研究對象或內容,并能進行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相互轉換,提升數學抽象素養和運算素養。
2. 目標解析
達成上述目標的標志是:
(1)會通過類比實數間的運算,發現和提出兩個集合是否可以相加的問題,體會研究數學新對象的基本方法;能從實例中抽象概括出并集和交集運算關系,體會從具體到抽象的數學思維過程.
(2)理解全集是相對于具體情境的概念,能根據需要借助于圖形語言求給定子集的補集.
(3)在具體問題情景中,能根據需求進行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轉換,熟悉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表達方式,并能有意識地使用符號語言表述數學對象,積累直觀想象、數學抽象經驗.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集合是學生進入高中接觸的第一個數學概念,而集合的并集、交集和補集運算是數學表達和交流的工具,是數學語言的基本組成部分,學生適應集合語言和抽象符號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學過程中應結合生活中的實例和學生熟悉的數學對象,深化學生對集合運算的理解.
此外,集合運算的綜合應用包括集合中含有參數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所在,應在解題方向和關鍵點上對學生多做指導.
結合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集合基本運算的符號表述、識別及綜合運算問題,并集、交集、補集的綜合運算.
四、教學過程設計 1.3.1集合的基本運算(第一課時)
1、創設情境 思考一:為落實五項管理規定,現統計某班級的運動數據如下:每周打籃球1小時以上的學生有:每周踢足球1小時以上的學生有:
利用以上數據你能構造哪些集合呢?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思考利用已知的部分元素可以構造不同的集合,從而順利有這個例子引出集合與集合的之間的關系(除了包含關系),由特殊到一般,引出本節課的主題.
2、形成并集的概念 觀察下面的集合,你能說出集合與集合
之間的關系嗎?
.
【設計意圖】
在師生互動交流中,探究問題共性,感知并集概念,從而初步理解并集的含義,提升學生數學抽象素養.之后給出并集的Venn圖表示方法,強化學生的直觀想象核心素養.歸納回答
補充或修正
完善
得出并集的定義.
3、并集鞏固應用 練一練1:設求
.
練一練2:設求
.
【設計意圖】
學生嘗試求解,教師適時指導、評析.讓學生明確利用定義求并集的思路.通過畫Venn圖、數軸讓學生加深認識.滲透數學結合思想提升數學運算素養.
4、探究并集性質 想一想:
還能想到哪些成立的式子呢?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養成“定義運算—運算律”的認知順序,為今后學生學習新的運算提供常規的研究思路.通過探究,提升邏輯推理素養.
5、形成交集概念 思考:觀察下面的集合,你能說出集合與集合
之間的關系嗎?
.
【設計意圖】
在并集學習的基礎之上,從具體實例中抽象出交集的運算關系,再類比并集的定義得出交集定義.盡量搭建平臺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抽象、類比的數學思維過程.
6、交集鞏固應用 練一練3:設求
.
練一練4:設平面內直線
【設計意圖】
進一步鞏固交集的概念,用集合語言描述幾何對象及其之間的關系,加深學生對集合的運算的理解.學會用集合語言表達數學對象或數學內容,提升數學抽象素養.
7、探究交集性質 比一比:并集的性質交集的性質
.
【設計意圖】
類比并集的性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8、歸納總結 啟發式再從例子中構造其它集合,可以再探究其它的運算.
【設計意圖】
從知識內容和研究方法兩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小結,啟發學生自己定義其它的運算(差集等).
四、教學過程設計 1.3.1集合的基本運算(第二課時)
1、復習導入 知識回顧:數學中一些常用的數集及其記法:自然數集,記為 ;正整數集,記為: ;整數集,記為 ;有理數集,記為 ;實數集,記為 .數的范圍在不斷擴充的,在不同的范圍研究同一個問題,結果會怎樣呢?
問題1:在下面的范圍內求方程的解集.(1)有理數范圍;(2)實數范圍.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在不同的范圍研究同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的結果”這一事實.明確在什么范圍內討論問題是非常重要的,從而引出全集的概念.
2、形成補集概念 想一想:觀察下面的集合,猜猜所蘊含的成語?
設全集
【設計意圖】
通過簡易圖形語言來表達缺少的意義,從而因此補集的概念.讓學生積累用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描述數學對象的經驗,再次體會數學語言的簡潔性和圖形語言的直觀性.
3、補集鞏固應用 練一練1:設全集
練一練2:設全集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運用集合語言描述數學對象,體會補集的現實意義.
4、探究并集性質 想一想:請你根據對補集概念的理解回答下面問題:你還能得到補集的哪些性質呢?可以利用Venn圖嘗試對你的發現作出解釋.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運算的研究特點定義運算——運算性質,給出兩個示范之后交給學生大膽嘗試推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5、綜合應用 練一練3:已知集合
(1)求
(2)求
思考:
【設計意圖】
檢驗學生對集合運算的掌握情況,使學生意識到Venn圖、數軸是進行集合運算的重要工具.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總結的能力.
6、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知識,并回答以下問題:
1、學習了哪些知識?2、掌握了哪些方法?
【設計意圖】
從知識內容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兩方面對本節課進行小結.
五、板書設計
六、目標檢測設計
1、集合.
【設計意圖】
查學生對并集概念的理解.
2、已知集合,
,求A∩B.
【設計意圖】
考查學生對數軸法求交集問題的掌握情況.
3、設全集U={1,2,3,4,5,6,7},A={2,4,5},B={1,3,5,7},
求
【設計意圖】
考查綜合應用問題的掌握情況.
4、設集合A={},B={
},若
,求
的取值范圍.
【設計意圖】
考查含參數的集合間關系問題的掌握情況.
七、教學反思
筆者認為整堂課思路清晰,環節緊湊,重難點突出,設計合理,引導與探究渾然一體,生成與預設互相映照。教師在教學中以知識為載體,放手讓學生自己自主思考回答,重視學生的獨立思考成果,充分體現了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取得了自己滿意的效果.
①創設情境問題,促進有效教學
知識是人類從實踐活動中得來的,是對實際事物及其運動和變化發展規律的反映.在集合的基本運算第一課時設計中,筆者自己創設了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構造出不同的集合,之后研究這些集合之間的關系,從而水到渠成引出并集、交集(甚至差集)知識點.學習集合的基本運算自然想到數的加法運算,類比加法運算的學習過程,從而到達l了學生總結時說的:個例到概念到性質學習的全過程,和當時筆者預設的一樣.
②學生參與,教師引導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三個弊端:一是教師講得多;二是學生參與少;三是教師信不過學生,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業,忽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參與地位.以上弊端造成學生不敢回答問題,自信心不足,嚴重缺乏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學習效率不高.
本節課設計時筆者就圍繞“盡可能讓所有學生參與進來”做了周密的部署.由于筆者一貫主張學生能自己獨立自主完成的問題,教師應該減少干涉,只要設計好研究思路即可,因此本節課的問題全部由學生自己回答,在有必要糾正的情況下及時糾正.這樣的理念在本節課的課堂上也得到了豐碩的回報:學生敢想敢答、參與程度高、問題串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核心素養得以落實.
③存在的不足之處
筆者設計了十幾個問題串讓學生思考、回答;在引導學生學習并集的概念過程中,采用的是教師自己總結,沒有放手讓學生去逐步深入得到概念,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盡量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并集概念,教師再做適當的補充.
限于教師的教學智慧,學生在后面構造更多的集合,可以適當引導出差集的概念.但時間比較倉促、筆者也擔心超綱知識講解不到位給學生帶來負擔,這是以后要注意的地方.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