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視頻_《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福建省高中生物優質課比賽視頻_《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漳州一中 黃靜娜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概述植物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嘗試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2.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三、課時安排
1
四、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 教師引導和組織 | 學生活動 | 教學意圖 |
第2節 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
以“問題探討”引入,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師提示。 〖提示〗 1.不同。如圖所示,對于根來說,最適濃度大約是10-10 mol/L;對于芽來說,最適濃度大約是10-8 mol/L;而對于莖來說,最適濃度大約是10-4 mol/L。 2.不同的生長素濃度,對于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在一定濃度范圍內促進生長,超過這一范圍則抑制生長。 |
思考回答 | 情景引入 |
一、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
〖問題〗以“本節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注意。 【講述】生長素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芽,也能抑制發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生長素發揮的生理作用,會因濃度、植物的種類、器官、細胞的年齡不同而有差異。一般情況下,生長素在低濃度時促進生長,濃度較高時則抑制生長,濃度過高甚至會殺死細胞。(例子:頂端優勢) 對于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來說,一般營養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敏感,芽比莖敏感。(例子:根的向地性與莖的背地性) 幼嫩細胞敏感,衰老細胞遲鈍。雙子葉植物一般比單子葉植物敏感。 |
看PPT思考 | 引起學生的思考注意。 |
二、生長素的應用 |
1打破頂端優勢 2獲得無子果實 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刺激未受粉的雌蕊柱頭或子房而獲得的,其原理是應用生長素能促進果實發育的生理作 3促進扦插枝條生根 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探究實驗) 自變量 因變量 如何設計實驗方案(預實驗)? |
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思考生長素的兩重性 學生活動交流 |
舉例說明 引導分析 |
〖小結〗略 |
|||
二、嘗試運用生長素促進插條生根 〖探究實驗〗(有條件的按下面指導做) 在上節課結束時,應布置學生預習探究活動“探索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的指導,并準備好實驗用具,如柳樹枝條、礦泉水瓶等。教師如果能提前做本探究活動的預實驗,可避免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的浪費,也可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一)材料用具的準備 1.實驗材料 可以用柳樹、月季等的枝條。 2.實驗用具:天平、量筒、容量瓶、燒杯、滴管、試劑瓶、玻璃棒、木箱或塑料筐(下方帶流水孔)、盛水托盤、礦泉水瓶。 3.插條選擇 插條質量和規格對探究實驗效果影響很大。大樹上的1~2年生枝條,可以作為扦插的材料,但以1年生苗木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條形成層細胞分裂能力強、發育快、易成活)。實驗表明,插條部位以種條中部剪取的插穗為最好,基部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實驗室用插穗長5~7 cm,直徑1~1.5 cm為宜。由于一個年級幾百名學生同時用枝條,要適當考慮對樹木的保護。 扦插枝條的處理: (1)枝條的形態學上端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這樣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積,促進成活。 (2)每一枝條留3~4個芽,所選枝條的芽數盡量一樣多。 (二)實驗設計 1.選擇生長素類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生長素類似物母液:5 mg/mL(用蒸餾水配制,加少許無水乙醇以促進溶解)。 3.設置生長素類似物的濃度梯度:用容量瓶將母液分別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別放入小磨口瓶,及時貼上相應標簽。NAA有毒,配制時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剩余的母液應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長有綠色毛狀物,則不能繼續使用。 4.枝條處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 建議各小組采用不同方法進行實驗。浸泡法也可設置不同的浸泡時間。應該鼓勵學生設計多種方案,以便交流,資源共享。 (三)探究活動 1.提出問題 不同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如2,4-D或NAA,促進楊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多少呢? 2.作出假設 適宜濃度的2,4-D或NAA可以使楊或月季插條基部的薄壁細胞恢復分裂能力,產生愈傷組織,長出大量不定根。 3.預測實驗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后(約3~5 d),用適宜濃度的2,4-D或NAA處理過的插條基部和樹皮皮孔處(插條下1/3處)出現白色根原體,此后逐漸長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較低濃度、較高濃度或清水處理的枝條長出極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實驗步驟 (1)制作插條。 (2)分組處理:將插條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藥物濃度、浸泡時間等可多組。如可分別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 (3)進行實驗:將處理過的插條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溫度(25~30 ℃)。 (4)小組分工,觀察記錄:前三天每天都要觀察記錄各小組實驗材料的生根情況。教師可以設計記錄表格,更應讓學生自行設計記錄表格,提供學生創造性活動的空間和機會。記錄過程是意志與耐心的鍛煉,既有分工也有協作。 記錄用不同濃度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后枝條生根情況,如生根條數,最長與最短根的長度等。(濃度適宜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后,在綠色樹皮的皮孔處長有白色幼根;時間長一些會在枝條下端斜面樹皮與木質部之間長有白色根原體)。每隔2~3 d記錄也可。 (5)研究實驗中出現的問題。 ① 分析不同插條的生根情況。 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條上沒有芽、枝條倒插等。 都能生出不定根:促進扦插枝條生根是指刺激枝條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長。不同的枝條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數目多少不一樣,如枝條上芽多,則產生的生長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發。 ②分析與本實驗相關的其他因素。 A.溫度要一致; B.設置重復組。即每組不能少于3個枝條; C.設置對照組。清水空白對照;設置濃度不同的幾個實驗組之間進行對比,目的是探究2,4-D或α-萘乙酸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 5.分析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 本探究活動關鍵是時間安排。建議課前提交藥品選擇和藥液濃度控制的設計方案,培訓關于選取枝條、怎樣做插條的方法,說明注意事項,并確定各小組的分工。 要求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按照小組分工認真進行觀察,實事求是地對實驗前、實驗中(包括課內、課外)和實驗后插條生根的情況進行記錄,并及時整理數據,繪制成表格或圖形。最后分析實驗結果與實驗預測是否一致,得出探究實驗的結論。不要求實驗結果都一致,但要求有分析研究。 6.表達與交流 實驗小組的每一個成員都要寫出自己個性化的實驗報告,向小組和全班匯報探究過程和結果、經驗、教訓或體會,包括在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方面的收獲。 7.進一步探究 “進一步探究”旨在鼓勵學生進行擴展性的探究和實踐,大多數需要在課外完成。教師應當提供機會,讓學生互相進行交流和討論。 鼓勵有興趣的學生進一步探究不同季節和枝條老幼部位對生長素類似物的反應,讓學生自行設計和實施。 |
|||
〖作業〗練習 基礎題 1.C。 2.B。 拓展題 【提示】1.由于重力作用,生長素在下部的濃度高。對于植株的莖來說,這個濃度的生長素能促進生長,因而下面的生長較快,植株的莖就向上彎曲生長。同樣的生長素濃度,對于植株的根來說,卻會抑制生長,因而,根部下面的生長比上面的慢,根就向下彎曲生長。 如果是在太空中的空間站中生長,植株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是橫向生長。 2.因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長素,將黃泥反復浸到尿液中再曬干,黃泥中就會吸附一定的生長素。用這樣的黃泥封裹枝條,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長素促進枝條生根。 |
思考討論完成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