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抗日戰爭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偉大的抗日戰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民版必修一“偉大的抗日戰爭”
“偉大的抗日戰爭”教學設計
基本信息
名稱
《偉大的抗日戰爭》 執教者
李志紅
課時
40分鐘
課型
新授
所屬教材目錄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一專題二第三課《偉大的抗日戰爭》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分為“侵華日軍的罪行”“關內關外的抗日救亡運動”“全民族的抗日戰爭”以及“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四目前后時序遞進的內容,主要呈現的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抗日救亡,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這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本節歷史無論是在近代民主斗爭中,還是在整個中國政治發展史,乃至在國際政治發展史是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谷諔馉幨侵袊嗣裨诮鷼v史上所進行的一次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的民族自衛戰爭,也是中國人民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保衛戰。學習這一段歷史,要利用歷史圖片和歷史資料,引導學生探究中國人民團結抗戰局面的形成和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充分理解抗日戰爭在中國近現代史所具有的特別突出的意義、地位和作用。 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為重點中學的高一學生。這部分內容在初中時已經涉及,大部分學生比較熟悉,且高一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因此本課學習不在滿足于知識的梳理,需要在歷史學習中進行思考,體味思維帶來的快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抗日戰爭爆發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史實,抗戰初期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抗戰情況,比較兩個戰場的不同特點,理解
兩個戰場在抗戰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全面分析抗戰勝利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概括和歸納歷史事件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借助導學案和微課對抗日戰爭史內容有一個完整、系統認識的基礎上,以豐富的保定鄉土史資源充斥其中,使學生以
身邊抗戰故事來體會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偉大意義,以此來達到“管中窺豹”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保定抗戰記憶的探尋,深刻體會全民族抗戰的意義,理解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對
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通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增強
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樹立為人類和平做貢獻的理想和珍愛和平、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全民族抗戰局面的形成;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
難點
理解全民族團結抗戰的重要性,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主義教育,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教學策略與
設計說明
本節課從保定抗戰記憶的角度切入,開發利用抗日戰爭史的鄉土史課程資源,
學生更容易體會到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偉大意義,以此來“管中窺豹”展現全民族抗
戰的全貌。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知識回顧
導入
師:我們這節課進入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學習!課前同學通過導學案和微課自主學習了侵華日軍的罪行和關內外抗日救亡運動,了解到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也就是日本局部侵華期間,國民政府對日本侵略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主義”政策。盡管有國民黨愛國將領的堅決抗戰,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呼聲,但是缺乏政府的全
力支持,中國的抗戰還是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的抗戰讓我們喪失了東北廣袤的領土,造成了華北危機的局面,使中華民族處于十分不利的局面,而且大大助長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侵華爆發,中國人民的抗戰又將何去何從呢?那么這節課我們放眼保定這片英雄熱土,回顧那段永志不忘的激情歲月,探尋那些為保家衛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保定抗戰記憶,以此來展現我們全民族的抗戰!
由導語進入知識情境。
回顧總結前兩目知識,一方面時間上與本節課內容做銜接,另一方面著力說明局部抗戰是沒有凝聚力的抗戰,為全面侵華戰爭爆發,全民族抗戰形成做對比鋪墊。
教學過程
師:我們先將目光聚焦到1937年9月的保定。七七事變后,北平、天津相繼失守,日軍加快了侵略華北的步伐,從國內增兵來華,編成華北方面軍,沿平漢路向保定方向進發。日軍此次作戰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殲滅河北省中部軍隊,挫傷中國軍隊戰斗意志,以獲取結束戰爭的局勢。
同學們請看這三組材料,看看為了阻止日軍的這次華北方面行動,國民政府做了哪些應對,這說明了什么?
【PPT展示】:
隨著日軍侵華戰爭的擴大,為抵抗侵略,保衛中華,國民政府于8月16日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決
定成立抗戰大本營,由蔣介石任陸、海、空軍大元帥。會議確定了《戰爭指導方案》及《華北地區作戰計劃》,決定在全國設立5個戰區,以河北省及山東北部為第
一戰區,由蔣介石兼任該戰區司令長官。8月上旬,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保定行營(后改為石家莊行營),任徐永昌為主任,林蔚為參謀長,督導河北作
生:安排作戰計劃;任命國民黨高級將領
作戰指揮;集結重兵;趕筑國防工事。
通過材料讓學生對比局部侵華與全面侵華國民黨抗戰態度的變化,為國民黨正面戰
3
戰,任宋哲元、劉峙為第一、二集團軍總司令。
(9月4日,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在天津下達準備進攻的命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也
相應將河北省境內10萬部隊以保定為中心,分為左、右地區部隊和總機動部隊。左地區部隊由第2集團軍總司令劉峙指揮,負責平漢線防御;右地區部隊由第1集團軍總司令宋哲元指揮,負責津浦線防御。
保定北部地形以平原為主,有險可守之處很少。長期以來,這一地區沒有可供作戰的國防工事。當大戰即將爆發時,當地軍政官員根據國民黨軍政當局的緊急指示,緊急動員當地民眾與部隊官兵趕筑國防工事,在最短的時間內,挖掘了馬廠經大城至文安、文安至雄縣、雄縣至新安鎮、新安鎮至徐水、滿城至安新的許多戰壕、反坦克壕。這些戰壕往往長達數十公里,寬4米至6米以上,其工程相當浩大。蔣介石對此十分重視,多次發出非常具體的指示。當地民眾以極高的抗日熱情,奮力苦干,最終得以完成。
9月14日,日軍向涿州、保定地區發起進攻。劉峙率部抗擊日軍的進攻,打響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首次會戰——保定會戰。18日涿州失守后,日軍迅速向保定周邊集中,形成包圍之勢,試圖消滅在保定地區的中國軍隊。19日,日軍在坦克、飛機的配合下發起猛攻。9月24日保定陷落。 【PPT展示】:圖片
9月18日,從涿州東北方向向西行進的日本部隊9月24日,保定城陷落,入城的日本部隊 我們來對比一下中日雙方兵力和裝備。 【PPT展示】:
此次日軍進攻保定,共動用3個師團,140余輛坦克、裝甲車,260余門火炮,60余架輕、重轟炸機,向我守軍陣地進行猛烈的進攻。中國守軍以步槍、手榴彈、大刀等劣質武器和血肉之軀,予以抵抗。在裝備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正是憑著頑強的戰斗,犧牲的精神,予敵造成很大傷亡。據日本防衛廳公布的數字,日軍參戰兵力為88500人,被我守軍擊斃1488人,重傷4000人以上。中國軍隊傷亡也是驚人的,犧牲最多的兩個師最后戰斗兵員不滿三千。
生:說明國民
政府開始了積極抗戰。
場積極抗戰
的最后總結做鋪墊。
4
通過對比可以說,國民黨軍隊在兵力上不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又幾乎無險可守,面對日軍強大的機械化部隊能取得這種戰果,實屬難能可貴,國民黨積極抗戰的精神可嘉!
【PPT展示】:圖片 劉峙致徐永昌戰報
這份戰報冊充分反映了當日戰事的慘狀,報告中寫到:“渡過永定河的日軍將九十一師擊潰,又以眾凌寡進攻騎十師,復以飛機大炮猛烈轟炸駐扎在望海莊、河西務一線的主力部隊,陣地悉成焦土。”1937年10月17日《大公報》載《保定城垣保衛戰》一文中也評論到:“抗戰之激烈,犧牲之悲壯,在平漢線為最甚。”
保定會戰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第一次大會戰,雖然失敗了,但日軍企圖殲滅涿州保定地區中國軍隊的計劃未能實現。那些在保定會戰中流血犧牲的愛國將士,用他們的熱血喚起了民眾,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以上保定會戰的材料充分說明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改變了過去的妥協態度。正是這種態度的轉變才促成了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毛澤東后來就說:“假如沒有國民黨政策的轉變,要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不可能的。”這正是“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保定會戰后,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繼續奮起抵抗,特別是在戰略防御階段,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共殲滅日軍45萬余,迫使日軍停止了戰略進攻,形成了抗戰的相持階段。
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數字來體會一下國民黨正面戰場發揮的作用。
【PPT展示】:
從七七事變到1941年春,國名黨軍隊在正面戰
場上先后進行重大戰役22次,重要戰斗1117次,小型戰斗38931次,殲滅日軍86萬人,自身付出了322萬人的重大傷亡。特別是國民黨軍隊中的廣大愛國官兵英勇作戰,不怕犧牲,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涌現出郝夢齡、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大批愛
通過對比戰爭的兵力和裝備,讓學生感受抗戰的艱辛與抗戰精神的偉大
用材料讓學生真切感受戰爭的慘烈,完成情感價值觀目標。
由保定會戰牽引到整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抗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