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所屬欄目:高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歷史人教版必修一第3課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開縣溫泉中學導學案
科目: 歷史 年級: 高2018級
學習 內
容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學案編號 3
主備人 冉建平 審核人 鄢靜
課前
對話 學習目標----備學生、備教材、備學法
1、識記漢至元加強中央集權及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 2、訓練答題技巧:概括材料以及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學習重點 漢至元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北宋加強中央
集權、科舉制等 學習難點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選擇題技巧訓練 教法 探討法 問答法 教具 多媒
體課件
學習
方法
自學法 小組討論法
檢查預習(自學)情況:
課中對話
學習過程----先學后教、先問后講、先思后導 1、師生對話、生成話題(情境導入)
概述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相關內容,指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兩對固定矛盾,引出秦以后立朝各代是如何解決這兩對矛盾,從而引入新課。
2、對話交往、解決話題(探究與思考一) (1)生本對話、自研自探(基礎知識梳理)
課
中
對 話
中央集權的發展 君主專制的演變 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兩 漢 1、漢初實行 ,出 現 ; 2、漢景帝時,平定“ ”; 3、漢武帝時,頒布 。 制度: : 設立由親信近臣組成的“ ”,擁有決策權,以丞相為首的“ ”權力遭到削弱。
制度:
標準:
魏晉南北
朝
逐步形成 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令,繼而又有中書省和門下省。 制度:
標準: 危害:
隋 唐 時 期 1、實行 三級制; 2、唐中期以后在邊境重鎮設 ,“安史之亂”后出現 。 形成 制度
分工及職能:
制度: 標準:
形成標志:
影響:
兩 宋 1、實行 三級制; 2、收兵權: ; 3、收行政權: ; 4、收財政權: 。 1、實行 制度
分工:
2、設 為副宰相,牽制宰相權力。 元
代 1、創立 制度,全國設十個行省,此外還有兩個單列行政區劃: 和 ; 2、行省之下設
四級; 制度:
在中央設立
。
總體趨勢
課中對話
(2)組內對話、合作探究(分組解答)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
“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
”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史記·秦始皇本紀》 根據材料一說明秦朝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存在什么矛盾?(2分)為解決這一矛盾,漢、唐、宋三朝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二:任人(依靠保舉)而不任法,則法簡而人重;任法(依靠規則)而不任人,則法繁而人輕。法簡而人重,其弊也,請謁公行而威勢下移;法繁而人輕,其弊也,人得茍免,而賢不肖均,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重,輕重相持,當安所折中(衷)? ——蘇軾《私試策問·人與法并用》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2分)并指出“任法”制度產生的影響。(6分)
材料三: 北宋初。君臣討論國家長治久安之策。宋太祖問:“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爭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宰相趙普對曰:“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治之,無他奇巧也,惟削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續資治通鑒長編》
根據材料,趙普認為唐末五代以來“帝王易姓,戰爭不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趙普的看法是否正確,并結合史實說明之。(6分)
(3)組際交流,展示提升
小組代表 上臺書寫答案 本大組修改 老師給分
(4)師生對話、體驗高考
一、選擇題 1、(2016·全國卷Ⅱ)兩漢實行州郡推薦、朝廷考試任用的察舉制;經魏晉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變為自由投考、差額錄用的科舉制。科舉制更有利于 ( ) A.選拔更優秀的官吏 B.鑒別官員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會文化水平 2、(2016·全國卷Ⅱ)東漢王充在《論衡》中說:“蕭何入秦,收拾文書(國家檔案文獻),漢所以能制九州者,文書之力也。”其意在說明,西漢成功地實現對全國的統治,是因為漢初 ( ) A.實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繼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發揮文書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2015·四川文綜)“中書、尚書令在西漢為少府屬官,在東漢亦屬少府,雖典機要,而去公卿甚遠。魏晉以來,浸以華重。唐遂為三省官長,居真宰相之任。”這段話意在指出 ( ) A.漢代少府份屬九卿,為尊權重 B.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是真宰相 C.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漸提高 D.三省制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 4、(2016·新課標全國卷)史載,宋太祖整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此時反映了( ) A.重史傳統影響君主個人行為 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 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
二、非選擇題
(節選)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但宋之于唐,卻不能說有什么大變動,一切因循承襲。有變動的,只是迫于時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勢,改頭換面,添注涂改地在變。縱說它有變動,卻不能說它有建立。宋之于唐,只好說像東漢之于西漢,有事而無故。有形勢推遷,而無制度建立。只因宋初太宗太祖不識大體,立意把相權拿歸自己,換言之,這是小兵不放心大臣,這也罷了。„„但因宋初承襲五代積弊,社會讀書人少,學術中衰,反對的也只曉得唐制不如此而已,并未能通攬大局,來為有宋一代定制創法。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之得失》 你如何看待上引材料中錢穆關于唐宋時期的政治觀點,并結合史實論述之。(12分) (要求:態度鮮明、思路清晰,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即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