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乙酸,白酒中風味,物質的制備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3節第二課時乙酸“中國白酒中風味物質的制備和性質探究”成都石室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必修二第三章第3節第二課時 乙酸 “中國白酒中風味物質的制備和性質探究”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學
“中國白酒中風味物質的制備和性質探究”教學設計
教材版本及章節:魯科版必修二第三章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有機物
摘要:主題式教學是一種整體教學方法,是在課堂教學中思維有機整合的產物。結合課例“乙酸”探索基于實驗的高一化學主題式教學實踐研究,以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及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整體教學設計;乙酸乙酯;制備;性質探究 一、教材內容和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選自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第三節《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有機物》的第二課時。從教材編排上看,在乙醇之后學習乙酸,以“生活中常見的兩種有機物”這條脈絡串接整個單元的知識點,著眼于化學和生活的聯系以及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其最明顯之處是體現在趣味性、探究性上。從教學內容上看,乙酸既是羧酸的代表物質,又是重要的烴的含氧衍生物,它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用途廣泛。本節課知識點較少,難度不大,微型實驗操作簡便,利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主題情境中采用實驗探究法展開課堂學習。 二、教學目標分析
1.了解白酒獨特風味的原因;
2. 掌握體現白酒風味物質的化學性質,認識該反應的機理;了解該類物質的簡單性質; 3. 通過實驗探究、交流分享和反思提高等活動,讓學生體驗科學假設和實驗探究的過程,體會選擇實驗方案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三、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從知識結構上看,除了由生活經驗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學生也已經學習了烴以及烴的含氧衍生物———乙醇的相關知識,對有機物分子結構與化學性質之間的關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儲備了探究有機物化學性質的知識基礎。
從學習能力上看,通過之前的學習和練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初步分析、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其獨立分析問題、邏輯推理、歸納演繹的能力還相對薄弱。 四、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一 認識白酒中存在明顯不同于乙醇的風味物質 【學習任務1】認識到白酒不僅含有乙醇,還含有酯類物質 【評價任務1】診斷并發展學生證據推理能力
【評價任務1】診斷并發展學生證據推理能力
活動二 制備簡單的風味物質乙酸乙酯
【學習任務2】模擬風味物質(乙酸乙酯)的制備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演示實驗:乙酸乙酯制備。
液體試劑的混合、沸石使用、收集裝置
感知產物:
外觀、物理性質、氣味等,觀察匯報
問題:窖藏白酒至少幾個月起,如何能加快反應速率?
討論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影響。
學以致用、 去偽存真
實驗基本操作、 安全規范
宏觀辨識和 微觀認知
3
【評價任務2】診斷并發展學生簡單有機制備實驗的儀器認知和操作的水平
活動三 風味物質的生成原理
【學習任務3】揭示酯化反應的本質過程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評價任務3]診斷并評價學生證據推理和模型認知能力 活動四 酯類的性質
[學習任務4]探究酯類物質的性質
[評價任務4]診斷并發展學生實驗方案設計和評價能力
濃硫酸作用的探究:
1.催化劑:真正的釀酒需要很久的時間,實驗室很短完成
2.吸水劑:揭示反應類型為取代反應; 有利于反應進行;提高產量;
酯化反應進行的機理:
1.根據乙酸乙酯的結構推測取代的方式; 2.探索同位素標記法的方法; 3.設計實驗方案 化學反應原理遷移
設計實驗方案
證據推理
模型認知
理解應用:甲醇和乙酸的酯化反應
問題引入:碳酸鈉有什么作用呢 1.由乙酸和乙醇的揮發性得出蒸出的物質組成;推測碳酸鈉吸收作用; 2.標記試管分層初始位置并量高度;振蕩試管,觀察到有機層變少; 3.進一步思考能否換成NaOH? 真實實驗情景
六、結束
“乙酸乙酯”利用真實性素材,借與學生日常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為情境,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激活學生的感受性。從而建立起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心理及認知環境。本節課設置明線(圍繞“白酒中風味物質的探究”的三個問題)和暗線(乙酸的酯化反應、酯化反應實驗裝置、乙酸乙酯的性質),兩線融合,課堂教學圍繞“白酒中風味物質”展開,引導學生從“香味”到“模擬制備”到“性質探究”,從“香味”到“酯化”到“酯”,從用途到性質到結構。
應該說,本節課是主題式教學的一種嘗試,一次實踐,力求在教學設計中體現“三個中心”亦即學生中心、學科中心、社會中心互相聯系、互相融合,同時,在化學知識的本體、應用方面的價值引領亦實施的很好。而如何繼續完善教學設計,以求得化學知識遷移價值的引領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方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