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沉淀溶解平衡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化學一等獎《沉淀溶解平衡》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化學一等獎《沉淀溶解平衡》
【課題】 《沉淀溶解平衡》(第1課時)學案
福建省福鼎市第二中學 陳鈺群
【學習目標】
1.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
2. 了解溶度積及其計算。
【重點難點】
1.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特點。
2.運用溶度積KSP簡單計算溶液中相關離子的濃度。
【知識回顧】
1.物質溶解度與溶解性的關系。
2.如何應用濃度商Q與化學平衡常數K的大小關系判斷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實驗探究】
(1)將少量的PbI2固體加到盛有一定量水的試管中,振蕩,靜置一段時間。
(2)分別取上層清液1~2ml,加入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AgNO3和KI溶液,振蕩,觀察。
實驗現象:在上層清液中滴加AgNO3溶液和KI溶液后,有______________產生.
結論解釋:說明上層清液中有______、______離子,以上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 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歸納】
一.沉淀溶解平衡
1.定義:
一定溫度下,沉淀在水中_________的速率和_________的速率相等時,形成_______溶液,________質量和_________的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
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學平衡、電離平衡一樣,合乎平衡的基本特征、滿足平衡的變化基本規律。
2.表示:例如PbI2(s)
Pb2+(aq) + 2l-(aq)
3.特征: 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時鞏固】以AgCl(s)
Ag+ (aq)+ Cl—) (aq) ΔH>0為例 ,若改變條件,對其有何影響?
改變條件 |
平衡移動方向 |
C(Ag+) |
C(Cl-) |
升溫 |
|
|
|
加AgCl(s) |
|
|
|
加NaCl(s) |
|
|
|
加AgNO3(s) |
|
|
|
4.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1)內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聯想質疑】
化學平衡有化學平衡常數、電離平衡有電離平衡常數,那么,沉淀溶解平衡有沒有定量表示的物理量?
【知識歸納】
5.沉淀溶解平衡常數-----溶度積常數或溶度積Ksp
(1)含義: 在一定條件下,難溶電解質在溶液中達到 時,離子濃度保持不變,其離子濃度的
_________的乘積為一個常數,稱為溶度積常數簡稱為溶度積,用______表示,有單位。
(2)表達式:
例如:PbI2(s)

Pb2+ + 2I- 25℃ Ksp = __________ = 7.1×10
-9 mol
3·L
-3。
若有A
mB
n(
S)

mA
n++nB
m- 則 Ks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響因素:
Ksp值的大小只與難溶電解質__________和_______有關,與濃度無關。
【即時鞏固】寫出下列難溶物的溶度積表達式 AgBr、Mg(OH)2
【聯想質疑】①請根據下表分析,溶度積與溶解度有什么關系?
難溶物 |
Ksp表達式 |
Ksp值(25℃) |
溶解度(g) |
AgCl |
|
1.8×10—10 mol2·L—2 |
1.9×10—4 |
AgBr |
|
5.4×10—13 mol2·L—2 |
8.4×10—6 |
AgI |
|
8.5×10—17 mol2·L—2 |
2.1×10—7 |
Ag2CrO4 |
|
1.1X10-12 mol3·L—3 |
2.2X10-3 |
②在“實驗探究” PbI2固體與上層清液共存體系中,逐滴加入KI 溶液,有何現象?試用平衡移動原理加以解釋。
(4)溶度積的意義:
①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_____________。相同類型的難溶電解質的Ksp越小,溶解度_______,越_______。不同類型的難溶電解質,應通過計算才能進行比較。
②在一定溫度下,通過比較任意狀態離子積(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判斷難溶電解質沉淀溶解平衡進行的限度(溶度積規則)
當Qc___Ksp時,沉淀與溶解處于平衡狀態; 當Qc ___ Ksp時,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動,直至沉淀與溶解達到平衡; 當Qc ____Ksp時,離子生成沉淀,即平衡向生成沉淀方向移動,直到平衡狀態。
【拓展視野】
(2013全國卷1選擇題第11題)
已知K
sp(AgCl)=1.56×10
-10,K
sp(AgBr)=7.7×10
-13,K
sp(Ag
2CrO
4)=9.0×10
-12。某溶液中含有Cl
-、Br
-和 CrO
42-,濃度均為0.010mol •L
-1,向該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 •L
-1的AgNO
3溶液時,三種陰離子產生沉淀的先后順序為( )
A.Cl
-、Br
-、CrO
42- B. CrO
42-、Br
-、Cl
-
C.Br
-、Cl
-、 CrO
42- D.Br
-、 CrO
42-、Cl
-
附件3:
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教學設計表
一、基本信息
學校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學
課名 沉淀溶解平衡 教師姓名 陳鈺群
學科(版本) 山東科技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選修4 章節 第三章第三節
學時 1課時 年級 高二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能運用平衡移動的觀點分析外界條件對平衡的影響。
2.能寫出溶度積的表達式,知道溶度積的含義及反映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 通過Aischool服務器提供的教學中心平臺布置預習(微課)和預習反饋,可以直接收集學生完成知識基本情況,采用以數據定教的方式,最大程度實現以學定教。
2. 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通過交流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平板電腦及演示實驗,體驗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及其移動方向的確定的方法,樹立對立統一的思想,激發求知的興趣和求真的態度,培養探究、思考、合作、交流的創新品質。
三、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為農村鄉鎮中學的高二學生,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都不如城市同年級的學生。在第三章1、2兩節已經學習了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水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等相關知識,也具備一些應用化學平衡觀點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節中,學生將繼續研究新的一類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為此借助新媒體技術支持,設計學生活動:通過預習反饋及時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情況;通過交流討論與練習,鍛煉學生分析解題能力和培養“知識遷移”的思維方式;通過問題探究與知識拓展,鍛煉學生學習化學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通過課堂檢測與微視頻,使學生更好完成知識內化,鞏固新知識,提升解題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1.重點:難溶電解質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影響平衡移動的因素、溶度積含義及表示意義。
2.難點:溶度積Ksp的應用。
解決措施:
首先運用實驗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然后采用類比思想,讓學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積常數的概念及意義,通過互動探究活動,將沉淀溶解平衡建立、理解和應用形成問題串,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其次運用新媒體技術平臺,讓學生感悟沉淀溶解平衡 ,通過小組交流討論,同學之間觀念碰撞,即時生成主干知識,從中提練如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形成共識。
五、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及分析
1.預習反饋 0'0''-6'40'' 反饋課前預習效果,明確本節學習任務 沉淀溶解平衡概念,影響因素及溶度積 學生獨自完成4個選擇題和1個填空題,教師分析結果 【預習反饋】和【成績統計】,能夠適時呈現學生解題結果和總體情況,特別是能夠呈現出每一個學生的正確與錯誤,反饋學生對課前微課和書本學習的效果,這是傳統課堂無法達到的。
2.知識回顧與實驗探究 6'40''—13'18'' 學生能根據演示實驗掌握PbI2固體在水中的溶解行為 回顧:難溶與不溶的關系、實驗探究PbI2固體的溶解 溶解度與溶解性關系,觀察PbI2固體溶于水,分別往上層清液滴加KI和AgNO3溶液的實驗現象 【微觀解釋】動畫演示Pb2+和I-在水中運動情況,為教師講解和分析提供直觀素材,從而更好引出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如12'10''-12'50''
3.互動探究 13'18''—30'50'' 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進一步鞏固溶度積概念的理解;明白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以及溶度積規則 沉淀溶解平衡的定義、表示、特征、影響因素,溶度積含義、表達式及表示意義 學生交流討論(填寫表格信息、提交并歸納沉淀溶解平衡的影響因素)、練習(完成兩種難溶電解質溶度積表達式的書寫)及問題探究(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和溶度積規則) 利用AiSchool無備課授課功能工具欄投影課件;利用【課堂提問】功能發布【交流討論】,利用【圖片二次編輯】討論、填表及提交答案,利用AiSchool工具欄【畫筆】對不同小組提交的表格圈畫講解,如16'46''-18'15'';發布【練習】及時鞏固溶度積表達式的書寫;發布【問題探究】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如26'13''-27'11''。媒體功能的使用,使教師的講解也能“言而有據”,很好地彌補傳統課堂的局限。
4.知識拓展 30'50''—34'28'' 理解溶度積概念,運用溶度積進行有關計算 2013全國卷1第11題 學生閱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歸納特質和原因,并且互相交流討論。 利用【課堂提問】功能發布知識拓展。
學生獨自思考,提問,然后小結解題思路。
5.課堂檢測 34'28''—43'51'' 學生通過5個選擇題和1個填空題的完成,及時鞏固本節有關沉淀溶解平衡相關知識 有關沉淀溶解平衡的試題,考查對概念的理解和影響因素 學生獨自完成試題,提交答案,糾正,交流,針對還存在的問題選擇不同微視頻解決問題 發布【課堂檢測】和【微視頻】是本課核心內容的檢測與掌握,且由學生自主來完成,形成個性化的總結和歸納,該功能注重學生的個體學習,生成成果完整詳細.其中【四分屏投影】能時時了解學生解題實況,真正體現技術對教學的有效輔助。
6.本節課的收獲與作業布置 43'51''-結束 進一步理解平衡觀點也適用于沉淀溶解平衡 本節收獲及作業布置 總結沉淀溶解平衡與前面所學各種平衡的關系、學生掃描二維碼 二維碼掃描了解本節作業與下節預習(本節知識點小結在互動探究結束已及時歸納)。
注:此模板可另附紙,為教學案例和教學論文的發表奠定基礎。
附件4:
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教學反思表
學校 |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學 |
課名 |
沉淀溶解平衡(第一課時) |
教師 |
陳鈺群 |
學科 |
化學 |
年級 |
高二 |
1.應用了哪種新媒體和新技術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
(1)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及時檢測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白板配合AiSchool平臺的【資源推送】、【成績統計】、【四分屏投影】等功能,及時反饋學生的預習與當堂學習效果,教師有針對性的講解。
(2)注重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生成成果完整詳細。使用教師平板電腦的【課堂提問】進行【資源推送】、【畫筆】、【問題探究】等功能,學生能夠直接對圖片進行編輯,教師進行【圈畫講解】,并進行【成果展示】,這是傳統課堂所不能企及的效果,凸顯了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
(3)強調知識的運用,課堂生成資源充實。平板電腦的【答題詳情】功能和超記筆錄制【微視頻】的使用,使學生能針對不同問題進行選擇解決,達到高效輔導的效果。 |
2.在教學活動應用新媒體新技術的關鍵事件(起止時間(如:15'12''-18'42''),時間3-8分鐘左右,每節課2-3段),引起了那些反思(如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實施、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師生深層次互動,生成性的問題解決等)。 |
(1)學生預習反饋,檢查課前學習情況:0'25''—6'40''。高中化學學習中要求學生能自主學習課前知識,這是學習的重點內容,以往的課堂只能借助口頭回答的方式來檢測,涉及面太窄,也無法撲捉每個學生完成情況,而借助新媒體技術卻能給每位學生自我檢測的機會且效果一目了然。具體操作:教師資源推送,學生對試題進行解答,然后提交答案,教師在白板上展示各題每個學生作答情況,選擇題填空題都自動批改,然后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
(2)學生分組研討,形成共識:如15'12''—18'42''。傳統的課堂討論往往只集中在個別同學身上,教師也無法知道每個小組學生的觀點,而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平臺給了每個小組學生機會。具體操作:每個小組推出1-2個學生或所有學生參與提交交流討論的結果,在白板上顯示提交情況并進行批改講評,這樣就可以做到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在討論中形成共識,學生很自然就歸納出本節需學的新知識。
(3)通過課堂檢測進行思維訓練:34'28''—43'51''。傳統課堂中總是由學生完成布置習題,然后抽1-2個學生板演,而現在借助平板電腦的功能,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形成個性化的學習,且即時生成學習成果,系統自動匯總所有學生的答案,教師能夠及時檢測教學效果,這一功能的使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運用在理科教學中非常有助于學生邏輯推理思維能力的訓練,真正體現技術對教學的有效輔助。 |
3.新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創新點及效果思考(教學組織創新、教學設計創新等)。 |
(1)轉變授課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電子白板和平板電腦以其生動的畫面、強大的功能創造了豐富的教學情景,教學內容變為圖文聲像并茂的動態傳播,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參與、鍛煉能力。
(2)發揮學生自主性,提高教學效率。
通過平板電腦,學生能夠眼觀其行、耳聞其聲,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便捷的文本呈現,充分提高教學效果。
電子白板和平板電腦展現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多種多樣,圖片上傳、練習反饋、分組討論、課堂檢測等,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
4.對新技術的教學適用性的思考及對其有關功能改進的建議或意見。 |
(1)選擇題自動批改功能不錯,但成績統計功能需改進,因若有一個空格錯誤則該小題其余空格正確也不得分。(2)建議利用模板導入化學式和離子符號時,數字上、下標可以直接識別并正常顯示。 |
注:此模板可另附紙,字數800-1000字,為教學案例和教學論文的發表奠定基礎。
賽課課堂步驟
1. 預習反饋(約6分鐘)
設置4分鐘提交
然后發回解析,小組交流(約2分鐘)
2. 進入主課(約23分鐘)
知識回顧
實驗探究
知識歸納,沉淀溶解平衡定義、表達、特征(約5分鐘)
學生活動:交流討論(填表題)要求移動方向用向左或向右的箭頭,離子濃度用向上或向下箭頭表示,不移不變用短線表示( )
提交講解,學生歸納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約6分鐘)
溶度積定義、表達式及影響因素(約3分鐘)
練習,書寫兩種難溶電解質溶度積表達式,提交(課堂提問功能)(2分鐘)
問題討論(約7分鐘)(1)溶度積與溶解度關系 學生討論,不用提交,學生回答,然后歸納
(2)討論沉淀溶解平衡移動原理解釋實驗產生沉淀的原因,歸納出溶度積規則
3.知識拓展(約3分鐘)
提問功能:高考試題,要求提交,解析
小結本節所學知識
4.課堂檢測(約8分鐘)發回解析,糾正、交流、微視頻選擇
本節主要收獲
作業布置與下節預習
附件2:
2016年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研討會教師信息表
單位公章:
學校名稱 |
福建省福鼎市第二中學 |
|
課例編號(即云平臺上的“課例編號”) |
17838 |
|
課型 |
1.新授課 2.練習課 3.復習課 4.講評課 5.實驗課 6.其他
根據所報課例選擇,將相應的框中涂黑□
1▇ 2□ 3□ 4□ 5□ 6□ |
|
教師姓名 |
陳鈺群 |
職稱 |
中高 |
性別 |
女 |
教齡 |
28 |
年齡 |
47 |
|
電子信箱 |
809534992@qq.com |
QQ |
809534992 |
手機 |
18659352356 |
|
通訊地址 |
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學 |
郵編 |
355203 |
|
教授學科 |
化學 |
教授年級 |
高二 |
教材版本 |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選修4 |
|
知 識 點 |
沉淀溶解平衡及溶度積 |
課題 |
沉淀溶解平衡(第1課時) |
課時 |
1 |
|
指導教師(不超過2人) |
|
|
課堂
環境
要件 |
1.移動終端、云課堂多媒體計算機教室類;
2.交互式電子白板、互動電視類;
3.3D打印、物聯網應用;
4.教學分析評價工具:如應答器、IRS即時反饋器等;
5.互動知識建構工具:如仿真實驗、幾何畫板、思維導圖類軟件資源等;
6.互聯網教育應用APP;
7.學習管理系統:如MOODLE、銳捷云課堂或移動終端環境的學習管理系統;
8.其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據所報課例選擇,將相應的框中涂黑□(可多選)
1▇ 2□ 3□ 4□ 5□ 6□ 7 □ 8□ |
|
課堂環境具體信息 |
電子白板類 |
品牌 |
天士博 |
型號 |
A-90 |
|
移動終端類 |
品牌 |
天聞1號(華為) |
操作系統 |
安卓系統 |
|
教學平臺提供商(如未使用則填“無”) |
天聞數媒科技有限公司 |
|
云課堂
計算機教室 |
銳捷計算機教室(型號) |
|
其它
計算機教室 |
品牌 |
|
型號 |
|
|
3D打印類 |
品牌 |
|
軟件、語言 |
|
|
物聯網應用的器材、輔助學具:校內Aischool服務器、教師端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的電子白板、覆蓋教室的無線AP、學生平板電腦、天聞超記筆cj01 |
|
本人同意參賽作品著作權歸參賽者所有,同意授權主辦單位推廣參賽課例,承諾所參賽課例未參加過其他國家級評審活動。
作者簽名:
2016 年 月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沉淀溶解平衡”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高二化學一等獎《沉淀溶解平衡》”,所屬分類為“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高二化學一等獎《沉淀溶解平衡》”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