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一化學《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一化學《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省優課
高一化學《混合物的分離與提純》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想
本教學設計,是用新的學習視角和學習方法教傳統的實驗課題(粗鹽提純),教學中讓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一定的理論得基礎上,讓學生親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根據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分離提純的一般思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是要讓學生明確實驗是化學家研究化學物質的重要方法之一;瘜W家要研究一種物質,首先考慮的是怎樣從混合物中把這種物質分離出來,怎樣提純這種物質,再進行分析、檢測、研究它的結構、組成。所以本節以研究化學物質的實驗方法為主題,以化學家研究物質的一般思路為主線,引導學生了解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的方法及基本操作。
三、學情分析
高一新生來自不同層次的初中學校,化學實驗基本技能水平參差不齊,學生間還較陌生,這些因素制約了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開展。因此此教案中以初中化學中已學過的過濾、結晶等物質分離的方法為切入點,教師積極引導、幫助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合作學習的氛圍中以討論、交流、合作實驗等學生活動為主,來完成教學任務。這種做法符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學習心理,并能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學會溶解、過濾、蒸發、結晶等分離與提純的實驗技能。
2、利用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可溶性雜質這一實驗,掌握除去可溶性雜質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些簡單的物質分離提純操作。
2、通過動手實驗,練習量取、溶解、過濾、蒸發、等基本操作,注意基本操作的規范訓練。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學習用實驗設計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的應用等隱性目標。
2、了解化學實驗為主的學科特點,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重點難點
重點:1、掌握研究物質的實驗方法和分離提純的原理和方法。
2、初步認識怎樣設計實驗方案,在動手實驗中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
為基礎的實證研究方法。
難點:除去可溶性雜質的方法與步驟。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節教學中教師圍繞著學生特點,教材內容要求,尋求一種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實驗法、講授法、探究法和小組合作討論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去發現問題的同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一定理論的基礎上,讓學生親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根據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分離提純的一般思路,得出分離提出的常見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七、課前準備:
1、實驗用品:粗鹽樣品、鐵架臺、漏斗、玻璃棒、燒杯、蒸發皿、酒精燈 八、教學過程:
【提出問題】 1、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的概念?
2、化學上所指的雜質都是有害和無價值的嗎?你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3、初中學過那些混合物分離和提純的方法,請舉例說明。
【學生活動】學生回答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課題。 【板書】一、分離、提純
【教師活動】讓學生回憶初中所學粗鹽提純的步驟及要點。并讓學生動手實驗。 【學生活動】兩名學生動手,其他學生觀察。
【教師活動】讓學生指出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并想一想得到的是否就是純凈的氯化鈉。如果不是又該怎么做?
【學生活動】完成【實驗1-2】 現象:有白色沉淀。
說明經過過濾蒸發后得到的食鹽并不是純凈物, 還含有一些可溶性雜質。(SO42-
等) 【板書】二、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可溶性雜質 【學生活動】分小組討論如何除去可溶性雜質。 通過學生討論,教師補充,得出,
除雜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試劑將雜質離子轉化為沉淀或氣體。 除雜的原則:不增,不減,易分,易復原。
結合教材第7頁的資料卡片,填寫下表
雜質 加入的試劑 化學方程式 Na2SO4 MgCl2 CaCl2
【學生活動】兩名學生上黑板寫,其他學生下面寫。 【教師活動】觀察學生書寫,如果有錯誤,讓學生上去訂正。
(1) Na2SO4 + BaCl2 ==BaSO4 + 2 NaCl (2) MgCl2 + 2 NaOH ==Mg(OH)2 + 2 NaCl (3) CaCl2 +Na2CO3===CaCO3 + 2 NaCl
【提問】為了保證將所有雜質全部除去,所加試劑的量該如何控制? 【回答】過量
【提問】過量的試劑又該怎么辦? 【回答】除去
【提問】那如果每種試劑都過量了,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會有什么變化? 【回答】第三步會多一個化學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 + 2 NaCl 【提問】通過這些反應后得到的是純凈的氯化鈉嗎? 【回答】不是,還有過量的NaOH和Na2CO3 【提問】那又該怎么辦呢?
【回答】加適量鹽酸除去。對應的化學方程式NaOH + HCl == NaCl+ H2O
Na2CO3 + 2HCl=== 2 NaCl+ H2O +CO2
【小結】在除可溶性雜質時,除了要考慮所加試劑外,還要考慮所加試劑的用量及過量后如
何處理。
【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板書設計
物質的分離與提純
一、分離與提純
分離:通過適當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分別得到純凈的物質。 提純:通過適當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雜質除去,以得到純凈物質 二、除去氯化鈉溶液中的可溶性雜質
除雜的方法:選擇合適的試劑將雜質離子轉化為沉淀或氣體。 除雜的原則:不增,不減,易分,易復原。
雜質 加入的試劑 化學方程式
Na2SO4
BaCl2
Na2SO4 + BaCl2 ==BaSO4 + 2 NaCl
MgCl2
NaOH
MgCl2 + 2 NaOH ==Mg(OH)2 + 2 NaCl
CaCl2
Na2CO3
CaCl2 +Na2CO3===CaCO3 + 2 NaCl BaCl2+Na2CO3===BaCO3 + 2 NaCl
NaOH + HCl == NaCl+ H2O Na2CO3 + 2HCl=== 2 NaCl+ H2O +CO2 當堂檢測
1、下列所列兩種物質都含有少量雜質,試在表中相應的空格內分別除去雜質應選用的試劑和方法,及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物質
雜質
除去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和方法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NaNO3
NaCl
ZnSO4 CuSO4
2、下列混合物能用過濾法分離的是( )
A.汽油和水 B.食鹽和蔗糖 C.泥沙和食鹽 D.銅粉和鋁粉 3、下列確定某溶液中一定有SO42-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 B.先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C.先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鹽酸沉淀不消失 D.先加稀鹽酸無明顯現象,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4、為了除去粗鹽中Ca2+、Mg2+、SO42-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五項操作。其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① 過濾 ②加過量的NaOH溶液 ③加適量酸 ④加過量Na2CO3溶液 ⑤加過量BaCl2溶液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
5、實驗室進行NaCl溶液蒸發時,一般有以下操作過程:①放置酒精燈②固定鐵圈的位置③放上蒸發皿④加熱攪拌⑤停止加熱、余熱蒸干 其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教學反思
1、本節內容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探究型課堂,本節課的重點是以除去粗鹽中難溶性雜質(泥沙)和可溶性雜質(氯化鈣、氯化鎂、硫酸鈉),讓學生自主討論、設計提純實驗方案,并按自己設計的方案動手實驗,最后交流、得出結論。這一系列教學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在教學中,我考慮了到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不是特別高,所以在原有設計的基礎之上,只讓兩名學生動手,其他學生觀察。這樣的好處是,課堂教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不好之處是,沒有使所有學生的動手能力得到培養。
2、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問題,自己動手寫化學寫方程式,通過方程式的練習,能推出雜質是否除盡,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嚴謹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