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們的情感世界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一框《我們的情感世界》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我們的情感世界》教學設計
一、 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是第五課品出情感的韻味的第一框節,也是舊版教材中沒有的新增內容。它是前一課題情緒的延伸和深化,并強調了情感和情緒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主動關注自己的情感,并傳遞情感的正能量。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情感與情緒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形成對情感的基本認知;了解情感對個人成長的價值。
2、能力目標:提高對自身情感狀態的覺察能力,增強對生活體驗的敏感性;倡導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認識我們的情感世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情感,形成通過情感積累逐步涵養情懷、陶冶情操的意識;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情感,保持健康、積極、愉快、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三、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情感與情緒的關系;情感的作用。
2、教學難點: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
四、 教學方法
將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相結合,針對學生思維特點和認知能力,采取情景教學和活動教學,設定生活化情景和活動,讓學生在質疑和反思中深化認識,實現思維能力的提升,最終達到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三歲等待與三十三歲歸途》的新聞圖片
提問:大家能理解小男孩的心情嗎,是什么樣的情感讓他有了這次等待? 看著這張照片,想到當時的情景,大家又有什么感受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圖片的觀察,感受主人公對父親的焦急等待與思念之情。同時,當我們看到這張照片也會感動和憐憫。這些都能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什么是情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二)活動探究 講授新課
環節一:歌曲猜猜猜
活動內容:各觀察團根據音樂提示猜出歌曲,并說出歌曲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活動方式:舉手搶答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音樂,讓學生感知情感的不同以及情感的豐富性。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讓學生直觀的理解情感的豐富性。
我們的情感不是唯一的,而是豐富的。那這些豐富的情感大家都體會過嗎?我們一起來辨別以下幾組圖片所表達是什么情感。
圖片展示
我們有正義感、勝任感、責任感 過渡:我們的情感也就是在這樣一些日常行為中表現出來,我們要觀察生活,體驗情感。那接下來,請同學們說說你的情感體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反思自己的情感故事,來體驗情感,學會關注自己的情感世界。由活動延伸到自己,讓學生沉下心來體會情感。
過渡:剛才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但是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同學說到了自己的情感,但也有同學說到了自己當時的情緒。那同學們,情感和情緒是一樣的嗎?他們有什么關系?
活動:小組討論
教師總結:情感與情緒的聯系和區別(表格)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自己討論探究,得出情緒和情感的區別和聯系。這種方式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組之間的合作學習,開拓了大家的思維,增強學生的溝通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環節二:巴蜀詩詞大會
活動內容:各觀察團根據屏幕的提示,背出后半句詩詞。并回答詩句的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活動要求:舉手搶答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非常感興趣的搶答方式,讓學生直接參與詩詞的背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活躍課堂氛圍,又加深學生印象。同時,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理論的道理生活化,易于學生理解。
教師總結:情感的復雜性表現在:基礎性情感:如安全感。高級情感:道德
感。
正面的體驗:如愛的情感。負面的體驗:如恐懼感。兩方面混雜的體驗:如敬畏感。
環節三:謝謝你來了 活動內容:我們將邀請幾位主人公講述他們的情感故事,大家根據他們的故事說出自己的感悟。
活動要求:安靜聆聽,用心體會 一號主人公:城城(視頻實錄) 城城為什么愛在學校闖禍? 城城的行為說了什么道理? 情感的作用:
二號主人公:玲玲(視頻實錄) 問題:玲玲對姚老師的情感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對她學數學有什么影響? 你有沒有類似的經歷?
教師總結:情感反映著我們對人和對事的態度、觀念,影響我們的判斷和選擇,驅使我們做出行動。
三號主人公:錢學森
錢學森的愛人蔣英的故事(音頻)
問題:錢學森的愛人對他有什么樣的幫助? 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教師總結:情感與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有關。豐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觀察事物,探索未知。
四號主人公:馬老師(視頻)
問題:在這個視頻中,小女孩對媽媽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
教師總結:情感伴隨著我們的生活經歷不斷增積累、發展,這正是我們生命成長的體現。在青春時期,我們有了自己的想法,父母不再是萬能的,我們開始嘲笑她、和她頂嘴。而這種狹隘的生活經歷,也會導致偏執的情感。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個一個人物的出場,讓學生根據劇情分別理解情感的作用。這些大家生活的實例,讓學生很容易產生共鳴。看到學生自己錄的微視頻,讓大家更有親切感和吸引力。從而直觀的理解情感的作用,情感對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從情感上更容易接受。
(三)集體反思 情感升華
反思自己與父母之間(或老師)之間的情感,進行自我評價。 (設計意圖):結尾通過學生反思自己的情感經歷,升華本課主體。讓學生在音樂的背景的熏陶下,產生情感的共鳴。在第四位主人公馬老師的出場中,介紹了我們隨著年歲的增長,對父母情感的變化,一幕幕溫情的場面,最是讓學生動情之處,體會深刻,這也正是對反思環節情感的鋪墊。因此,順理成章的完成情感的思考。
活動:學生展示自己的心得體會 老師總結:感謝各位同學的真情講述,相信你們的感悟也會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