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預防犯罪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民教育出版社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節《預防犯罪》天津市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預防犯罪》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刑法與刑罰,認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 2.能夠判斷犯罪行為,能夠明辨是非,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3.樹立法治觀念,增強防范意識,杜絕不良行為,自覺遵紀守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犯罪的特征 教學難點:加強自我防范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犯罪行為圖片,并讓學生直觀感受犯罪的后果,從而引出課題:預防犯罪。
(二)溫故知新 (三)自主預習
認真閱讀教材P52-57內容,完成自主預習清單
1.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________。
2.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 、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3. _________ 、_________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 4.犯罪的法律后果是________。 5.刑罰分為_______和________兩大類。 6.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______ 。 7.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__________。
8.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
9.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 , ,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要
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 , 。
(四)講授新課
活動一 了解犯罪
借助表格,跟學生一起探討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 找一找:找出下列違法行為中的犯罪行為 1、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
2、毆打他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
3、李某因多次搶劫他人財物,被判有期徒刑五年
4、未經本人同意,照相館將其藝術照片展出
5、《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
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活動二 走近刑法
案例:17歲的中學生趙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強奪9名小學生的財物,得贓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認定趙某犯了搶劫罪,依據刑法判處其有期徒刑。
問題:什么是刑法?
借助案例,幫助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犯罪是由犯罪行為+刑罰兩部分構成的法律,即刑法: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判處什么樣的刑罰。
為了加深同學們的印象,緊接著鏈接兩則法律條文: 刑法第238條: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刑法第140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
這兩則法律條文,進一步幫同學們認識到刑法是一部怎樣的法律。 說到制假售假,鏈接當地熱點資源:靜海區獨流假調料事件 活動三 承擔刑罰
教師展示三條法律判決,引發學生好奇心,法院給出的判決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刑罰? 讓學生帶著疑問,觀看一段微課:《刑罰種類》
看完微課之后,再次展示三條判決,然后找兩位同學,第一位把其中的主刑圈出來,第二位劃出里面的附加刑。
辨一辨:刑罰就是刑法嗎?
活動四 加強防范
案例:中學生陳某走上犯罪道路
1、“中學生年齡還小,就算犯了罪也不要緊。”這種觀點對嗎?
播放視頻《未成年人犯罪》,讓學生知道只要是犯了罪,都會受到處罰,從而,認清
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2、小組討論此類犯罪原因
道德水平低;法制觀念淡薄;為獲得某種滿足;對自己要求不嚴;不能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不能謹慎交友等
3、繪制陳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線圖 交友不慎→不良行為→違紀→違法→犯罪
從路線圖,可以看出,違紀違法和犯罪行為都是由不良行為造成的,為此,必須杜絕不良行為。
活動:自我檢討
你認為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是怎么造成的?
啟示學生:違紀違法犯罪行為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要避免沾染不良習氣、杜絕不良行為,從而防患于未然。 (五)課堂小結
教師和學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 (六)當堂演練
1、下列有關犯罪的認識,正確的是 ( ) A.犯罪是一種觸犯刑法的行為 B.違法行為就是犯罪行為
C.受到法律制裁的行為就是犯罪行為 D.只有年滿16周歲的人才可能犯罪
2、2016年7月4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原副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原部長令計劃受賄、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濫用職權案進行了一審宣判,依法判處令計劃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請思考:
(1)法院根據哪部法律對令計劃進行判決的?
(2)令計劃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受到的處罰是什么處罰? (3)法院的判決中,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五、感情升華
國家加強法治建設,著力構建全民普法大格局。 十九大關于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要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