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在社會中成長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在社會中成長》民勤實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在社會中成長》民勤實驗中學
《在社會中成長》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掌握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能夠自覺培養自己的親社會行為 能力目標
養成親社會的習慣;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投身社會實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樹立“謙讓”“分享”“助人”“合作”“同情”“安慰”等親社會行為的意識;培養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自覺性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為社會作貢獻。 教學難點:在社會課堂中成長。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2、社會關系從建立的基礎上分為幾種? 二、情景導入,生成問題:
八年級學生小東和小伙伴們利用暑假組織了“大手拉小手”的活動,每周三和周五下午在社區活動室教小學生書法和國畫。一個暑假下來,他們收獲了很多“粉絲”。小東感覺自己的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和組織能力大大提升。 思考:這個暑假,小東付出了什么?收獲了什么?
教師過渡:那么我們今天就要探討我們在社會中成長這個話題。 三、新課講授 1、明確學習目標
(1).知道親社會行為的表現,理解親社會行為的意義,掌握養成親社會行為的途徑和方法。
(2).理解個人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社會。
2、活動一:狼孩故事 思考:狼孩也是人,為什么不能像人一樣生活呢? 勞拉通過學習社會知識、從生物人變成社會人,完成了人的社會化。 3、活動二:探究人的社會化過程 (1)什么是社會化?
社會化是指一個人從最初的自然的生物個體轉化為社會人的過程。
(2)自主學習:為什么說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閱讀課本p7內容)
這些活動是未成年人走向社會的開始,是未成年人了解、熟悉社會活動、社會規則的開始,是未成年人實現社會化的過程。從牙牙學語到參加勞動,是不斷的社會化過程。這些活動,對未成年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它們有助于我們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規則意識不斷增強,價值觀念日漸養成,使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4、活動三:探究社會生活
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 5、活動四:播放視頻:白芳禮老人的故事 (1).分析:白芳禮老人的行為是一種什么行為?
提示:白芳禮老人的行為是一種奉獻社會、關愛學生的親社會行為。 (2).白芳禮老人的哪些行為值得我們學習?
提示: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
教師強調:在社會生活的互幫互助中,向社會盡自己的一分力量,我們感受到快樂,體會到社會溫暖。我們親社會的行為表現在多方面:遵守規則、愛護環境、團結同學、互相謙讓、彼此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 (3).在生活中,我們中學生如何培養有利于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提示: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成。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6、活動五:結合圖片,分享你的親社會經歷
中學生可以參加的公益活動有:宣傳環保、交通知識,為災區人民捐款、捐物,扶助老弱病殘,到社區打掃衛生等。 提問:我們參加這些活動有什么意義?
提示:有利于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7、行為提升:走進生活
教師總結:參與社會的過程,既是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也是在實踐中發展和成就自己的過程。我們只有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傾力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價值觀也在發生著改變。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我們要養成親社會行為,從而實現自己的人
生價值。 五、 板書設計
在社會中成長 六、教學反思
《在社會中成長》這一堂課教學內容的主要目標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關愛其他社會成員,自覺服務社會、奉獻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主要抓住社會生活中的關愛他人、與人為善、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主題,圍繞生活中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這條主線展開。 在教學設計上,根據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運用互聯網設計活動,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樂”的原則,同時注重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實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