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春有格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青春有格》湖北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青春有格》湖北省
青春有格教學設計
黃州思源實驗學校 姚程
課題 青春有格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
學習 目標 1.青春期我們要知廉恥,懂榮辱,有所為,有所不為;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
2.通過探究與分享,體會行為和后果的聯系,學自己的行為負責;重視修身,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做到慎獨。 3.知道“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內涵和要求,了解榜樣的作用。 重點 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和要求 難點 行己有恥,止于至善的含義和要求 學法
自主學習法、小組討論法、閱讀法
教法 啟發式、講授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
創 導 設 入 情 新 境 課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顯示田字格)
1.這是我們熟悉的田字格。由這個“格”你會聯想到什么? 2.思考:“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你如何理解這些句中的“格”? 提示:格是標準、規格和品格、格調的意思
3.教師講述:青春需要規范和引導,一些最基本的規則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線不能逾越。用品格引導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調的,在飛揚的青春里見證最好的自己。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青春有格”的話題。(板書課題)
新 感 課 受 教 真 學 知
二、學習新課(師生研討案例,互動學習) (一)行己有恥
1、PPT出示孔子圖片和行己有恥,大家說說如何理解行己有恥?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行己有恥”簡單地說是一個人行事,凡自己認為可恥的就不去做。
2.你說我說:師出示一組圖片,提問:你覺得這些行為對嗎
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我們都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感到可恥。所以,知道什么是可恥的,才知道什么不能做。這也是朱熹說過的:“人有恥,則能有不為。”(PPT出示) 3.總結行己有恥的含義。
4.提問:行己有恥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
(1)播放《負荊請罪》視頻。思考:廉頗為什么負荊請罪?我們應該學習他什么? 學生回答后總結:廉頗知錯就改。有一顆知恥之心,不斷提高辨別“恥”的能力。 (2)這里的“知恥之心”其實就是孟子說的“羞惡之心”。正是有了羞惡之心才能引導我們任何行動都要三思而后行。出示PPT。
(3)你知道哪些關于羞恥心的名言警句呢?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 (4)出示PPT,《臥薪嘗膽》故事。 勾踐的行為說明了什么?知恥而后勇。 (5)你認為還有哪些規則需要遵守? 法律、道德、紀律
“行己有恥”要求我們樹立底線意識,觸碰道德底線的事情不做,違反法律的事情
堅決不做。多媒體出示幻燈片21—23,理解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
(6)出示圖片,除了自己不違背道德,不做違法事情,但是會在生活中面臨誘惑。我們應該怎么做? “行己有恥”,需要我們磨礪意志,拒絕不良誘惑,不斷增強自控力。 (7)小結四點要求,老師領讀。
新 感 課 受 教 真 學 知
(二)止于至善 1、理解“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 2、理解“止于至善”。 3、怎樣做到止于至善?
(1)學生例舉自己在生活中能夠做到的事。讓座、公益活動,不隨手亂扔等。 (2)播放視頻公益廣告《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
得出結論: “止于至善”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實踐過程,是一種向往美好、永不言棄的精神狀態。每個人都可以從點滴小事做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積少成多,積善成德。
(3)出示圖片,感動中國人物,思考:我國為什么要舉行這樣的活動? 他們都是我們在生活中的榜樣,引導學生理解榜樣的作用。 (4)出示柳公權的故事,得出什么結論? “止于至善”要求我們養成自我省察的習慣,“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檢視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責, 積極調整自己,通過自省和慎獨,端正自己的行為,“止于至善”。 (5)理解慎獨
(6)總結“止于至善”的要求
總結 拓展
思考:對青春的最好證明是什么? 學生全體起立誦讀《少年說》部分選段。
總結:青春需要我們去經歷、去體驗。以修身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是對青春最好的證明。讓我們做一名有志青年,張揚自己的青春,放飛自己的夢想。【版權
板書 設計
教學 反思
1.情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盡最大努力為學生創設多種方式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活動起來,讓他們暢所欲言。
2.這節課設計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有些陌生,理解困難。
3.學生課堂上討論不激烈,對于一些觀點不能較好說出自己的理解。對于國學知識知道太少,思想道德素質有待提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