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大雁歸來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7 大雁歸來》青海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7 大雁歸來》青海省優課
人教版中學語文八年級下冊《7 大雁歸來》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八年級
課時
一課時
一、教材內容分析
《大雁歸來》是一篇生態學“觀察手記”,作者看似只是平淡地記錄大雁在春天的北歸,別后卻蘊含著對自然界一切生命形態的溫情與尊重。文章不僅展現了大雁季節性遷徙的過程,而且形象闡明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知識與技能
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理解說明順序;感受作者的情懷。 2.過程與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教學方法:討論法、提問法、圈點勾畫法等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身邊各種生命形態的尊重。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接觸過事物說明文,對說明方法有一定的把握;但對于事理說明文易停留于文本表面的理解,難以體會作者的“土地共同體”思想。
四、教學重點
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理解說明順序。
五、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的情懷;激發對自然的熱愛與尊重。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
備
一、導入新課 故事引入:
有一位美國人,他在威斯康星河畔一個叫"沙郡"的地方買了一塊被廢棄的
農場,其后多年,他和家人種植了上千棵樹以重新恢復土地的健康。他還以"沙
郡"的木屋生活經歷為素材寫了很多隨筆,后匯編成著名的《沙鄉年鑒》,這個人就叫利奧波德。 聽故事,緊跟老師的引導進入課文。 用相關的主題
引入課文,引發學
生思考。
二、檢
查預習
1、走進課文以前,讓我們來檢查一下預
習,請兩名同學們用組詞的方式來讀一
讀屏幕上的詞語,解決字音問題。
1、組詞:霧靄、緘默、沼澤、狩獵、遷徙、環頸雉、喧嚷、香蒲、半蹼鷸。
2、讀詞語,一個詞語讀三遍。
檢查預習。
三、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現在我們看看課文的標題,請問你讀到標題時,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這樣的標題讀來都這樣讓人高興,咱們猜想一下,作者對于大雁會有什么樣的情感?
3、歸來說明大雁又來了,大雁是什么時候來的,又是什么時候走的呢?(讀原文找)
4、體現了大雁的什么習性呢? 5、作者寫大雁三月歸來,主要做了哪些事?又體現了大雁的什么習性?
6、作者寫三月大雁歸來時說了他記錄大雁的數量是幾只?體現了大雁的什么習性呢?
7、家庭觀念還體現在哪里?
答問題。答案預設:
1、描寫對象:大雁;大雁,之前來過,又來了。
2.心情是高興、開心,因為大雁來了,春天就來了,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覺。
3、三月歸來,11月飛走。 4、定期遷徙。
5、低語,發出邀請;在農場里覓食,愛吃玉米粒;高聲辯論。體現了大雁的食性。
6、642只,群居或家庭觀念,孤雁在呼吁人們保護大雁。
7、結尾處的聯合觀念
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尋答案,解決課文重點突破,為進入課文難點做準備。
8、但似乎與咱們學過的《蘇州園林》《中國石拱橋》不太一樣啊?
對!上學期咱們學的是事物說明文,是以具體的事物為說明對象,是為了讓我們了解這個事物或這一景觀的特征;而這一單元都是事理說明文,是為了給我們介紹某一現象,揭示某一科學道理。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發現文章是描寫了大雁的各種習性,那么我們把這種闡述事理的文章叫做事理說明文。
7、說明文
8、本文是事理說明文
四、再讀課文,感悟情懷。
1、根據上述講解,我們可以發現,作者想要抒發對大雁的喜愛之情,請你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句子可以直接看出作者對大雁的喜愛的?
2、那么作者到底喜愛大雁的什么呢?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閱讀課文,討論一下,作者筆下不同時期的大雁都有什么特點?
3、由此可見,作者喜愛的不是大雁的外形,不是大雁的鳴叫,而是大雁身上如人類一樣,甚至連人類都無法比擬的品質。在分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作者的喜愛之情是怎樣抒發出來的?
4、是的,在利奧波德的眼中,大雁已經不是大雁了,他們是朋友、是和人類同等的生物、甚至就是人類!那么為什么利奧波德對于大雁會有這樣的情懷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利奧波德和他的農場!
課件展示:
“他,會在七月的凌晨三點半起床,像地主一樣巡視大地和他的‘佃農’,在四、五月每一個晚上到樹林空地上觀賞鷸(yù)炫技的空中求偶舞蹈,也會在雪融時追蹤一只自冬眠乍醒而大膽跑出洞穴去探險的臭鼠鼬,他會注意草原上普遍為人所忽視而自生自滅的所有野花的生日,也會在八月經常隨興到沙洲上看河流作畫;更謹記著每年雁歸來的時刻,并年年替他農場里的山雀上腳環;而他過早地離開他所熱愛的土地是為了撲滅鄰居農場的大火……”
——《沙鄉年鑒》節選
可見利奧波德是一個怎樣的人?
回答問題,答案預設:
1、“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3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我們的大雁又來了。”“在我們的農場,可以根據兩個數字來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種的松樹和停留的大雁。”“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3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
2、(1)南飛的大雁:2自然段主紅雀、花鼠與大雁作比較,“賭注”體現了大雁的堅定執著;3自然段明白“威斯康星法規”體現大雁的聰穎,與烏鴉作比較,體現的堅定執著。(2)歸來的大雁:低語、問好
——擬人,體現大雁的友好活潑。“盤旋”“煽動”“滑翔”體現大雁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抖掉……冬天”擬人,大雁帶了溫暖。(3)覓食的大雁:“辯論”“論述食物的價格”擬人,寫出大雁覓食的歡快。(4)孤獨的大雁:擬人,重視親情,(5)集會的大雁:“發言”“辯論”“談論”聯合的先驅,擬人,講團結有集體意識。
3、(1)直接抒發;(2)通過擬人的手法,把大雁人格化,把喜愛之情融在字里行間。
4、熱愛大自然的人。這與他生態學家的身份相符合。
五、了
解作
者,激
發情懷
5、是啊,他為了恢復這里的生態平衡,他帶著著妻兒每年在這里種上千棵松樹,他觀察這里的各種動植物的生長,并為他們營造最舒適的生存環境, 在他的眼中,人類正在為發展付出非一般的代價他說:“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為
了追求一種所謂更高層次的“生活水
平”,是否必須要以犧牲那些自然的、野生的且又不受約束的東西為代價。”
由此可知,利奧波德不僅熱愛自然,他更想保護自然。他有著超前于那個時代的環保意識,所以他才會喜愛與大雁一樣的各種生物,尊重這些生物的繁衍生息。
5、《沙鄉年鑒》
突破難點1、幸運的是,現在人類的環保意識在逐漸覺醒,遠的如新聞里的反對虐貓、反對吃狗肉,近的如咱們西寧的南北兩山的綠化、青海的藏羚羊的保護,這里有一組數據,咱們看看:1994年1月,保護隊抓獲20名盜獵分子,繳獲1800多張藏羚羊皮,在押送途中遭盜獵分子反抗,年僅40歲的索南達杰中彈犧牲。藏羚羊保護隊的事跡,引起社會會各界
的強烈關注。1995年,青海省政府將該區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如今,可可西里已有接近10年沒有想起盜獵的槍聲,“高原精靈”之稱的
藏羚羊數量,從1萬多只恢復到7萬多只。從這則材料,你探究到了什么結論?
2、由此,請大家想一想,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通過對大雁的描寫,讓我們了解了很對有關大雁的知識,抒發了情感引發了同學們的思考,情分析本篇文章在寫作上的特點是什么?
1、 只要人類停止捕殺,加以保護,藏
羚羊的數量就會增多。
2、 表達作者希望人們能保護大雁,保
護野生動物,呼吁人們放棄征服者的角色,尊重大自然的生靈,與之和諧相處。
3、 知識性、思想性、抒情性
結合材料理解課文主旨。
七、布置作業 選取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詳細觀察,
介紹一下它的習性。
看課件,展示。
課外拓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