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我愛這土地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2課《我愛這土地》甘肅省 - 武威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我愛這土地》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讀出重音和韻律,并能熟讀成誦; 2.品味詩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把握詩歌的意象,體會其象征意義。 過程與方法
熟讀并背誦,把握詩歌的內在旋律與和諧節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把握詩歌主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關鍵詩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了解艾青詩歌的主要意象及象征意義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創設情境 二、簡介作者,知人論世 1.簡介作者。 2.介紹背景。
三、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老師配樂范讀。
2.學生醞釀感情,誦讀詩歌。
3.指生展示,互動點評。 四、品讀詩歌,體會情感
1.詩中作者以什么自喻?它在歌唱什么?
詩人把“我”比喻成一只鳥;歌唱土地、河流、風、黎明 2.結合背景,說說詩中意象各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土地(遭日寇欺凌的國土) 河流(人民心中的悲憤) 風(民對侵略者的憤怒、反抗) 黎明(獨立自由光明的曙光)
3.詩人對土地、河流、風、黎明的描寫,蘊含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形象地表達了當時祖國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以及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表達了詩人對這片土地、對祖國的熱愛。
4.詩歌中的“鳥”的形象。
5.詩中哪兩句直接抒發“我”對“這土地”的熱愛之情? 五、類文鑒賞,拓展延伸 1.閱讀《太陽》(節選) 2.艾青詩歌的意象 六、為國寫詩,深情吟誦
1.假如詩人還健在,面對繁榮昌盛的祖國,還用《我愛這土地》為題寫詩,他會怎樣寫?
2.展示并點評學生所寫的詩歌。 七、布置作業。
1.把自己的作品抄到摘抄本上,讀給父母聽。
2.推薦閱讀:艾青的《黎明的通知》《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書設計:
土地、河流、
鳥(歌唱): 象 征
風、 黎明
對土地深沉的愛 直抒胸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