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zhì)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13課詩詞三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廣西省級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教案設計
課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九年級學生
課時
1課時
授課教師
鐘坤伶
一、教材內(nèi)容分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人教2011課標版(部編)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3課《詩詞三首》其中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傳達了劉禹錫在經(jīng)歷了二十三年的貶謫后,仍然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百折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通過此課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理解當遇到人生困境時應以怎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
《新課標》要求在古詩教學初中階段要達到讓學生“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從培養(yǎng)學生朗誦能力、研讀重點詞句、感受詩歌意境、品讀詩歌內(nèi)涵著手,引導學生理解詩歌內(nèi)容以及作者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我抓住“情感”這一主線,精心設計“1+X”結構化閱讀策略活動,有步驟、有程序地實施閱讀策略進行教學,讓群詩“X”真正促進課文“1”的學習,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重難點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我確立教學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有感情地吟誦詩歌并默寫。(重點) 2.過程與方法:研讀重點詞句,感受詩歌意境,品味詩歌內(nèi)涵。(難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詩歌內(nèi)容以及作者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重點)
三、學情分析
《新課標》要求在古詩教學初中階段要達到讓學生“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九年級學生在此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古詩文知識,因此對于詩歌內(nèi)容的把握是不存在太大問題的。但九年級學生的生活閱歷有限,尤其是對詩歌的審美能力欠缺,因此需
要教師從語言入手,帶領學生去體悟作者情感,提高審美品味。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著課堂上以教師為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要采用教師展示課件,學生網(wǎng)絡查找、教師指導點撥、學生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學習、“1+X”群詩結構化閱讀等策略,為了達到課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實施過程中關鍵是營造詩意氛圍,激活學生思維。
五、教學過程
(一) 情趣導入,激發(fā)求知欲
師:同學們,大家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詩人劉禹錫的哪些詩詞嗎?(生齊背)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宵。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歌:《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二) 學習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有感情地吟誦詩歌并默寫。(重點) 2. 研讀重點詞句,感受詩歌意境,品味詩歌內(nèi)涵。(難點) 3. 理解詩歌內(nèi)容以及作者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重點) (三) 走近作者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代表作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有“詩豪”之稱。
師:作者為何要寫這一首詩呢? (四) 走近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劉禹錫寫此詩回贈白居易。 (五) 走近詩歌 1.題解: 酬:酬答 樂天:指白居易 揚州:兩者相逢的地點 因此這是一首酬答唱和詩。
2.古人云: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劃分詩歌節(jié)奏,并有感情地朗讀,分齊讀、個讀、師讀。
按意義兼顧章節(jié)來劃分
四言詩,按意義或節(jié)奏可劃分為“二二”。如:人生/幾何,去日/苦多 五言詩,
(1)按意義單位可劃分為“二三”。如:問女/何所思。
(2)按節(jié)奏單位可劃分為“二二一”,如:大漠/孤煙/直;或是“二一二”,如:舉頭/望/明月。
七言詩,按意義可劃分為“四三”,如:二十三年/棄置身。若按節(jié)奏可劃分為“二二二一”,如:沉舟/側畔/千帆/過。或“二二一二”,如:暫憑/杯酒/長/精神。
師:請大家根據(jù)這個方法來劃分這首詩歌的節(jié)奏。 (屏示)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唐)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4. 除了節(jié)奏要讀準,要想把一首詩歌讀出感情來,還要注意輕重音。
讀重音的詞:凄涼地、棄置身、聞笛賦、爛柯人、千帆過、萬木春、歌一曲、長精神。(理解讀重音的詞的意思,讀重音應拉長聲調(diào))
(六) 走進詩歌
要更深層去理解詩歌的大意及作者的情感,我們需要理解詩歌的關鍵字、詞、句、主題等。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下面的幾個問題,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來回答相關問題。
1.掌握重點詞語的意思,了解詩歌大意。
2.詩的開頭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3.本詩運用了典故,請把它找出來并說說所表達的感情。 4.“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描繪了怎樣的一幅畫面?
5.“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本意和比喻義是什么?含有怎樣的哲理? 明確:這兩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樹”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過”“萬木春”比喻自己被貶后,新貴們的仕途得意,抒發(fā)詩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事物新陳代謝的哲理,指新生事物無比美好,社會總是向前發(fā)展。
(七) 走進詩歌,理解主題
詩人以傷感低沉的情調(diào),回顧了自己的貶謫生活。表達了詩人政治失意的憤懣,對生活、對未來積極樂觀的精神,對仕宦沉浮、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
(八) 走進詩人,群詩閱讀
唐詩題材領域極其廣闊,劉禹錫對各種題材都廣有嘗試,而且在政治諷喻詩、詠史懷古詩、民風民俗詩和酬答唱和詩等題材領域都有獨到建樹。
1. 政治諷喻詩
劉禹錫的政治諷喻詩在中國詩歌文學中有很多獨到精妙之處,不但拓展了詩歌體裁,也豐富了表現(xiàn)手法。劉禹錫不僅是文學家,也是進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的政治諷喻詩,在反映中唐時期重大政治事件時,都有鮮明的立場。
因參加了王叔文的永貞改革,事后被貶到邊遠的郎州,但他愈挫愈奮,政治主張始終沒有動搖,斗爭銳氣始終未減。其間他創(chuàng)作了《聚蚊謠》《百舌吟》等一系列諷刺詩,通過一些動物的形象特征,生動地描繪出權貴集團及其走狗爪牙的種種丑態(tài)。
《聚蚊謠》
沉沉夏夜閑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聽者惑。 露花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這首詩十分形象地影射了躲在陰暗角落里搖唇鼓舌、嫉賢妒能的宦官權貴,蔑視嘲諷之情力透紙背。
2.詠史懷古詩
劉禹錫在詠史懷古方面有許多生花妙筆。他不僅在詠史詠懷結合上效法左思,而且繼杜甫之后進一步拓展題材,將詠史導向懷古、述古、覓古、詠懷古跡的方向,從歷史勝跡和地方風物起筆,評論史事,抒發(fā)感慨,針砭時弊,影射現(xiàn)實。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通過石頭城荒涼寂寞景象描寫,表達出對六朝繁華歸于沒落的傷感。還有這一首我們熟悉的《烏衣巷》。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詩是劉禹錫寄物詠懷的名篇,是他對盛衰興敗的深沉感慨。再如這一首:
《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西塞山是六朝著名軍事要地,劉禹錫這首詩說明了歷史進程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3.民風民俗詩
劉禹錫對民風民俗和勞動場景的描寫相對盛唐山水田園詩是獨出心裁的。他雖鮮有耕作體驗,卻將平凡的春種秋收作為樂于駕馭的題材。比如這一首我們熟悉的《竹枝詞二首•其一》。
《竹枝詞二首•其一》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這首詩摹擬民間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郎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心情。
再如這一首《插田歌》也是他別具一格的創(chuàng)新之作:
連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樓,適有所感,遂書其事為俚歌,以俟采詩者。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nóng)婦白纻裙,農(nóng)夫綠蓑衣。齊唱田中歌,嚶佇如竹枝。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時時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煙火生墟落。黃犬往復還,赤雞鳴且啄。路旁誰家郎?烏帽衫袖長。自言上計吏,年初離帝鄉(xiāng)。田夫語計吏:“君家儂定諳。一來長安罷,眼大不相參。”計吏笑致辭:“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shù)。昨來補衛(wèi)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通過對插秧勞動的情景做近距離的審美關照,生動活潑地展示了田家勞動的熱情和生活態(tài)度。全詩融寫景、敘事、抒情于一體,較王維、孟浩然單純地借田園風光、農(nóng)村
生活抒發(fā)閑適隱逸情調(diào),可謂獨辟新境。
4.酬答唱和詩
我們今天所學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就是一首有名的酬答唱和詩。劉白唱和詩,雖有不少即景、即事、即興的作品,但也有諸多篇章完全跳出了“應制”的束縛,表現(xiàn)出感時憂國的深沉涵義,富有哲理思想和同病相憐的深厚友誼。
《白舍人見酬拙詩因以寄謝》 雖陪三品散班中,資歷從來事不同。 姓名也曾鐫石柱,詩篇未得上屏風。 甘陵舊黨凋零盡,魏闕新知禮數(shù)崇。 煙水五湖如有伴,猶應堪作釣魚翁。
再如這一首《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詩人以生動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自然界的新陳代謝和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客觀規(guī)律,閃爍著樸素辯證法和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輝。特別是那一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也表現(xiàn)出了詩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
劉白晚年交往甚密,唱酬頗多,白居易曾作《詠老見贈夢得》,劉禹錫也和了一首《酬樂天詠老見示》: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身瘦帶頻減,發(fā)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經(jīng)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對于“老”,各人態(tài)度不一,有的頹廢悲觀,有的老當益壯,劉禹錫雖然經(jīng)歷的人生道路曲折坎坷,晚年依然,但他沒有因此頹廢悲觀,而是懷著雄心壯志,高唱“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的高亢旋律,表現(xiàn)了他至老不衰,不斷進取、積極樂觀向上的詩豪精神。
最后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體悟劉禹錫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六、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酬答唱和詩 劉禹錫
沉舟、病樹——自己(舊事物)
千帆、萬木——新事物
七、教學反思
整節(jié)課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我在設計群詩閱讀時沒能把感悟詩人情感進行層層遞進。最好是能夠通過他的一生經(jīng)歷來挑選更具表達性詩歌來感悟他即使至老仍對人生懷以積極樂觀精神。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