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陜西省優(yōu)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陜西省優(yōu)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古代詩歌的朗讀技巧;
2.過程與方法:熟讀成誦,品味詩歌的意境美、詞句美;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欣賞詩詞的興趣,理解意境及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歌的意象(“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及感情。
三、學情:以明月寄托情感的方式,對于沒有親身經(jīng)歷及類似情感體驗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因此在講解時應該引導。 四、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一)從引導學生從詩人“李白”入手,談談李白的生平簡介及所寫詩歌,既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復習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題解讀、介紹背景(幻燈展示):抓住關鍵詞: “左遷”、“ 龍標”進行解題。同時,讓學生了解了詩人王昌齡被貶的原因,明白詩人的清白無辜。 (三)朗讀詩歌,通過齊讀、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等不同的誦讀方法,讓學生在讀中劃分節(jié)奏,注意語速、語調(diào),做到抑揚頓挫。 (四)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的意境,并賞析。
1、首句“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可寫之景很多,為什么詩人僅寫了楊花、子規(guī)? 明確:楊花即柳絮,寓意為“漂泊不定”,暗示好友的行蹤和命運像楊花一樣漂白不定;“子規(guī)”即杜鵑,其啼聲酷似“不如歸去”,關心跋山涉水、遠走他鄉(xiāng)的友人,希望他早日歸來。同時,也能看出,所寫的季節(jié)是暮春時節(jié)。 2、第二句“聞道龍標過五溪”,此處的“龍標”和題目中的“龍標”有何不同?“聞”字說明了什么?“過五溪”又說明了什么?
明確:此處的“龍標”指王昌齡。古代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拓展:例如,王羲之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王維曾任尚書右丞,人稱“王右丞”);“聞”是聽說的意思,說明友人被貶距離遠,自己不能相送,表現(xiàn)了他的無奈;“過五溪”,寫出了被貶之地的荒遠,道路之艱難。整句表現(xiàn)了作者對好友旅途艱辛、貶所荒遠的深切同情。
3、最后兩句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愁心”又指什么?
明確: “明月”借助想象,將明月人格化,托月寄情,使明月成為詩人的化身,形影相隨的送老朋友到貶謫之地。 “愁心”表達了對友人的關心與同情。 主旨: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達作者對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關心。 (五)拓展延伸:
1、為什么作者要把“愁心”寄托給“明月”呢? 2、你發(fā)現(xiàn)本詩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明確:這兩題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大膽發(fā)表觀點。
1.(1)月亮的形狀——團圓;(2)夜靜月明,容易遐想;(3)兩人距離遠,只有托之明月;(4)明月皎潔,象征友情的純潔。
2.(1)視覺與聽覺相結合:楊花、明月是視覺描寫;子規(guī)啼是聽覺描寫。(2)動靜結合:楊花落、子規(guī)啼是動景,明月是靜景,動靜結合。(3)虛實結合:楊花、子規(guī)、明月是實寫,“隨風直到”是想象之景,是虛寫。(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楊花寓“飄零”、“子規(guī)”寓“歸去”、明月寄心。 (六)在理解本詩的基礎上,反復朗讀,并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本詩融情于景,學完后,你的腦海中一定勾畫出了一幅獨特的畫卷,請你充分、合理的運用想象,把它描繪出來。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