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課外古詩詞誦讀,走進蘇軾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走進蘇軾》山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走進蘇軾》山東省 - 青島
《走進蘇軾》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靈感 1.從選題的靈感說開去
我個人研究蘇軾始于2015年,2015年開始大量閱讀蘇軾作品和蘇軾的傳記,以余秋雨先生《蘇東坡突圍》和林語堂先生《蘇東坡傳》為代表,開始了我個人對于蘇東坡其人其事的研究歷程,越研究蘇軾,你會發現,蘇軾的豁達人格與沉郁詞風很是值得我們學習,所以2017年開始思想碰撞,著手準備并初步決定和學生一起研究。
2.從學生的知識層次說開去
八年級上冊已經學過蘇軾黃州時期短文《記承天寺夜游》和詞作《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可以說對蘇軾的生平和詞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原人教版初中語文六冊書中共選入蘇軾作品4部,三部都在八年級出現了,部編版中選入蘇軾詩文兩部,因此想借著蘇軾研究的熱潮,一鼓作氣將部編版中選入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以及原人教版中《江城子·密州出獵》和學生一起研讀。
二、課程總設計說明
研究大家蘇軾,兩首詞過于單薄,很難多角度的體會其人文情懷。因此以課內選入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為支點,輻射蘇軾其他兩首詞,包括同寫于密州時期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以及最特殊的黃州時期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四首詞,同一時期的兩首進行橫向比較,兩個時期的四首進行縱向品析。借助于意象和背景,整合教學,讀品結合,看一個血肉豐滿的蘇軾。
三、教學目標:
1. 讀——在理解詩歌內涵的基礎上,身臨其境的演繹誦讀,與詩人進行心靈的對話;
2. 賞——結合創作背景和意象比較賞析密州和黃州時期的四部作品,品悟東坡其人其情,提升審美情趣;
3. 評——三周時間自由研讀東坡,以《我眼中的蘇東坡》為題,創
作一篇具有獨特視角的評論性文章。
四、教學重難點
比較蘇軾兩個特殊時期(密州和黃州)的作品,多元評價一個血肉豐滿的蘇軾。 五、教學創意
一個主線:讓蘇軾從歷史詞壇中走進我們的生活,看一個血肉豐滿的東坡先生
兩個手法:
橫向與縱向結合比較閱讀,兩個特殊時期,密州和黃州時期,分別有兩部作品進行比較閱讀,密州時期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和《江城子·密州出獵》,黃州時期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念奴嬌·赤壁懷古》,同一時期進行橫向比較誦讀,不同時期作品進行縱向比較閱讀,多角度走進蘇軾。
詩詞整合教學,將課內《江城子·密州出獵》與課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和《念奴嬌·赤壁懷古》整合起來,多角度走進蘇軾。
六、整合后的課程內容
第一部分:部編版教材中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文《記承天寺夜游》(八上)。
第二部分:原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蘇軾詞文——《浣溪沙》(八上),《水調歌頭》(八下)《江城子·密州出獵》(九上) ,
第三部分:課外耳熟能詳的蘇軾詞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這兩部作品學生都很熟悉。
第四部分:推薦閱讀文章 方方的《喜歡蘇東坡》,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林語堂《蘇東坡傳》。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八、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一:觀微課,看千古一人蘇東坡
拋磚引玉,看兩年前我做的微課《千古一人蘇東坡》,借用3分25秒的微課,和學生迅速再溫故蘇軾生平,讓學生了解,這是兩年前我對蘇軾的看法,兩年過去了,隨著我的研究深入,隨著學生們也研讀了大量的蘇軾作品,調動學生研究興趣,我們要共同走進一個血肉豐滿的蘇軾。
活動二:借意象和背景,賞密州時期作品,看一個兒女情長又豪情滿懷的蘇軾
密州時期,四十歲的蘇軾在密州任太守,巧的是,用“江城子”這個詞牌名共創作了兩首風格截然不同的詞作,一首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獵》,前一首懷念亡妻王弗,戚戚然;后一首表達自己聊發少年狂的豪邁,賞析同一時期的作品,深入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
背景相同,作者情感不同,詞作中選用意象不同,引導學生找到“鬢如霜”“斷腸”“淚”“孤墳”“松崗”以及“黃”“蒼”“錦帽貂裘”“千騎”“酒”“鬢微霜”等意象,學生會發現,不同的創作心境,不同的選取意象,即使意象相同“鬢如霜”與“鬢微霜”依然會產生不同的意象群,不同的詞境。研究著,學生的興趣就來了。
在品讀詩歌之后,帶著學生配樂朗誦,一首悲戚戚,一首心昂揚,一首引導學生低沉入境朗誦,一首引導學生器宇軒昂,高昂的基調。
在品讀中,一個兒女情長又豪情滿懷的蘇軾就這樣走進了我們的生活中!
活動三:借意象和背景,賞黃州時期作品,看一個孤獨高傲又英雄氣短的蘇軾
黃州時期,是蘇軾創作的高潮時期,名作迭現,有我們熟知的《前后赤壁賦》,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有小品文《記承天寺夜游》,同時
也是蘇軾人生和詞境的關鍵轉折期,在蘇軾一生中曾宦海沉浮屢遭貶謫,為黃州時期最為嚴重,終極挫折也造就了一代詞作大家——蘇東坡。
這個研究點上的作品也選取的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部編新教材),引領學生體會蘇軾黃州時期的特殊遭際,找尋不同的意象群,比如“缺月”“幽人”“寒枝”與“驚濤”“淚”“夢”“華發”,體會一個孤獨高傲又英雄氣短卻又不乏希望的蘇軾。
品析之后,配樂誦讀,一首孤獨無依,一首讀來失望與希望并存,黃州時期蘇軾是復雜的。
活動五:“千古東坡我評說”
以方方的《喜歡蘇東坡》激發學生的評說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課后為期三個周的研究性學習,推薦閱讀篇目:方方《喜歡蘇東坡》,余秋雨《蘇東坡突圍》,林語堂《蘇東坡傳》。并撰寫小文章或人物評論文《我眼中的蘇東坡》。
創新點:立在保持并激發學生對于蘇軾作品人物的研究興趣,尊重學生自己的審美情趣,以論辯和研究式學習為主體,觸發學生對于古典詩詞乃至古代仁人志士的研究興趣。
九、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課前準備:根據自己的喜好,搜集從小學至今你所學過的或知曉的蘇軾詩詞文“選誦經典蘇詞”課前自由搜集從小學至今熟知的或者喜歡的蘇軾詩詞文作品,熟讀成誦,并根據自己對于詩詞的理解進行創意誦讀。并借助平板提前學習《曉靜詩畫人生系列微課之意象》。
課上活動:完成課程目標的前兩個環節,既“讀”“賞”課后研讀: 課后研究性學習:讀兩篇文章+一部著作,時間三周,研究蘇軾,撰寫詩評書評或人物評論。撰寫《我眼中的蘇東坡》,分享每個人心中的蘇東坡,老師做人生和人格意義上的指導,并適當引入評論文章的寫法。
十、學習效果評價
1.PAD朗讀作業中的測評方式。“選誦經典蘇詞”與 “美讀經典蘇
詞”環節:學生整理最喜歡的蘇詞在閱讀積累本上,并借助平板朗讀作業完成誦讀,老師的借助PAD朗讀作業中的測評工具進行網上測評并公示。
2.教師課上點評與學生論辯評價方式。“課上賞析蘇詞”:意象賞析法的掌握程度,是否能比較出同一時期不同詞作的意象及詞境區別。以教師點評和學生論辯為主要評價方式。
3.小論文交流評價。“評說千古東坡”:通過小評論文,看學生們是否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審美情趣,檢測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