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最后一課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6最后一課-山西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6最后一課-山西省優課
語文七年級下人教新課標版《最后一課》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最后一課》是人教版下冊第二單元的教材,這篇小說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為線索,通過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小弗郎士從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變化過程。同時,小說通過不同角度的對比,表現了“最后一課”與往常上課的不同,展現了一場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全過程。
學情分析
經歷一學期的初中學習,學生基本能通過預習掌握文章的大意,發現不懂的問題。對記敘文這種文體比較熟悉,能找出記敘文六要素,能結合文本對主要人物進行一定的分析,知道刻畫人物的幾種方法,如肖像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等。但對小說這種體裁只是略知一二,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的塑造,環境的作用所知并不多。本課是學生進入初中以來接觸到的第一篇規范化小說。 這篇文章的主題是愛國主義情感,對于初中生來說,無疑是一個比較大的主題。因此,在教學時,我認為要先讓學生多朗讀,從讀中感悟人物形象,把握文章的主題,表達自己的感受。采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故事情節。
(2)圈點有關小弗郎士心理變化的詞句,理清他的心理歷程,并探究其變化的原因
(3)精讀重點句、段,通過對課文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來體驗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朗讀、質疑與小組討論的方法,進行探究性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遷移學生情感,培養愛國情懷。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分析小弗郎士的心理歷程,感悟“最后一課”對人物的教育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對課文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分析來體驗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2
環節一
詩歌導入
渲染氛圍
1.出示、朗讀小詩,請學生談談從詩句中讀出了怎樣的感情,并為小詩擬一個題目。
怎忍看最后一眼 那一眼里全是眷戀 靜靜的是課堂 不平靜的是心中的波瀾 戰爭的音訊令人厭倦
多少雙眼睛把和平企盼
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
童年在瞬間長成成年
最后一課 是一生難忘的經歷
2.今天,讓我們走進19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都德的優秀短篇《最后一課》。這篇小說被譽為世界文學寶庫里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為什么一篇不足三千字的小說,會產生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1.學生自主回答,并談談擬題的理由及自己的閱讀感受。
2.學生互相交流、補充自己所了解的小說的寫作背景。
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渲染莊嚴的氛圍,引入學習。
了解寫作背景,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學生之間的交流發言能促進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 環節二 初讀課文 初步感知 1.小說題目為什么叫 《最后一課》 呢?請同學們用課文原句回答,要求回答清楚幾頁幾段并讀句子。 2.聽讀課文,說說自己讀后是什么情感?說說本文主要寫了哪幾個人物? 3.簡要概括文章內容。 1.找到第11段“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
2.學生談聽讀課文后的第一感受,并回答小弗
郎士、韓麥爾先生是本文的兩個主要人物。 課文正是通過小弗郎
士在最后一課的見聞感
受以及韓麥爾先生的高度民族責任感來表現感情的。 課文篇幅較長,引導學生梳理課文情節,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并學會運用簡潔語言來概括內容。
環節三
再讀課文
圈畫品讀
1.引導學生感受小弗郎士這個人物形象。 (1)你認為小弗郎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學法指導: 采用小組討論方式,運用圈畫品讀的方法感悟表達小弗朗士的性格特丹。 用“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的方法討論展示。
1. 學生以小組自由發言。 (1)小弗郎士的特點可能具有:貪玩、調皮、
搗蛋、不遵守紀律、馬虎、
不認真學習、不愛學習、
怕老師、幼稚不懂事,以
及后來在最后一課上變成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
依托文本,引導學生通過圈點勾畫品讀的方法感知閱讀,感受小說人物形象的塑造,并學會運用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人物的方法。
(2)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小弗郎士由貪玩、不愛學習、怕老師、幼稚不懂事,變成了一個愛學習、同情理解老師、懂事成熟、熱愛祖國。 (3)提問:究竟是什么使小弗郎士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 2.引導學生感受韓麥爾先生這個人物形象。 (1)你認為韓麥爾先生又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學法指導:運用圈畫品讀的方法去讀、去感。 找一找、讀一讀、說一說 (2)組織討論,教師調控引導。 討論指導:誦讀韓麥爾先生的大段獨白和課文最后一部分韓麥爾先生的表現。想象、描述這一精彩特寫鏡頭,體會其中的情感。 明確: 穿戴莊重——悲劇 語言沉重——懊悔 神態悲傷——眷戀、惆悵 動作有力——捍衛民族尊嚴的英雄、悲壯的愛國志士 教師小結讓學生明確:韓麥爾先生是一位有40年教學經驗的循循善誘的、受人尊敬的老師,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祖國必勝的堅強信心。
(2)學生合作討論,誦讀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寫,體會其中的情感。
(3)是在“最后一課”這個特定的場景下進一步激發并升華的一種樸素的愛國情感使小弗郎士發生了變化。
2.學生自由發言,預設。 韓麥爾先生可能是一個可憐的人,一個原先
不大負責的人,一個嚴厲的人,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溫和而又嚴肅的人,一個有勇氣的人,一個忠心
耿耿的人,一個愛國的人„„
(1)韓麥爾先生是一個
普通的人。具體表現:鎮
上一位教師;平平常常工
作了40年,課堂教學管
理水平不高;平時還玩忽
職守„„ (2)韓麥爾先生是一個可憐的人。具體表現:最后一次上課,明天就要離開這個地方„„
(3)韓麥爾先生是一個愛國的人。具體表現:換
上禮服紀念最后一課;贊美法國語言,說它如同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恨不得把全部知識都教給學生;使出全身力量寫下
“法蘭西萬歲”„„
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適時調控,確保學生討論的有效性。
4 環節四 精研課文 探討主題 1、作者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刻畫這兩個人物呢?
點撥:學會運用人物描寫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把握賞析語段句子的角度。 2、 作者為什么不把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分別寫成一個少年英雄和戰斗英雄,而是讓他們都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現呢?
(1)組織學生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2)理解文章的寫法,歸納文章的主旨。
點撥:正因為普通,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才能夠成為千千萬萬法國人的代表。他們那樸素、熱烈、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才能被理解成為法國大眾所具有的,才能使這篇小說成為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共同心聲。
明確:這是一種“以小見大”的寫法,表達的是法國人民的愛國情感。
學生小組交流探討。 歸納主題:小說以普法戰爭普魯士強行兼并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為背景,通過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語課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深刻地表現了法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從“感受人物形象”過渡到“主題把握”環節,簡潔自然,符合學生認知規律。
環節五 拓展感悟 延伸小結 1.播放李谷一《我和我的祖國》音樂,進一步感受熱愛祖國的崇高情感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2.朗讀舒婷的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3.教師贈言:
讓我們記住中國近百年來的屈辱歷史,記住血的教訓! 讓我們記住那些為民族獨立、國家
獨立犧牲的人們。
讓我們記住愛國要在行動上,要在當下。要學好母語,努力學習,把祖國的明天建設得更好。
學生聽讀感悟舒婷詩歌: 我是你十億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萬平方的總和
你以傷痕累累的乳房 喂養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騰的我 那就從我的血肉之軀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饒,你的榮光,你的自由吧 —— 祖國啊 我親愛的祖國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情感。 環節六
布置作業 借鑒感悟
下課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請插上你想像的翅膀,以“下課以后”為題,用第一人稱進行續寫300
字左右的小練筆。
按照要求,自主完成
作業。
以讀促寫 以寫再感
5
板書設計
小弗郎士:
最后一課 普法戰爭 (課前課上的對比)——愛國主義情感 韓麥爾先生:
以小見大
教后反思
1.我在設計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最大的目標就是讓學生細讀課文,討論感知,挖掘文本,從文章中發現對人物的描寫,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感受感知課文中老師與學生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并引起共鳴。在課堂中,學生積極性較高,很好地完成了這一目標,但討論的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進一步訓練,抓住聽說讀寫環節提高學生的能力。 3.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上,課堂教學技術整合還不夠,較為單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