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管弦和鳴,鼓手的戰爭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音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管弦和鳴_鼓手的戰爭_福建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聆聽《鼓手的戰爭》,認識定音鼓,能夠辨別它的外形、音色,知道它具有調節音高的功能,了解它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節奏是構成鼓樂的重要因素,在多元感官聯動中感受、認識、掌握基本的節奏型。
3.樂于與他人合作進行卡農節奏練習,體驗合奏的樂趣,感受節奏的魅力、鼓的表現力。
2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對定音鼓的造型有印象,但基本叫不出其名字, 其功能、音色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了解。平時與他人合作較少,一合作就亂,基本無體驗合奏的樂趣。如何讓學生通過定音鼓的相關知識,知道節奏是構成鼓樂的重要因素,樂于與他人合作進行卡農節奏練習。重點要讓學生在多元感官聯動中感受、認識、掌握基本的節奏型,在此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體驗合奏的樂趣、感受節奏的魅力與鼓的表現力。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多元感官聯動中感受、認識、掌握基本節奏型,并進行節奏練習,體驗合奏。感受節奏的魅力、鼓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卡農節奏的練習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新設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課間音樂、安定情緒。
設計意圖:課前播放學生喜愛的電影音樂(BBC音樂會管弦樂團演奏的《星球大戰》主題曲),吸引學生認真聆聽音樂,并從該曲導入管弦樂隊與定音鼓。
二、認識定音鼓
1. 聽辨定音鼓
2. 認識定音鼓
3. 感受定音鼓的音高變化
4. 知道定音鼓在管弦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設計意圖:因為七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對定音鼓的造型有印象,但基本叫不出其名字,其功能、音色及在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是不了解。該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認識定音鼓,能夠辨別它的外形、音色,知道它具有調節音高的功能和它在管弦樂隊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聆聽體驗《鼓手的戰爭》
思考:1.構成鼓樂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2.該鼓樂表現了怎樣的場景?
設計意圖:完整欣賞由兩位定音鼓演奏員演奏的打擊樂小品,感受定音鼓的樂器性能及其較強的競技效果。知道構成鼓樂的重要因素是節奏,為引出后面的節奏練習作鋪墊。
四、聯動體驗:在多元感官聯動中感受、認識、掌握基本的節奏型
利用手指的變化,模擬不同的節奏型,進行有趣的節奏練習
設計意圖:為了打消學生對節奏的恐懼感,該教學環節富有創意的利用在多元感官聯動中感受、認識、掌握基本的節奏型——利用有趣的手指變化,模擬不同的節奏型,由易到難進行有趣的節奏練習。且不僅由老師展示節奏型,還讓學生自主探究附點節奏要用什么手勢,進行積極的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當節奏型由手指的變化掌握了、學生興致很高、已消除對節奏的恐懼厭煩感時,再返回節奏譜例,學生就會認真、有興趣去念、去接觸了。通過這種游戲練習,學生不僅不反感看譜例,還能樂于思考、探究,體驗合奏的樂趣。
該合奏練習設計成由易到難、由短到長、師生互相配合一起完成合奏,有效的減緩了坡度,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理解了什么是“卡農”,而不是老師用理論告訴他們相關的樂理知識。
1. 分部習奏。
2. 合奏練習。
3. 展示表現。
設計意圖:由于上一環節是由師生互相配合一起完成“卡農”的合奏,該環節設計由學生們自己完成一組“卡農”合奏。既有讓個別學生上臺利用樂器自主探究完成,也有全班同學合作完成。
該教學設計能夠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一位學生都在參與、都在專注,都有收獲,使學生體驗到音樂的美,感受愉悅,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中快樂地完成學習。
七、深入感受——聆聽定音鼓與樂隊《跋涉貢嘎山》片段,感受節奏的魅力、定音鼓的表現力。
設計意圖:通過以上對節奏練習,體驗節奏二聲部,加強節奏感受后,最后再回到欣賞定音鼓與樂隊的演奏中,再次感受節奏的魅力、定音鼓的表現力,夯實學生對樂器的認知和感受,讓學生理解歐洲音樂語言蘊含的豐富底蘊。
八、課后延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