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驚愕交響曲
所屬欄目:初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文藝版初中音樂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驚愕交響曲》河北省 - 邯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驚愕交響曲》教學設計
年級:八年級 【課 型】 欣賞教學課
【教學內容】
海頓《第94號交響曲》第二樂章中多種變奏手法的發展方式及交響樂音色的
運用。
【教材分析】
本課以“湘教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選用的奧地利音樂家海
頓創作的《第94號交響曲》第二樂章為教學素材。 該樂章曲式結構為:變奏曲式A-A1-A2-A3-A4 樂章各樂段配器及調性特征:
A:主體結構為二段體(a+b),行板,C大調。其中a段以弦樂器演奏為主,旋律平穩跳進,第一次演奏時力度為弱,樂段重復后力度更弱,但在收尾時突然性地使用整個樂隊的屬和弦音強奏,給人以強烈的刺激,樂曲“驚愕”的別稱由此得名。此后b段旋律變得溫和了許多,演奏時依然由弦樂做主角,但在重復時加入了木管樂器一同演奏主題(長笛及雙簧管),旋律的色彩有了微妙的變化。 A1:樂曲的第一次變奏在弦樂幾乎完全重復主題演奏的基礎上加入了以小提琴和長笛演奏的副旋律,音樂形象顯得更活潑生動。
A2:樂曲的第二次變奏采用了同主音大小調轉換的變奏方式,將原先的大調主題進行了拓展,是樂曲的第一次轉折,拓展后的音響加入銅管樂器的演奏,具有悲壯的戲劇性效果,樂段結束時忽將音響收住,然后由小提琴引出充滿生機的A3樂段。
A3:雙簧管奏出靈巧生動(十六分音符節奏型)的主題旋律,之后木管在弦樂主奏的基礎上重奏出美妙的和聲。整段演奏給人一種陽光明媚、生機勃勃的氣象! A4:樂曲的最后一次變奏是樂曲的高潮,它由銅管擔任主奏,定音鼓烘托伴奏,
同時弦樂使用連續六連音的演奏推動旋律的進行,顯得氣勢恢宏!之后音樂進入低谷,由弦樂中低音演奏(b樂段的變奏),經過小段徘徊后再次奏出熱烈的a主題,引出尾聲,本樂章音樂到此結束。
【學情分析】
本科主要通過對音樂素材的學習,引導學生初步了解交響曲,認識交響曲的演奏形式及交響樂主題發展中變奏手法的運用。對于變奏的認識,學生在小學階段應該有所了解,但學生對交響曲中主題變奏發展的認識,與小學階段相比,聽賞能力要求更高。本科重點通過圖譜律動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關注交響曲中主題變奏的一般方式,發展學生一定層次的交響音樂思維能力,使學生領略交響曲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運用圖譜律動,細聽海頓《“驚愕”交響曲》第二樂章中主題A、變奏A1、A2及A4四個樂段,初步建立交響音樂思維。
2.通過對各樂段的深入體驗,感受并了解交響曲中多種變奏手法的運用及其表現作用,領略變奏交響的魅力。
3.了解音樂家海頓在近代交響曲創作中的歷史貢獻。
【教學重點】
借助圖譜律動,熟悉作品部分樂段的音響,感知不同的變奏手法在發展交響音樂主題時產生的不同效果
【教學難點】
聽辨主題音樂的邊走發展方式,感知主題音樂在變奏中,交響音色的層次表現
【教具用具】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復習交響樂隊基本常識,導入本課
1.師:同學們好!上課之前老師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聽過交響樂嗎?今天老
師帶來一張交響樂的現場劇照老師把它們分了四個樂器組 。 2.師:交響曲的演奏形式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PPT介紹:常規的交響樂隊一般由四個樂器組構成,分別是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及打擊樂組)
3.導入:老師還準備了一段和之前不一樣的交響樂曲,請大家看看圖譜,仔細聆聽。(播放《驚愕》第二樂章主題A,教師比劃圖譜,第一次聆聽)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與交流,引導學生回顧交響樂隊的音色構成,
明確所學內容是交響曲的表現形式,并為之后的教學作好鋪墊。 二、分段細聽,感受變奏手法及其表現作用
1.A主題第二次聆聽:對照圖形譜,用手隨著音樂按圖比劃 2.A主題第三次聆聽(方法同前)
3.師:大家有沒發現音樂中是否有重復演奏的樂段?怎樣重復的?(請學生回答)
這兩個樂段在重復時給我們的感覺一樣嗎?(不一樣)
什么原因是你感覺出不一樣?(引出發現,重復時演奏音箱有變化) 4.用默唱“Bang”加手勢律動的方式熟悉a段(一次),教師提問: (1)這段音樂主要由交響樂隊的哪個樂器組演奏的?(弦樂) (2)重復演奏時,音響力度的變化是怎樣的? (有耐心地等待學生回答,進行交流)
小結:作曲家用輕、很輕,再到最后突出的力度變化方式,使得原
本比較平穩內斂的主題產生出令人驚愕的戲劇效果。
5.下面這段音樂也是重復的,請聽音樂在重復時又有哪些新變化?
播放b段音響(不律動)后,師:這段音響在重復時,演奏旋律的樂器有沒發生改變?(學生若不清楚,可再聽一遍)
引導學生發現——主題重復時加入木管樂器演奏,旋律的音色有了新的色彩! 小結:在這段主題音樂中,作曲家分別運用了力度和音色的變化重
復。于是,簡單的旋律便有了新的活力和色彩。
設計意圖:通過細致的圖譜律動,引導學生熟悉作品主題音響,關注主題在重復時音響上的變化,培養學生深入聆聽音樂的思維習慣。 6.賞析變奏A1
師:請同學們繼續對照圖譜,聆聽樂曲的下一樂段。(播放A1,教師手勢比劃副旋律的進行) 聽后討論:
(1)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這個樂段的主題旋律之外,出現了一些新的旋律? (2)這些旋律大致出現在圖譜中的哪些位置?(再次聆聽后,請學生在圖形譜上指出副旋律出現的位置)
(3)老師想把這個新的旋律畫出來,你們認為應該畫在主題圖譜的上面還是下面?為什么?(引出副旋律音高的認識,畫在上面是因為新旋律的音區在更高的位置)
(4)隨音樂在主題圖譜上方完整畫出副旋律出現的位置。 7.隨音樂分二聲部律動,體驗A1
師:請這邊的同學聽著音樂用手勢表現音樂中的主題旋律,那邊的同學隨著副旋律的出現根據剛才的圖譜加入副旋律的手勢律動。 8.揭示該段的變奏手法
師:大家看,作曲家在這段主題音樂的原有基礎上加入了新的旋律,音樂因此變得更活潑生動!這種加新旋律的創作手法,屬于變奏方式的一種。
設計意圖:通過有梯度的教學提問及音樂體驗活動,逐步引導學生
聽清這一樂段中主、副旋律的相互交織,感知這種雙旋律復調性質的變奏交響。
過渡語:在本首作品中,作曲家著重運用了變奏的手法,完成了整個樂章的創作!你們聽,樂曲的下一段變奏是這樣的! 9.聆聽變奏二A2
(1)師:音響中的主題旋律和之前的一樣嗎?哪些音改變了?
教師分別播放主題及主題變奏段,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感受主題通過“b3”(降E音)改變了調式。
(2)除了旋律音高的變化,還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用加低音和不加低音的演奏,引導學生關注低音旋律的演奏。 (3)用新的帶表情變化的手勢律動再次感知變奏二的音響。
小結:實在太神奇了!作曲家只是降低了旋律的一個音高,并且同
時加重了低音旋律的演奏,就將音樂的整體情緒完全顛覆!
過渡語:你們覺得這種新的變奏手法怎么樣?(厲害,不簡單)更精彩的還在后面!
設計意圖:通過鋼琴模擬演奏主題A及變奏A2樂段的開始片段,用比較直觀形象的方式引導學生關注到他們之間的音響構成區別,知道改變部分主題旋律音高能產生調式調性的改變。 10.聆聽變奏四A4
師:請聽樂曲的第四次變奏!(加重語氣)
播放A4,引導學生——關注并模仿體驗。(銅管主奏,弦樂六連音推動主旋律、定音鼓有力的強奏烘托)
先引導模仿定音鼓的演奏,三次后交流:還有哪些樂器一起演奏?
弦樂、小提琴是主旋律嗎?試著模仿演奏(用快速有力的感覺表現弦樂的演奏) 主題是誰在演奏?請仔細關注。(聽出銅管樂器的主題演奏) 三、總結結構,介紹作者,欣賞演奏視頻 1.聽辨反饋
(1)師:到現在為止,我們共聽了本首作品的四個樂段,分別是:主題A、變奏A1、A2和A4。(圖示過程)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道音樂聽辨題,請用搶答的方式說出你聽到的樂段。(運用音樂聽辨,加深對各段音樂變奏方式的認識) (2)這中間應該還有一個A3樂段吧,猜猜作曲家會重點用什么音色來表現?(引出聆聽A3,木管重奏、靈巧生動)
2.教師小結樂曲主題變奏的發展方式及各段交響音色的層次表現。(ppt用“交響樹”的方式呈現各個變奏和主題的關系以及變奏手法,引出交響音樂因此顯得更富有生命力的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教學梳理,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本樂章中各樂段所運
用的變奏方式,讓學生能從樂曲結構布局的整體認知上,領略變奏手
法在交響曲創作中的美妙所在。
過渡語:到底是哪位音樂大師,創作出如此富有生機的交響曲作品呢?
3.作曲家介紹:被譽為“交響樂之父”的奧地利音樂家海頓,其一生作有不少
于104部交響曲作品。今天我們聽到的作品,是海頓創作的《第94號(驚愕)交響曲》中的第二樂章!
交響曲一般有四個樂章,這種由四個樂章組成的交響樂體裁,最早就是由海頓奠定的!
4.觀看演奏視頻。接下來,讓我們跟隨音樂會視頻走進神圣的教堂,欣賞由世界著名指揮家楊松率領的演奏家們的精彩表演! 四、課堂寄語,結束課業
課堂寄語:“正如本首樂曲的作者海頓所說:音樂藝術的真正意義就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不斷汲取這份鼓舞和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引用音樂家本人的言論,加深學生對作曲家的認識,
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交響音樂藝術的熱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