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電阻的測量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七章第3節電阻的測量_北京市 - 西城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七章第3節電阻的測量_北京市 - 西城區
“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教學設計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本節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思想,“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欲,發展科學探索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注重有效教學及滲透“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
課程設計依據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在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基礎上,把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從原有知識的復習順理成章得出新實驗的設計,體驗發現科學規律的快樂,從中發展科學探索興趣,并通過學習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體現STS的教學思想。這種設計符合物理學科的認知規律。
二、教學背景分析
本節課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人教版)》,是歐姆定律一章的第三節第二課時。上一課時學生通過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已經對實驗的原理、實驗的設計有所基礎,本節課繼續研究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通過實驗探究、圖像繪制,去發現燈絲電阻的變化,并最終找到影響燈絲電阻變化的因素。使學生體驗到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既培養動手能力,也培養分析能力。并且通過繪制I-U圖像,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方法對解決物理問題的幫助,注重學科滲透。
三、教學目標設計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電路圖。
(2)會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了解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3)了解燈絲的電阻是變化的。 (4)了解同一燈泡電阻變化的原因。
(5)了解測定值電阻阻值和測小燈泡電阻兩個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實驗的復習,設計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實驗原理、電路圖、步驟、表格。
(2)通過繪制I-U圖像,了解燈絲的電阻是變化的,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會用數學手段發現物理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發現“燈絲電阻是變化的”這一科學規律,獲得成就感。 (2)在實驗過程中,體會團隊合作的快樂和交流討論的作用。
四、教學重點、難點及突破
重點:小燈泡的電阻是變化的。要想讓學生有直觀的數據支持,最好是讓學生將六組電阻值算出來,但是學生算數時間較長,所以我更改為讓學生畫I-U圖像和計算機擬合的I-U圖像,通過與定值電阻的I-U圖像對比,得出燈泡電阻是變化的。再利用計算機EXCEL函數功能自動求出六組電阻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結論的理解。
難點:小燈泡電阻變化的原因。通過實驗數據,引導學生先分析不同燈泡正常發光時電阻不同的原因,然后再分析同一燈泡電阻變化的原因。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前者是因為長度、橫截面積不同,后者是因為溫度變化。
五、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I/A
U/V
0
實驗器材:1.5V干電池3節、開關、額定電壓2.5V的小燈泡1個、滑動變阻器、電壓表一塊、電流表一塊、導線若干、電路板、投影儀、計算機。 (一)復習伏安法測定值電阻阻值的實驗
首先,讓學生回憶上節課學過的伏安法測定值電阻阻值的實驗。 師:上節課我們完成了伏安法測定值電阻阻值的實驗,請大家回憶實驗的原理、電路圖。 生:原理是R=U/I。
師:電路圖中有哪些器材?根據學生回答,PPT展示電路圖。 師: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起什么作用?
生:第一,保護電路;第二,改變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 師:表格中需要記錄哪些物理量?根據學生回答,展示表格。
U/V
I/A
R/Ω
平均 R/Ω
師:定值電阻的I-U圖像,特點是什么? 生:是一條過圓點的直線。 展示定值電阻的I-U圖像。
師:圖像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定值電阻的阻值是不變的。
師:既然定值電阻的阻值是不變的,那多次測量的目的是什么? 生: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可以減小誤差。
師:那么,小燈泡的電阻是否也是這個規律呢,今天我們通過實驗來探究。 (二)新課教學
1、設計實驗
讓學生完成實驗記錄單上的原理、電路圖(強調標字母)。
電路圖讓學生在黑板畫。
讓學生回答實驗需要的器材,讓學生簡述實驗步驟。(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回家完成器材和步驟的書寫。)
模仿伏安法測定值電阻阻值的實驗表格,預設本實驗的表格。
U/V I/A R/Ω
平均 R/Ω
師: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壓等于其額定電壓,今天給大家準備的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都是2.5V。小燈泡兩端電壓不要超過其額定電壓的1/10,所以,小燈泡兩端電壓的變化范圍是0-2.75V。將第五列的電壓調節到2.5V。表格就變成
小燈泡兩端電壓的變化范圍是 0-2.75V
RP
RL
A V
U/V 2.5 I/A R/Ω
平均 R/Ω
師:大家思考,連接電路時的注意事項。 生:(1)連接電路時,開關要斷開。
(2)實驗前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滑到阻值最大處。
(3)檢查電表是否調零,注意電壓表和電流表的量程選擇,注意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正負接線柱選擇。
教師強調實驗中的注意事項:
(1)在允許的范圍內拉開各組電壓的差距;
(2)滑動變阻器的滑片要從大到小調節; (3)注意觀察燈泡亮度的變化;
(4)先求出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
(5)畫出小燈泡的I-U圖像(平滑曲線)。
2、學生分組實驗,記錄數據。教師巡視輔導。
教師隨機找兩組學生,將他們的數據輸入EXCEL的表格中。學生在學案上完成小燈泡I-U圖像的繪制,介紹圓點。
北京鐵二中
U/V00.511.522.52.7I/A0
0.140.180.210.240.25
0.26
R/Ω3.575.567.148.3310.0010.38
平均R/Ω
00.05
0.10.150.20.250.30
1
2
3I/A
U/V
I-U 圖象
數據1
3、分析實驗
(1)先展示兩組學生繪制的圖像,再展示計算機擬合出的圖像。
師:小燈泡的I-U圖像有什么特點?說明什么? 生:是一條曲線,說明燈泡電阻是變化的。 師:從圖像,怎么區分定值電阻和小燈泡? 學生討論、回答。
U/V I/A
0 師:I-U圖像說明了小燈泡電阻是變化的,那么實際算出的電阻值呢?請計算機幫我們算出電阻值。
師:表格中數據有什么特點?
生:電壓變大,電流變大,電阻也變大。小燈泡電阻是變化的。 師:你們組的小燈泡的電阻多大?
生:電壓不同,電阻不同,不能說燈泡電阻多大,要強調兩端電壓多大時,燈泡電阻是多大。
(2)師: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阻多大? 幾組回答后,發現電阻不一樣。
師:什么原因導致各組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不同? 學生討論。
師:這是由小燈泡制作過程決定的,不同燈泡的燈絲長度、橫截面積略有差異。 (3)師:同一個燈泡的電阻為什么也變化呢?
生:溫度變了。因為導體電阻與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有關,還受溫度影響。 (4)師:剛才預設的表格合理嗎?
生:不合理,電壓不同時電阻不同,不應該求電阻平均值。 PPT上刪除最后一行,要求學生也刪除。表格變成下面
U/V
2.5 I/A
R/Ω
(5)師:小燈泡的發光情況,如何?
生: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由阻值最大向小調節時,燈泡的亮度由不亮到發光較暗,慢慢變亮,當燈泡兩端電壓達到額定電壓時,正常發光。超過額定電壓,發光過亮。
師:燈泡的亮度為什么發生變化?什么改變了? 生:電壓、電流改變了。
師:當電壓、電流改變時,燈泡亮度改變,具體的關系我們到下一章電功率再學習。 (6)師:討論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
生: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1)保護電路;(2)改變電路中電流從而改變小燈泡兩端的電壓。
(7)師:多次測量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為了歸納物理規律,使實驗結論具有普遍性。
(8)師:大家對比下,伏安法測定值電阻阻值和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兩個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生:原理相同,電路圖相同,實驗過程相同,滑動變阻器的作用大致相同。 不同點 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阻值 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 定值電阻阻值不變 小燈泡電阻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表格中要求電阻平均值 表格中不能求平均值 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小誤差 多次測量的目的是尋找規律
圖21
乙 甲
4、反饋例題 (15年西城二模)
36.小亮用“伏安法”測量額定電壓為1.5V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
(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完成圖20所示電路連接。
(2)正確連接電路后,閉合開關,發現電壓表的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再觀察電流表,若
電流表有示數,說明電路中 處有 (選填“斷路”或“短路”)故障;若電流表無示數,說明電路中 處有 (選填“斷路”或“短路”)故障。
(3)當小燈泡正常發光時,電流表示數如圖21乙所示,此時小燈泡的電阻為 。
(15年朝陽一模)
34.小陽利用“伏安法”測量額定電壓為2.5V的小燈泡L正常發光時的電阻RL。
(1)小陽選擇了滿足實驗要求的實驗器材,連接的實驗電路如圖13甲所示,請你添加
一條導線將實驗電路補充完整;
(2)電路連接正確后,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時,小燈泡L正
常發光,電流表的示數如圖13乙所示,電流表的示數為 A,小燈泡L正常發光時的電阻RL約為 。(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三)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讓學生總結這節課的收獲。 (四)作業 完成學案。
圖13
甲 乙 圖20
六、板書設計
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 1、 原理 R=U/I 2、 電路圖
七、學生學習效果評價:
通過下表調查,反饋學生學習效果,并通過課后作業反饋和復習提問,把握學生學習的落實情況。
評價內容 具體指標
量化等級 優 良 中 差
課堂學習活動
學習態度認真
主動參與活動,關注課堂問題 能進行實驗,測量出數據
畫出圖像,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體驗到學習的愉悅并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鞏固練習快而準
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意識強,效果好
小組積極發言,表達觀點清晰
自主學習的態度
有自主研究問題的意識
作業完成質量高,鞏固知識效果好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小組活動、討論,教師引導等學習活動情景,創造了一個積極探究科學規律的課堂,由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實驗設計、數據采集、分析數據和圖像,讓學生去思考、討論。這節課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多動手多參與,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這節課的亮點,一是讓學生通過繪制小燈泡的I-U圖像,并與定值電阻的I-U圖像的對比,直觀的體會到小燈泡電阻是變化的,再利用計算機EXCEL函數功能自動求出六組電阻值,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小燈泡電阻是變化的”這一結論的理解。二是通過對比各組小燈泡在正常發光時電阻值不同,更深刻得體會到長度和橫截面積對導體電阻的影響,通過同一燈泡電阻變化,體會到溫度對電阻的影響。三是通過對比“伏安法測定值電阻的阻值”和“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阻”兩個實驗,由學生歸納出兩個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理解滑動變阻器在各個實驗中的作用,理解多次測量的目的不同,理解兩個表格設計的不同。四是通過繪制I-U圖像,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方法對解決物理問題的幫助,注重學科滲透。
不足之處,我感覺,由于學校實驗設備有限,學生對實驗的熟練程度有待提高。學生繪制圖像的能力不足,會拖延時間,今后改進。課堂上要多提問學生,放開手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對物理學習更有興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