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初中八年級物理第一章第五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廣西 - 北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演示、探索、解決問題,體會物理的應用價值,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生學物理的興趣.
2. 初步培養實驗操作技能,學會有目的地觀察,提高動手能力和概括能力。
3.通過對實際問題解決方案的自主探究,在學習過程中領悟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4.培養學生的物理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發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形成鉆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探究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2.教學難點:真空不能傳聲;聲波的理解 三、核心問題
知道聲音是由于振動產生的;聲音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以波的形式傳 播;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知道聲速與介質種類、溫度有關。 四、核心素養落實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培養學生物理“抽象思維”轉化法、物理觀察、物理探究的能力
2
五、情境包裹 [情境引入]
本節課教材上是比較枯燥的,既然是生活中應用,為什么不從生活中,從我們身邊遇到的實際問題著手呢?在上節課的課后,我讓同學們在周末拿一個能夠發聲的物品,請大家拿出來看看,并且讓這個物品發出不同的聲音。這些物品為什么能夠發出聲音?在大家使用物品發聲的過程中,提出本節課的第一個核心問題。
那么老師也拿了一個可以發聲的物品,叫做鑼,我們看看鑼是不是一敲它就響?它的聲音是綿長的持續的,在用镲片、音叉試一試。聲音是短暫急促?還是持續綿長的?大家想想這個持續的響聲是怎么產生的?
(1)聲音產生的原因?A鼓槌敲擊鑼產生的 B其他原因 分析: A在想想如果是由敲擊產生的聲音,那么鼓槌離開了,聲音應該立刻停止,實際上聲音還在持續了一段時間才停止,聲音的產生不是敲擊 應該是別有原因
那大家來感受一下,自己說話的時候喉嚨處有什么區別?
找一個同學感受一下,音叉在振動的時候有沒有振動?怎么讓大家都能看到呢?
演示音叉彈乒乓球實驗,同時了解物理中放大的方法,把不明顯的振動轉化成現象更明顯的運動。(對比推乒乓球和彈開的區別) 現在我們做一個猜想:聲音的產生和振動有關?能不能想一個方法證明這個猜想呢?
3
學生分析
分組實驗:每4人發一個音叉,1號組員負責敲擊音叉;2號組員負責扶住音叉;
3號組員負責捏住發聲的音叉;4號組長負責講解
學生講解:很簡單我們在鑼振動是用手捏住讓鑼的振動停止,看看是不是在鑼停止振動的時候,鑼發聲也消失。 如果振動存在,聲音存在。振動停止;發聲停止
說明我們聽到的聲音確實是因為振動產生的。反之我們的猜想就錯了 試一試
在雙手捏住音叉的時候聲音戛然而止證明聲音確實是音叉振動產生的。同樣我們在驗證一下我們得出的結論其他樂器,看看他們發聲是不是也因為振動。找一個鼓,為了更好地判斷發聲時鼓面是否振動,找一些紙片,放在鼓上,讓我們更好地看到鼓的聲音是不是因為鼓面的振動。看紙片在鼓面顫抖,說明鼓面振動,聲音停止時紙片也靜止了。得出結論聲音是因為鼓面振動發出的。我們用有限的物品得出的一個結論是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但這個結論的由大量的觀察、分析表明的。
由此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的有用性和神奇之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繼續引發學生思考,層層遞進,由易到難 (2)聲音的傳播(聲波)
研究完聲音的產生,在研究聲音的傳播,是不是也和振動有關呢?
4
我們用鼓來研究,我們知道敲擊鼓面的時候是因為鼓面的振動產生的,比如后面老師在鼓面10米的地方,中間只有空氣,聲音是如何經過這10米的距離的呢?
明確研究內容看看研究方法,鼓面敲擊的時候是來回振動的,
我們把鼓面周圍的空氣等效成一些小球,當鼓面向里運動,空氣也向里運動,鼓面向外運動空氣也向外,遠的空氣也會有影響,運動就由近到遠傳到老師的耳朵里。
我們把空氣周圍看成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微粒,當音響振動的
時候,這些小微粒也跟著振動,又引起周圍的小微粒繼續振動,形成疏密相間分步 也就是聲波,就把聲音傳播出去了。
當聲音產生時時向各個方向進行運動的,周圍的空氣是這樣運
動的,想水中的波紋,我們就說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叫聲波。 教師進行方法總結:其實有很多的現象是我們看不到聽不到的,難以理解比較抽象的現象。通過實驗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3)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老師這里有一個小音箱,除了空氣能傳播聲音還有什么也能傳播呢? 水中,做實驗(注意防水)
除了水能傳播聲音還有什么也可以傳播聲音呢?固體,同桌兩個人敲敲桌子,聽聽看空氣中傳播和桌子中傳播的區別。 說明固體也能傳播聲音。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既然都能傳播聲音,那我們就給他們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吧:叫做介質(對聲音起
5
中介性質的作用)
到底如何才能讓音響停止呢?我們選一下 A用鐵盒子罩住B用油包裹住C放進真空環境中
A的鐵油都是由細小微粒形成的,都屬于介質,在真空環境沒有介質,聲音是不能傳播的。看視頻,證明真空確實不能傳聲。
總結:固體、液體和氣體都能傳播聲音;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播聲音。
本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探究實驗,了解學習物理的方法實驗法,生活中簡單的事情如何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并找到真理。 (4)聲音的傳播速度
當我們對著高山或者山崖喊話,過一段時間就能聽到回應,但是這個回應和我們說的話一模一樣,是什么?回聲。
這說明我們和山崖是有一定距離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把聲音運動的快慢叫做聲速,聲速的大小等于每秒內聲音傳播的距離。在15℃的空氣中聲音的傳播速度是340m/s。這是一個常數,平時我們講的聲速就是這個數值。
觀看物理書30頁的小資料,聲音在介質的傳播有什么規律? 學生總結:1,在不同介質中,聲音的傳播速度不同。 2,聲音的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傳播速度越大。 3,在相同溫度下,介質狀態不同,傳播速度不同,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圖片行兵打仗時常常有趴在地上聽敵軍聲音的鏡頭)
6
在地表附近 溫度每升高1℃聲音在空氣中每秒的傳播距離增加0,6m
總結:物因振動而發聲 振動停止停發聲 固比液氣傳聲快 真空不能傳播聲
看耳朵聽聲音的視頻
講解回聲,做習題。聲音在空氣傳播是遇到障礙物會被反射,被反射回來的聲音,人的耳朵會再次的聽見形成回聲。如果原生和回聲時間相差的很短,基本重合,我人耳朵無法分辨,只有0.1s以上的時間差,人耳朵才能區分原生和回聲。所以在較小的房間說話聲音會被加強,回聲加強了原生。在空曠的地方大聲呼喊就能夠聽到聲音了。聲音會被墻面吸收也會擴散。回聲<原聲的響度。
用發出聲音與聽到聲音的時間差(t*聲速)/2=障礙物的距離。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