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功
所屬欄目:初中物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一章第一節 功-河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第十一章第一節 功-河北省 - 邯鄲
教版八年級下冊
第十一章 第1節 教學設計
課題
第十一章 第1節 功
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學中功的含義。能說出做功包含的兩個必要因素,并能判斷出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2.能應用公式W=Fs進行簡單計算,明確表達式中每個物理量的物理意義和單
位。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從實例中認識做功需要兩個必要因素的過程,學習從物理現象中歸納簡
單規律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功的計算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生活中實例的解釋,讓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應用,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難點:明確力學中功的含義,判斷力是否對物體做功
教學方法 實驗、討論、歸納、對比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引入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 入 課 題
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點評:現代漢語中的“功”主要有成效、成功、貢獻的意思,物理學中的“功”吸收了其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有特殊的含義,這觀察、思考
讓學生說一說, “功”的含義。
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
學的積極性
節課我們一起研究力學的“功”
新課講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力學中的功的含義
1. 做功的含義 課件展示: (1)叉車把貨物舉起;(2)小明想把大石頭移開,但沒有搬起。 讓學生討論叉車和小明的工作是否有成效? 引導完成物體的受力分析,明確是哪個力對貨物的移動做出了貢獻,從而初步得出物理學中的功的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并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里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 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課件展示: (1)起重機提升重物(2)工人推著車向前運動;(3)課本中的想想議議
思考,回答問題。
讓學生標出物體受到力的方向和物體移動的方向,再說出幾個事例中哪些是做功的?哪些是不做功的?做功的事例中有哪些相同之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距離。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出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
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嘗試通過觀察、歸納、
總結,以達到理解力學中功的含義。
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加深對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
馬拉車前進等等。
學生活動:利用身邊的物品演示做功的事例。
3.典型不做功的事例分析 例1:冰壺在冰面上滑行 例2:推石頭
例3:手提物體水平方向上行走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物體不做功的情況:(1)有距離(運動)而沒有力,不做功。(2)有力而沒有距離,不做功;(3)有力,也有距離,但力與距離垂直(即在力的方向上沒有距離),不做功。
運用事例對比進行思考,學生易于接受新知識。 通過多媒體課件
展示出具體的實例,激
發學生積極思考問題,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與認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對于做功的兩個必要條件,特別是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運動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情況,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對哪幾種情況下,不做功情況的分析,突破了難點,加深了學生對做功的理解與認識。
功的計算
展示和提問 教師引導: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觀看和思考
多媒體課件出示課本例題,引導學生分析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哪個力做了功?重力是否做功?為什么? 學生些因素有關呢?說出你猜想的依據。
總結出功的計算方法:力學里規定,功等于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功的計算公式:功=力×距離 表達式:W=Fs 公式中符號的意義及單位: W──功──焦耳(J) F──力──牛頓(N)s──距離──米(m) 1焦=1牛·米(1J=1N·m) 認識到:力越大,在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越多,做的功越多。所以功與力和在力的方向通過的距離有關。學生明確,物體的運動方向是水平的,馬的拉力與物體運動方向一致,因此馬的拉力對物體做功。計算功的大小時應該利用拉力大小800N與水平運動的距離3000m。重力方向與運動方向垂直,因此重力不做功。
例題展示,討論解題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也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功的計算公式及功的單位。 通過例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實際問題中嘗試運用知識,以達到理解、掌握知識的目的。
課堂小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小 結
總結:
1. 力學中的功的含義 2. 功的計算
聆聽,總結
反饋練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練 習
引導學生討論 如何進行功的測量
討論、設計實驗 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中嘗試運用知識,以達到實際問題的能力。
板書設計 第1節 功
一、力學中功的含義
功的兩個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二、功的計算
W = Fs
單位:1 J=1 N · m
課后反思
通過情景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知道力學中的功,明確計算功的大小;通過拓展延伸學生探究的實驗,感知做功的過程以及做功的大小, 學生小組合作,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
本節課對功的概念的認識水平影響學生對能概念的形成以及功能關系的建立,所以本節重點放在學生對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的理解,判斷是否做功,加入拓展實驗,時間顯倉促。個別學生理解還有欠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