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成比例線段,比例與生活
所屬欄目:初中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初中數學九年級上冊《成比例線段(一)(比例與生活)》福建省 - 寧德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四章 圖形的相似
1.成比例線段(一)(比例與生活)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教科書在學生小學學過比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本節課的具
體要求:理解并掌握線段的比與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學好了本課,既承接了全等三角形的內容,又為本章的后續學習相似三角形和相似多邊形奠定了基礎。
二、學生知識狀況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有了學習幾何的能力,但是還有待于進一步培養自學、分析、總結能力。相似圖形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在小學時學生就接觸過比例的知識,在七年級下冊時學生已學習了全等圖形(其實全等圖形就是相似圖形的一個特例)。所以學生已經具備一些知識基礎、活動經驗基礎等,學生在學習線段的比不會感到困難。
三、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了解相似形、線段的比概念;
2、會求兩條線段的比,應用線段的比解決實際問題 (二)能力訓練要求
通過現實情境,進一步發展學生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的密切聯系。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有關比例的計算,讓學生懂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通過解答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長社會見識,在與他人的共同探索、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增強合作交流的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相似形、線段比的概念及其求線段的比 教學難點:求線段的比時注意線段長度單位要統一,應用線段的比解決實際問題。
五、教學方法:探索、發現法 六、教學準備
希沃5課件,卷尺、泡沫墊
七、教學過程
1.導入教學 (1)課前活動
找茬游戲:以下兩張圖片中有兩處不一樣,你能找出來嗎?
再出示兩張圖片(用蒙層事先遮。粡垶橐γ髡掌,一張是老師
本人的照片。然手用希沃克隆功能復制出一模一樣的圖片,提問:以下兩張圖片有什么特征?(旨在回憶曾經學過的全等圖形)
(2)改變照片大小形成對比
提問:這些圖片有什么特征?(旨在引導學生發現每組圖片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
提問學生:你發現這幾張照片有什么關系?(旨在引出相似的概念,全等是相似的一種特殊情況)
學生回答:圖片形狀一樣,大小不一樣。
(3)用希沃畫圖功能畫一個四邊形,并克隆。對其中一個圖形進行縮小,用希沃放大鏡的功能將小四邊形進行放大,發現跟大的四邊形會差不多。引導學生理解圖形的大小不同類似與對應線段的長短不一樣,進而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的比是1:1,而形狀一樣,大小不一樣的兩個圖形的對應線段的比不等于1.然后用尺子功能對兩張圖片的人物進行身高用線段表示,用真實身高定為線段長度,并且引入尺
子的長度,出現單位不一致的情況。最后進行線段比,從而引出線段比的定義
活動目的:引發學生思考相似圖形的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際效果:學生們都很興奮,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心。 2.新課講解
(1)引入線段的比:如果選用同一個長度單位量得兩條線段AB,CD的長度分別是m,n,那么就說這兩條線段的比AB:CD=m:n,或寫成
n
mCDAB。其中,AB,CD分別叫做這個線段比的前項和后項。如果把n
m
表
示成比值
k,那么kCDAB,或者
AB=K*CD,兩條線段的比實際上就是兩
個數的比。
(2)想一想:通過上面的活動,大家一起來總結一下線段的比的幾個注意事項
①兩條線段的比就是兩條線段長度的比,它是一個沒有單位的正的數。
②兩條線段的比是有順序的。(提示:能隨便交換位置嗎?) ③兩條線段的比與所選的長度單位無關
④求兩條線段比時,如果單位不同,那么必須先化成同一單位,再求它們的比。
⑤比的性質同分數的性質。 3鞏固練習
(1)若線段AB=6cm,CD=4cm,則AB:CD=___________ 。
(2)若線段AB=8cm,CD=2dm,則AB:CD=___________ 。
(3)已知線段AB=8cm,A'B'=2cm,AB∶A'B'的比為_______,AB∶A'B'的比值為_________,AB=_____A'B'。 活動目的:讓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活動效果:學生基本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比例問題,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想一想
活動內容:生活中還有哪些利用線段比的事例?你能舉例嗎? 學生回答:黃金分割點
教師引導:那利用線段的比與黃金分割點的知識來分析下課堂開始時老師所說的老師“身材很好”的說法是否正確。
學生活動:學生拿出尺子幫老師測出身高、肚臍到腳底的距離,利用黃金分割點的知識進行線段比的計算。結果發現老師的身材比約是0.77,不會接近于0.618。學生得出結論:老師所說的“身材很好”是不對的。
教師引導:那既然不好,那有什么補救措施嗎? 學生回答:穿內增高
教師引導:那穿多高的內增高呢?請同學幫老師設計一雙內增高的鞋的高度。
學生活動:學生們紛紛動手計算,通過大家的努力大家計算出,如果胡老師要想身材比例接近于0.618,必須要穿約23cm的內增高。同學們紛紛驚訝!從而讓學生感覺到知識的力量。
活動目的: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線段的比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效果:活動中學生們很活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學習的情感目標。 5作業:課后探索
活動內容:同學們回去動腦設想及創造實踐:生活中可以運用線段的比與黃金分割點的知識來設計并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
活動目的:讓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學會歸納,并對生活做一個有心人。
活動效果:雖然學生的程度不同,但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1、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程設計,設置出適合個人教學的情境。老師可以根據自己身邊的熟悉的事物來設置情境,或是就用教科書上的情境。比如課文中運用人物身高的線段比,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教學中讓學生運用人物身高與尺子的長度,并求出這兩條線段的長度之比。添加這個環節目的是對學生得出“兩條線段長度的比與所采用的長度單位無關”的結論埋下伏筆,并讓學生得出兩條線段的比與單位的一致性有關。學生已經有了全等圖形和比例的知識作為鋪
成比例線段(1)
一、線段的比
1. 定義
2. 注意事項(1)單位要一致(2)不管運用哪種單位,只要一致,結果都不變 3. 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二、觀察生活
墊,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相似圖形的例子,所以學生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動腦思考,老師可以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幫助和補充。
3、通過給每位同學設計黃金身材比的隨堂聯系加以鞏固。學生一定很有興趣再完成,時間允許的話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運用黃金分割點與線段的比的知識來設計并加以運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