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動物的社會行為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三節《動物的社會行為》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三節動物的社會行為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第三節 動物的社會行為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同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 4.認同成功的科學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5.初步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信息交流的意義。 2.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1.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先學后教方法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點評
新課導入
課前布置學生觀察螞蟻、狗、貓等一些身邊動物的取食過程。 問:1.這些動物取食行為都相同嗎?
2.哪些是群體生活的動物。
學生根據觀察提出想探究的問題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領學生走入生活
新
授
一、群體生活的動物具有一系列的社會行
為 教師引導學生在以上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最終引導學生共同探討社會行為的特征。
學生能提出很多問題
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帶著問題去學習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意識。
二、社會行為
的特征
閱讀教材,根據白蟻和狒狒的群體生活。 問題:
1.白蟻群體成員有哪
學生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熱烈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
帶著問題觀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心理,更
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些?它們的職能分別是什么?
2.在狒狒的群體中哪一個是首領?為什么? 推測:為什么牧羊人放牧時管好頭羊就可以?
學生看錄像回答問題,在此基礎上熱烈的討論最后總結出社會行為的特征。
好的掌握動物的社會行為的特征。 進行推測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不用語言人類如何進行交流?引導學生明白人類可以通過表情、動作和氣味進行信息交流。
動物群體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流的呢?教師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黑長尾猴發現蛇、豹、鷹發出叫聲的錄像。
問題:1.黑長尾猴在發現不同敵害時的叫聲相同嗎?
2.聽到同伴的叫聲,其它黑長尾猴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
3.黑長尾猴為什么要結群生活呢?
學生提出問題,并說明理由,最后歸納為:
1.群體中不同個體之間是如何實現分工合作的? 2.群體中的社會行為的意義是什么? 3.動物群體中存在信息交流嗎? 學生看錄像后,說出動物群體間的信息
交流的方式有動作、聲音,這種交流使群體間保持聯系,共同取食和御敵。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明確人類除了可用語言進行交流外,還可以通過動作、表情、氣味進行信息交流,為學習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打基礎。
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使學生明白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認識群體生活對個體及種族的延續有重要的意義。
小結 師生共同完成,進一步加深對社會行為的理解 課堂檢測 必做題:基礎訓練的基礎題 選做題:拓展深化題 課外探究
課后回家觀察狗的取食行為,了解它的通訊
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探究實驗:探究螞蟻的通訊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動物群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認同群體的力量大于個體。 4.認同成功的科學探究需要探索精神。 5.初步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1.信息交流的意義。 2.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學難點:
1.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的能力。 2.形成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四、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先學后教方法 五、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點評
激起探究欲望
教師提供資料:觀察螞蟻取食時,一只螞蟻發現食物,會迅速返回巢穴,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奔向食物所在地。 讓學生根據資料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學生提出問題:螞蟻沒有發出聲音,是靠什么傳遞信息的?領路的螞蟻為什么總是要經過曲折的路徑再次找到食物,并沒有走一條捷徑呢? 作出假設:螞蟻是靠氣味傳遞信息的。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增強探究意識。
制定方案
每四人一組閱讀教材提示,擬定計劃,進行探究。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可以不按教材中的實。
小組成員確定實驗步驟;明確實驗材料;進行分工。確定記錄的方法。
讓學生制定方案,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活動 交流方案的可行性 讓學生評價優點和缺點使學生在看到其它組的同學不足時,也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展開熱烈的討論。 實施方案
提示:
1.螞蟻喜歡吃什么? 2.怎樣飼養螞蟻?
觀察記錄,分析得出結論。
學生自己動手,可以有更深的
把簡單的招式練到極致就是絕招
3.觀察螞蟻的取食行為時饑餓狀態和吃飽的狀態哪一個效果好? 4.怎樣能更好地控制螞蟻的行為? 5.能不能用其它的一些物體代替紙片?
6.最好將觀察過程拍下來。
感受,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
交流過程
實驗完后,請各小組派代表在班級進行交流,其它小組的同學評價其小組實驗的優缺點,并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解釋和說明。教師也要適時的參與評價。
小組代表發言,其他組同學評價其實驗方案的優、缺點,并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
成果分享 失敗的教訓
實驗感受
實驗完成以后讓學生設想如果自己是一只小螞蟻會有什么感受?我們應該怎么樣對待動物?
學生談感受。
體驗生命的脆弱,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油然而生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小結 請獲得實驗成功的同學用一句話概括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在音樂聲中讓學生一起朗誦屏幕上的一段文字:“仁慈地善待生命進化低于人類的動物,應該是人類的一種責任,人性的光輝將通過人類自身照亮同樣有喜怒哀樂的動物世界”
學生發言。 學生有感情的朗誦。
升華情感,體驗人性的美。
課堂作業 必做題:基訓的選擇題 選做題:課后探究及拓展深化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